「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美國紐約

世界之都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要說世上最千變萬化、臥虎藏龍的城市,就非美國紐約莫屬。它真的是個獨樹一格的城市,當次級房貸影響全美國時,紐約卻不像其他城市蕭條,反而還更刺激觀光客、歐洲富豪、藝術家等一窩蜂湧進。

在這個什麼都會發生的城市,任何奇幻聳動的事全見怪不怪;隨便捉人閒聊,就能發現紐約人來自四面八方,各有精彩背景。事實上,在Big Apple要生存不難,因為機會多,人人都可咬它一口。但要在紐約出頭,只有經過殘酷舞臺的最後試煉,才有少許佼佼者能坐在頂端俯視。雖知如此,在競爭激烈的紐約練上一年工,也好抵其他城市三年,因此,人還是像汪洋中的小魚不斷力爭上游,這也是為什麼紐約集盡各界精英好漢,因為,沒有在紐約「上演」過,還不算真正成功。

Made in USA 美國舞臺劇

說起紐約,就不得不提起兩大舞臺劇,一是歌劇,另一則是百老匯音樂劇(Musical)。這兩種雖不真正源起紐約,卻在紐約蓬勃發展。

歌劇是意大利人發明的產物,而音樂劇卻是在紐約一條叫做百老匯(Broadway)的街道壯大。歷代的古典歌后歌王,除了歐洲幾大名歌劇院(如米蘭史卡拉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維也納歌劇院、倫敦柯芬園歌劇院等),但不容忽視的殿堂之最還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The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同理,從百老匯出來的戲子、戲碼,就是比其他劇團高人一等,原因就在他們的完美專業及世界水準。

音樂說故事 兩劇大不同

若說歌劇是正統的音樂劇,那麼百老匯便是通俗的流行劇。兩劇雖同以戲劇、音樂、舞臺效果為主,但佔比卻不同,最大差異就在於「前提知識」。

看百老匯音樂劇,觀眾可以不抱任何知識或期望去接觸未知的劇情,但通常觀看歌劇的觀眾,往往已經對故事有所瞭解(就算沒有,現今許多歌劇院均附有大字報機器),因此歌劇觀眾著重的是演唱者對音樂意境的詮釋,並不如百老匯是聽音樂「唱」故事,字句得完全以音樂表達,演唱者需要簡潔清楚、鏗鏘有力,唱歌時更附帶誇張至極的表情動作,為的就是要把故事說清楚講明白。

音樂劇?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相較之下,歌劇所用的顫音(vibrato)對百老匯而言,恐怕是不及格的。歌劇的圓渾音色及極度抖音蓋過字句起結,要如何能讓觀眾聽清楚故事?女高音Martina Arroyo說過:「流行用腹,歌劇用頭。」雖然指的是唱歌技巧,但也道出歌劇的超音樂表現和心靈詮釋,故用頭也用腦練聲;流行音樂則須明白交代故事情節,故重視清晰發聲與肢體語言。兩劇對藝術的出發點不同,因而也造就不同唱法。今天我們說幾種百老匯裡常見的音樂劇。

哈哈

凡夫俗子戲

越濫越成功

1

紐約音樂劇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每個在百老匯街上的遊客,看到鮮豔亮麗的巨型看板、音樂劇海報,總是免不了駐足欣賞一番。這何嘗不是紐約才有的獨特景觀?

很多人喜歡百老匯的原因,還是在於故事娛樂性高且簡單易懂,像華格納《尼貝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帕西法爾》(Parsifal)等抽象神話要是出現在百老匯,可就成了票房毒藥。其實在百老匯,太過獨特的故事並不適用,因為這不在凡夫俗子的理解範圍。人都喜愛熟悉、討厭繁雜,因此作曲者不必以新穎原創吸引人,反而,越陳腔濫調的劇情在百老匯越成功

看看百老匯的成功音樂劇如《獅子王》(The Lion King)、《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等,都擁有兩個特色:觀眾熟悉度、能引起共鳴。這幾齣音樂劇不是從書上讀過、就是電影看過。 《獅子王》改自莎士比亞名傳《哈姆雷特》,又曾是迪士尼電影;《悲慘世界》是雨果的法國大革命小說,而《歌劇魅影》則有《美女與野獸》(Beauty & the Beast)與《鐘樓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的影子。華格納也許太高深莫測,但

莫扎特歌劇卻能在百老匯大紅大紫,因為莫扎特的題材一向親民,能道盡小老百姓心聲及對上層社會的不滿諷刺。莫札特歌劇會否以百老匯形態出現,只是遲早問題。

《歌劇魅影》之靈魂人物:The Phantom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轟動世界的雨果名作

《悲慘世界》

哈哈

丑角大反派

故事不可少

1

紐約音樂劇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說到莫札特,就不得不提及其歌劇的特色(也是百老匯不可缺的因素):丑角(The Villain)。每次看百老匯劇時,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這些曇花一現的小人物。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憎之處」,丑角就是介於這可憐可恨的境界,反而比劇中的清廉正派更真實反映出人性矛盾。

看《悲慘世界》、《西貢小姐》(Miss Siagon)的丑角因時代背景、困苦生活而卑鄙低俗。他們的貪小便宜、卑鄙齷齪卻造就最鮮活的表演;在悽美悲劇中,丑角撇開道德包袱,誇張表現得以使人開懷大笑。雖說丑角本來就為點綴之用,但由於他們和其他角色與劇情調性完全相反,每次出現都滑稽荒誕,音樂更是趣味十足地成功刻劃出小人物心聲,反而更能凝聚全劇高潮。對劇作家而言,要如何精彩刻畫丑角來襯托故事,才是寫劇最難的一環。

「好文分享」一個作曲家的美國筆記—美國紐約音樂劇側寫(一)

《西貢小姐》

來自義大利人普契尼的歌劇

堪稱《蝴蝶夫人》的現代版

今天我們先說這兩種,明天我們會帶領大家繼續再討論幾種音樂劇的形態及特點,大家記得搬好小板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