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縣白臘園、朱樓、豐縣劉元集、鄆城縣朱家灣《碭邑朱氏族譜》

《碭邑朱氏族譜》分上下兩冊,2013年朱氏家族委員會第八次續修。本支朱氏家族堂號紫陽堂,分佈在安徽省碭山縣、江蘇豐縣、山東省鄆城縣及河南省夏邑縣、永城市等地。朱氏先祖在明洪武初年昆季數人遷碭,迄今逾六百餘年。後因分徙城東、城西及黃河以北等處居住,各分支皆自行修譜,至一九九零年,全族開始合譜續修。

碭山縣白臘園、朱樓、豐縣劉元集、鄆城縣朱家灣《碭邑朱氏族譜》

碭邑朱氏族譜

修撰

初修 清乾隆八年 公元1743年

次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 公元1777年

三修 清道光十六年 公元1836年

四修 清光緒十七年 公元1891年

五修 民國十九年 公元1930年

六修 公元1986年

七修 公元1990年

八修 公元2013年

城東譜

初修 清乾隆三十三年 公元1768年

次修 清同治七年 公元1869年

三修 民國八年 公元1919年

四修 公元1986年

宗排

從43世“興”之後,增加“賢信睦祥春、忠孝尊為榮”十字。望吾族後人謹遵執行為重。

序文

朱氏家族第七次修譜序言

我來祖一世由山西平陽洪洞縣遷碭,迄今已有二十六世,六百餘年。明洪武初年昆季數人徙碭。由於社會動盪不安,加之戰亂紛紛,黃水氾濫,連年災荒,民不聊生。據後考,留碭弟兄四人,一人早亡,後勝公居城東,剛公系下遷黃河以北,良公居城西,其餘流落他鄉。終因世事風雲多變,人為的政治運動墳覆而碑傾。譜本盡抄被焚,以及交通不變等因素,合譜未能如願以償,實屬憾事。庚午年暮春,有慶修、傳亮、景田、磊山、詳訓、芳訓、華林、養山、華銀、振園、新山、振清、奎曾、世傑等幾十位族會集老家朱莊共商合譜事宜。一致認為“人終而壽盡,譜終而族裂,遲遲不合其不危哉”。本年孟冬二十日,老家、城北、豐縣、王溝及鄆城代表近百人聚集南朱樓,人數之多,場面之隆前所未有,實乃罕見。會終告成功,先合譜續後合譜本,使數百年來二十幾世族人願望得以實現,乃我全族人的大幸,值得慶祝。

千水萬流出自一脈,千枝萬葉同歸一本,千門萬戶同屬一宗。碭邑境內,我族人數繁多分居遍及,相距甚遠不可能朝暮相見,望全體族人緊緊圍繞在族委會的周圍精誠團結,同心同德,盡能盡責,尊先人之遺訓,承先祖之遺志,發揚光大歷代族人的高尚美德和情操,尊紀守法,尊老愛幼,勤勞致富,望族人共勉之。

此合譜續之舉,族老囑序於吾,吾才疏學淺,族人中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者有之,吾焉敢為序,只是略記合修譜本的事宜而已。前人以述備矣,凡續志述事者,猶期望於後人焉。

一九九零年庚午孟冬二十日 二十一世孫曾民 百拜 撰

家族分佈

碭山縣白臘園、朱樓、豐縣劉元集、鄆城縣朱家灣《碭邑朱氏族譜》

碭邑朱氏族人分佈圖

碭山縣葛集鎮朱莊、白臘園、朱馬路口、李庵、汪沙灘、張馬吳莊、張屯、謝莊、竇集、韓新莊、陳屯、土山、朱氏窯、朱菜園、葛套;

周寨鎮孫大樓、雙竇樓、周平莊、周莊、於昌樓、朱小樓、朱樓、高小樓、張小樓、汪集、毛莊、朱莊、前王莊、后王莊;

碭城鎮雷莊、孝土樓、孫侯莊、劉堤口、楊廟、汪集、朱河、黃菜園、朱園;碭山開發區朱莊;

唐寨鎮后王莊、朱海子、東唐集、西王屯、楊李莊、楊莊、飯鋪、小朱莊;

趙屯鎮李桃園、朱樓、朱莊、李戴莊、段窪、趙屯;

官莊壩鎮朱李樓、吳集、朱莊、胡廣屯;

朱樓鎮朱樓、朱莊、張屯、回龍集;

曹莊鎮朱莊、瓦房、汪莊;

玄廟鎮套裡朱莊;

程莊鎮朱黃莊;

豐縣華樓、六座樓、朱閣、朱河、劉元集;

夏邑縣楊集鎮楊集;

永城市芒山鎮朱莊;

山東省鄆城縣朱家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