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營商環境試評價北京排名第一

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北京排名第一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良好的營商環境,能激發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也是一個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不久之前,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現場會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在京舉行,會上發佈了全國營商環境試評價結果,在22個試評價城市中,北京總排名第一,上海排名第二。

22個試評價城市京滬領先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介紹,今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借鑑國際經驗,從衡量企業全生命週期、反映城市投資吸引力、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三個維度,初步構建了中國特色、國際可比的指標體系,並在22個城市分兩批進行了試評價。

今年試評價選取的22個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重慶、南京、成都、廈門、杭州、徐州等。

從昨天公佈的試評價結果看,北京市精準制定“9+N”系列政策措施,在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衡量企業全生命週期、反映城市投資吸引力兩個維度都排名首位,體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居前列;上海市在登記財產、跨境貿易、保護少數投資者等方面的改革成效明顯。

評價體系高於世行標準

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司長楊潔在介紹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試評價進展情況時表示,這套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企業全生命週期,該維度主要關注企業從開辦,到最後破產、註銷,進行從生到死全生命週期的關注,當然也包括中間可能經歷的施工許可辦理、納稅、信貸以及其他涉及到政府服務的事項。第二個維度是城市投資吸引力,主要包括企業信心、知識產權保護、信用監管等。還有一個維度是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包括空氣質量、交通環境等多方面。

“目前中國這套評價指標體系,與世界銀行的指標體系對比更綜合,更全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楠迪揚解釋說,世界銀行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2個一級指標,而此次國家發改委採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將世界銀行指標全部納入的基礎上,又多出11個,一級指標達到23個。她認為,全國營商環境評價標準比世界銀行更高,同時也更貼近中國的實際情況,符合中國獨特的國情。

從“政府端菜”轉向“企業點菜”

試評價的22個城市裡,既有上海、深圳等老牌經濟強市,也有不少近年來發展極快的“黑馬”。在此背景下,北京優化營商環境為何能蹄疾步穩、一馬當先?

這要從北京市近一年來的做法說起。去年9月份,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推出了26項改革措施和136條政策清單,系統部署改革任務,截至目前已有88條政策措施落地實施。今年3月18日,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為契機,本市又精準制定了“9+N”系列政策措施。引人注目的是,上述改革舉措,切實立足於企業和市民的需求,從“政府端菜”轉向“企業點菜”,從“我要怎麼辦”轉向“企業和群眾要我怎麼辦”。

“特別突出的一點是,北京對優化營商環境非常重視,不是國家層面出臺一個政策,地方再跟一個政策。”張楠迪揚認為,綜合梳理全國各地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北京市出臺的政策比較系統、比較完善,“尤其‘9+N’系列政策,明顯是有體系的配套政策,可以看出北京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

本市還成立了由市長和副市長牽頭的10個督查組,定期專項督查營商環境政策落實情況,同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暗訪和政策效果評估。“改善營商環境,是北京市政府加快內部改革,促進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將為企業和群眾創造更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務。”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孫杰丨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