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禽就是獸:清代文武官服上的圖案

清代文武官服上的圖案,非禽即獸,在當時統治者看來肯定含有他們特定的高尚威嚴的含義,但在民眾眼裡,卻別具十分深刻的諷刺意味:即這些官員不是禽就是獸。

不是禽就是獸:清代文武官服上的圖案

大臣官服

清代的文武官服分袍、褂兩種,褂穿在袍的外面。袍的圖案一律為蟒,稱作“蟒袍”,按照官品級別分為四爪九蟒、四爪八蟒和四爪五蟒三類,以分別標示高、中、低三等官員。而褂上面則在胸前正中位置綴上“補子”,所以褂又稱“補褂”或“補服”。這種褂上面的“補子”,一般長、寬各30釐米,成正方形,以天青色或純黑色為底色,再在上面按官品等級用五彩金線繡上禽、獸圖案,作為區別官員品級的標誌。

不是禽就是獸:清代文武官服上的圖案

鶴圖官服

“補褂”或“補服”的圖案,文官用禽,武官用獸,如果身兼文武兩類官職,則以其中品級高者確定圖案。清代沿襲明以前舊制,文武官員共分九品,文官的“補子”圖案一品用鶴,二品用錦雞,三品用孔雀,四品用雁,五品用白鷳,六品用鷺鷥,七品用??,八品用鵪鶉,九品用練雀。這些禽鳥一律作站立展翅形狀,但形態不一,四周飾以雲彩,十分醒目。武官九品卻只有八種獸圖,即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都是犀牛,九品海馬。這些獸類前六種都作蹲立昂首狀貌,後兩種作站立奔走態勢,上端飾以雲彩,下端繪以山石,給人以威嚴感。

不是禽就是獸:清代文武官服上的圖案

阿哥官服

但也有特殊情況,例如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按察使、各御史道、給事中和御史等官員,他們都屬於言官,即監察系統的諫官,品級雖有差別,卻不論高低,一律用獬豸,以顯示他們的特殊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