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賺大錢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靠努力成功的!

很多賺大錢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靠努力成功的!

很多賺大錢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靠努力成功的!

底層架構改變的過程中,金融業是隨之改變的,小邏輯必然是服從大邏輯的,所以看清楚互聯網的趨勢性變化,更有現實性意義。

作者 | 江南憤青

來源 | 嶺南會(lingnanchuangye)

前段時間范冰冰4天6000萬的收入刷爆朋友圈,我一直在想是我能力比不上范冰冰嗎?我自己一直在反思這些年裡的很多事情,突然發現所有的成功失敗,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個人能力決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趨勢給決定了。

有時機會比努力更重要

我唯一盈利性的機會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豬都會賺錢的時候,我才有賺錢的機會啊。也就是風口來的時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時候,滿大街都會聽到誰賺了多少,賺了多少,於是我就能有機會賺錢了,如果在一個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場上的時候,我發現賺錢一般都是辛苦錢,也就是跟人比體力才能賺錢,花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調研,那些都是辛苦錢。而可悲的可能是競爭越充分的市場,你會更可悲的發現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賺錢的。

後來衍生出去看很多問題,發現其實不單是股市,任何行業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時候,我們很多同學離開了中國去美國讀書,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塗的名校啊,我們這些普通人被留在國內。

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這些普通人在國內啥事情也沒幹,結婚生子,然後沒事只能買房子,一套兩套三四套,然後就發現那些國外讀了n年的書的同學們可能就比較悲催了,回國可能一套房子也買不起,是我們能力強麼,不是的,是因為我們趕上了好時候,中國大發展都格局裡,能力可能是不需要的,我們自己也很悲催的發現,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學們。

他們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就開始闖蕩江湖,更早的接觸社會,更早的在外貿領域做業務,而你因為可能是大學畢業,選擇也比較多,反倒不如他們有更好的積累,尤其在過去十年賺錢最多房地產行業,一般比拼的其實也是膽魄而非能力,我們東陽是建築之鄉,很多人很小就跟著走南闖北做工程,然後在過去十年裡,一個個都賺了很多錢,反觀我們自詡名校畢業,其實是不如他們的,當然現在趨勢也在變化,互聯網出現的格局裡,房地產衰退之下,這個趨勢不同了,盈利邏輯也跟著變化了。

我前些日子碰到一個ut出來創業的小夥子,當年ut 可能在全國招聘的為數不多的本科生,他打敗了無數的人終於擠進了ut,而那些被他打敗的人,黯然的走進了阿里的大門,彼時的阿里容納了一幫烏合之眾,很多都是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學生,名校幾乎沒有,十多年過去了,那個進了ut的天才,現在要出來創業了,那些沒辦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個個身價過億要給那些牛逼哄哄當年逼的他們無路可走的牛人們投錢去了,能力決定一切麼?好像還真不是。

很多賺大錢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靠努力成功的!

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值得誇耀,那些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前些日子,跟黃曉捷師兄談話,他談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讀書的時候逃課去賣空調,希望發家致富,結果賣了一年多,曬得黑黑的回學校,然後說了一句話,叫辛苦不賺錢。跟我所思考的幾乎是一致的,這簡直就是句真理,這個世界上,賺錢的事情,從來不是辛苦的事情。

你們比辛苦,比的過那些富士康的工人麼,比得過農民伯伯麼?但是他們比你更賺錢麼?所以世界上,如果一個行業要靠比能力來賺錢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賺的只能是辛苦錢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還賺不了辛苦錢,例如現在一堆苦逼的淘寶電商。

人難免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很多賺大錢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靠努力成功的!

創業選擇趨勢是關鍵

現在創業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說,創業有時候選擇大方向很重要,因為賺大錢和賺小錢說白了,其實都會很辛苦,都很艱難,你路邊開一個小店鋪要做成賺錢,其實也不見得比做好一個國有企業要容易到哪裡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樣辛苦,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時候,大格局大趨勢就顯得非常重要,儘量去做一些趨勢性的機會的事情,市場整體向上的機會,只要做的稍微好點,總還是有機會的,而有些行業,你在怎麼做,其實都註定了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好。我們做投資的要去投資一個賺的是辛苦錢的時候,那就會發現我們賺取的只能是社會平均回報率,於是我們到最後發現得出的結論其實也還是儘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趨勢性的投資機會,在大趨勢性的格局裡,在進行一定程度的鋪量投資,能力無法量化,很難確切的預測,而大趨勢的視野還是有一定的邏輯可循。

很多賺大錢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靠努力成功的!

曾近老字號的衰敗,難道是能力的不夠出眾

周鴻禕有篇文章貌似是說,趨勢之下無可抵擋,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無法對抗歷史的潮流,這就是趨勢的力量。

但是問題來了,趨勢到底是什麼呢?

趨勢是什麼很難定義,我們其實看趨勢這個東西吧,倒是有幾個特徵挺有意思,第一個特徵其實是趨勢只有在將起未起的時候,才有意義,太早看到趨勢其實毫無意義,你會錯過太多的東西。

也是為什麼很多聰明人都賺不到錢的原因,趨勢看到了最後就是虛無主義者,因為覺得這個也就這樣那個也就那樣,都沒啥意思,看的太遠的人,其實挺適合做先知,當然也很容易成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義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紀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於是就被火燒死了,太多太多聰明人死在了不在當下生活的故事裡去,等好不容易撐到風口來的時候,他已經先沒了。

而如果,趨勢都被人看到的時候,其實趨勢的意義也就沒了,當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時候,真理就會淪落為常識,你已經沒有任何機會和優勢來成為一個佈道者了,在現實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聽到一個農民說,政府讓我們種蔥,我們就種蒜,政府讓我們種蒜,我們就種蔥。這個就是極為簡單的樸素的趨勢性發現的案例。當趨勢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時候,你其實只能迴歸到賺辛苦錢的邏輯裡去,記住辛苦錢往往不賺錢的真理吧。

在這個特徵裡,我們收穫的東西是什麼呢?是提前預判很重要,因為只有在人們尚未發現,而你卻提前發現,也提前動手了,那你或許能有先發性優勢。

眼高手低是最大的失敗

趨勢的背後其實反應很多問題,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實這個話題怎麼說呢?在一個趨勢起來的時候,乘風而起其實難度並不如想象中大,在新興領域並不需要太大大努力,就能較為輕鬆的擊敗固有規則體系裡的王者,蘇寧曾經是線下的王者,當年股價也是及其牛逼的。

但是阿里入股蘇寧,我並不願意認為是一個企業對一個企業的勝利,他是一個時代對另外一個時代的勝利,每個時代裡都有自己的王者,蘇寧代表了互聯網未出現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則是互聯網時代的王者,本質反應的其實是人類走入了互聯網時代,原先的生活作業方式時候對蘇寧的依賴變得不再被需要。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不是蘇寧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沒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這個是挺悲傷愛情故事。

事實上這種趨勢性的顛覆市場上有過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經在我們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認為永遠都不會離開你的東西,其實發現一點點都在離去,這個觀點其實用在阿里、騰訊身上也上一樣適用,你認為永遠離不開的他們,也說不定很快會離去。

想到蘇寧,我突然想起了國美,很多年前黃光裕和陳曉之爭,當時我寫過兩篇文章罵陳曉,回頭來看,我自己當評價是,我依然會罵陳曉,但是我卻認同陳曉當時的思路,黃光裕認為這是核心競爭力,是阻攔人家進入這個行業的高壁壘,門店越多,優勢就預定先,很顯然陳曉不認同這個觀點,他砍掉了很多的不盈利的門店,經營理念之爭引發了他們兩個的惡鬥,不去評價是非對錯,單純從結果來看,我們不得不說,其實黃光裕錯了,在固有規則和體系裡,門店越多,優勢越明顯。

但是人類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的時候,發現,門店越多,其實你是死的越快的,因為你做的再好再好,人們都不回來了,都不需要你了。而當你認識清楚這個趨勢的時候,你要掉頭的時候,你發現你壓根無法回頭,龐大的門店數量都是你的負擔,而不是你的優勢。你必須先自我革命,讓自己歸零,才能跟人家一條起跑線上,但是人家會等你麼?即使一條起跑線了,你能保證你一定能在新規則下玩得過人家麼?

這個就是可怕的趨勢之爭,不同維度體系裡的競爭是極其可怕的,壓根不是單純和純粹的能力之爭了。互聯網其實是個底層革命,改變很多的生產作業方式,從而使得固有生產作業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優勢喪失。因為互聯網這個技術,我們被改變了很多,在很多行業都日益被互聯網的今天,金融業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實上金融業由於是低頻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並不如對其他行業影響大,但是又由於金融業的客單價高,這種變革帶來的影響力卻很大。

別逗了,以為拿到投資就掌握趨勢了

拿到投資95%會死的,天使輪目前拿到風投的概率很高,到A輪的概率也不低,主要是因為市場錢真的太多了,現在是個人都是投資人,所以我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投資的,實在是太丟人了,只能說自己是演講家,但是現在貌似演講家也不太值錢了,所以下一步,我只能說自己是開茶館的了,這個逼格高點。

一定要記住,市場上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意味著你們這個行業,最好圈錢的機會來了,這個時候你要學會提升逼格,才能跟他們拉開差距,否則就是辛苦之爭。

其實我們在看下去很多拿到三輪以後的投資其實也照死不誤,說明什麼呢,說明光錢本身是無用的,我們從整體市場上看到的結果是,拿到投資比拿不到投資的企業死亡率更高。

所以,當我們慶賀誰誰拿到融資的時候,我更多時候是為他們默哀,創業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不需要懷疑,如果都是成功的,那裡來那麼多牛逼閃閃的人物?

拿到融資說明了更高的想象空間,一定不是更高的成功率,許多人都不相信,說沒拿到投資的死亡率更高,事實上,我們很多行業,路邊的包子鋪、裁縫店、小賣鋪,都能活下來,壓根不需要投資,一樣能活的還行。

拿到投資代表了有人給你錢陪你玩,絕對不是說你就能走到最後了,確切說,從創業角度來看,拿到投資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而已,未來千山萬水等著你。且行且珍惜奮鬥的時光吧。

原先的社會體系裡,投資其實是很高大上的行業,投資人每天打高爾夫,住五星級酒店,一堆人找他要錢,然後他給錢,感覺很爽,再過去那個年代裡,錢是極其重要的門檻,無論是投資還是創業,錢都是重要的門檻,你沒個幾千萬在手,做什麼投資,其實幾千萬可能都不夠,創業也是,阿里在十年前拿到了投資基本上就可以把別的競爭對手給滅了,拿到錢和沒拿到錢的競爭壓根不再一個層面上。所以投資人的高大上很大程度上是錢堆積出來的,他選了誰,誰可能就能快速成長,遠超越同行。

但是走到了今天兩個明顯變化:第一個是有錢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有錢人現在都進入了投資領域,隨便個土豪都能拿出個幾千萬做投資的時候,我們發現高大上的投資已經徹底庸俗化了,而且原先被認為是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其實被土豪也衝擊的七零八落的,專業機構估值個千八萬的項目,土豪一進來就輕鬆把你擊垮,人家以虧了都無所謂的心態跟你玩,你很難玩的過他們,這種業餘投資人的出現,對專業化還是有一定要求的行業來說是很可怕的,而互聯網的出現是進一步加劇這個特徵,互聯網出現以後,讓更多沒什麼錢的人湊在一起能量甚至超越了土豪。

這個邏輯,越來越會得到驗證,而且趨勢呈現加強的態度,大量屌絲拿出無所謂虧得起的錢合投一些靠譜不靠譜的項目,然後拼了命的充當義務推廣員的作用,幫助項目快速成長,我們最終發現,以前一千個人想創業只有一百個人能創業的時代過去了,現在一千個人想創業九百個人能創業了,為什麼,因為市場給了很多的辦法給他錢,錢不是門檻的時候,市場越來越公平,能力競爭越來越充分。

在早期投資格局裡還採取傳統基金的方式進行投資的邏輯,我個人感覺其實難度挺大的,現在的投資是兩頭當孫子,拿錢時候當孫子,投資項目時候也當孫子,我反正是不會去想做這種事情的,給人錢還看人臉色,這種錢不如不賺。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面,我們這個邏輯和趨勢很明顯,決定你是否賺大錢的邏輯,不是選擇,不是能力,而是運氣,對,就是運氣。

是因為大爆發的年代裡,越是底層越容易被拋向不一樣的社會洪流,而不一樣的洪流,往往會有大機遇,很多人沒得選擇,更不會走固有的社會路徑,也就更容易被拋棄社會的大趨勢之中去。

我們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不是互聯網,互聯網其實是最近幾年的趨勢,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其實是資產升值,大量的房地產商在過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實是極強的,只是趨勢一旦逆轉以後,互聯網很輕鬆的就擊垮了這個固有的社會趨勢,不是房地產不行,也不是互聯網太牛逼,而是社會趨勢轉化很快,在過去房地產是趨勢的格局下,你會發現,我們曾經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強,都是房地產老闆,還有曾經的煤老闆,他們的出身都極低,為什麼呢?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麼賺這個錢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都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哪裡有什麼能力的結果呢?你剛好在適合的年代碰巧做對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後以後就長期堅持這種策略,堅持固有的邏輯去做事情的話,結果可能會摔得很慘。

很多賺大錢的人,大部分都不是靠努力成功的!

底層架構改變的過程中,金融業是隨之改變的,小邏輯必然是服從大邏輯的,所以看清楚互聯網的趨勢性變化,更有現實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