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時帽子突然掉了,說明了什麼?

匹夫有責1987


其實這是一個穿幫,但是細細咂摸,感覺這個穿幫還挺有隱喻。

復立太子之後,康熙第六次南巡,太子和眾阿哥大臣們,在宮門口恭送康熙,結果太子剛戴熱乎的帽子,隨著磕頭直接就滑到了地上。

同樣是磕頭跪拜,其他阿哥的都十分牢固,唯太子的帽子不安穩,預示著將來太子的第二次被廢。

你以為是導演刻意為之?以上全錯,其實是一個穿幫,因為我仔細看了一下太子身後的穿紅衣服的群眾演員,發現他看到太子帽子掉了的時候,漏出了詭異的笑容。

足以證明,這是一個真實的穿幫,如果是導演編劇刻意塑造的效果,那這個群眾演員應該拖出去打(手動滑稽)。

只不過後期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挺好的隱喻,就沒有重製了,這不康熙剛坐到轎子中,車輪中間,太子的帽子又戴的好好的了。


小屏窺人生


有圖有真相。

這個細節只有0.1-0.2秒,小編專門對比了不同版本,發現了端倪。

在老版本中,這一幕出現在13集,情節是太子第一次被廢,又被複立,十三阿哥管刑部,十四阿哥管兵部,權力互相制衡,然後康熙在張廷玉的陪同下完成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南巡,太子監國,代理一切朝中事務。

在康熙離京的時候,皇子、百官跪送,這時候在12分08秒,給了太子一個下跪磕頭的特寫——

太子磕頭磕得太猛了,把頭冠磕掉了,這個時候還專門給了字幕在這個畫面。

字幕是最吸引觀眾眼球的地方,既然是給字幕,就說明後期做的時候這一幀畫面是被審核考量過了的,一般來說不會是一個BUG。

太子磕頭把帽子磕掉了這個細節,從技術上來說可能是演員失誤,拍攝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後期剪輯來不及補了。其實《雍正王朝》裡這個道具官帽很容易掉,只要磕頭磕猛一點就掉下來了,比如31集,雍正審孫家成,孫家成一磕頭,帽子也是立刻就掉了——

然而下一秒鏡頭,又是戴在頭上的——

所以對待這個細節問題,估計導演也會很惱火。

也有可能是導演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偶然失誤造成的隱喻,因為康熙南巡迴來太子就永久被廢了。帽子掉落,正好象徵著這個太子還要被廢,徹底丟掉自己的冠冕。

然而在後來的版本中,這個只有0.1秒的細節,確定是被悄悄刪除掉了。


這個畫面其實很有意思,太子第一次被複立,出局的是大阿哥,而三阿哥還在,但是我們在後面皇子的隊伍中,只看到了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

這個排位就很有趣了,太子的帽子快要保不住了,接下來替他的,就是四阿哥了。

這個畫面呢,不是一個客觀視角,是康熙的第一人稱視角,觀眾就好像是康熙,站在龍輦上看著下面的皇子,因為太子王冠掉的那一瞬間,鏡頭給到了紅色欄杆(下圖左下角和右下角)。說明是一個人站在一個特定的位置俯瞰著這些皇子,那麼在這個視角里,三個人入了康熙法眼,分別是太子,四阿哥,八阿哥。然而在康熙眼裡,四阿哥是一個人,十三阿哥沒有入畫,但是八阿哥卻是三個人,是一個黨。康熙最煩的就是結黨。在這個畫面裡,從康熙的視角看來就是——我要離開一會兒看你們要怎麼折騰,大概我心裡清楚,你們就是三派——太子、四阿哥,八爺黨。而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被為委任了刑部、兵部的職務,並不在PK臺上,而是為康熙的工具。

康熙走後,跪在太子身後的阿哥們的畫面是——

從左向右分別是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這個畫面把前面沒有拍到的十三阿哥,十四阿哥補進來了。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四阿哥他們不是被虛化,就是被擋住,而這邊的十三,十四阿哥被突出,事實上,最後在太子叛亂的時候代替康熙帶兵收拾他的就是十四阿哥。

然後下一個畫面是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組成的八爺黨離開,只剩下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這是在告訴觀眾現在的勢力劃分,以前四阿哥,十三阿哥為太子做事,他們是一黨,現在劃分為了所有的阿哥和太子對立,太子單獨為一黨,準備作死到底,而十四阿哥和八爺黨(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結盟為一黨,最後只留下四阿哥,十三阿哥兩兄弟互相依靠。

這個畫面其實最後就是告訴大家,太子不久以後掛了,就是四爺黨和八爺黨的直接PK了。

此外,三阿哥沒有出現,一方面可以說在前面因為大阿哥的事情受了牽連,也有可能是因為他不重要,不算是最終競爭PK的一方。

雍正王朝國際版和DVD版中,字幕被挪到了康熙這邊,在太子那邊保留了不到0.1秒,觀眾一般很難注意——

這樣看起來就非常連貫了,太子的手一直在地上,沒有功夫扶帽子,而過後給了一個康熙走了以後太子站起來抖袖子的特寫——

表現太子是個兩面派,康熙在的時候規規矩矩,在康熙背後很不自重。為他後來被廢的劇情埋下了伏筆。

前面有作者細心的發現,在最初版中,有個群演看見太子帽子掉了,出戏了,在笑——

在國際版和DVD版中,後面出戏在笑的群演的臉直接被砍掉——

教你不認真演戲。

而就在這一集後面,八爺口裡就說出來了劇情預告——

不要看是一個0.1秒的細節,在呈現給全國電視觀眾的時候,也被注意,被修改,之所以是好劇,經典,必然有它優秀的緣由。


HannibalLecter


楊角風來給大家回答一下吧!

不得不說,《雍正王朝》拍的真好,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揣摩,有人回答說這本身就是一個穿幫,理由是後面的那個群演笑場了。

角風仔細看了一遍,哈哈,確實如此!

不過,既然是解讀《雍正王朝》,肯定不能拿穿幫來解釋,那麼太子的帽子掉落的真正寓意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代表太子的地位不保啊!

康熙這次南巡已經是他老人家最後一次南巡了,也是第六次南巡。他南巡,留下了太子監國,這種事情也不是他老人家第一次這樣做了,只不過這次的太子監國,不同以往的情況是,太子已經被廢過一次,這是重新復立以後的太子。

而康熙之所以要復立太子,其實也是因為太子被廢以後,剩餘的皇子個個都虎視眈眈的看著太子的位置,都想成為儲君。康熙不忍心皇子們勾心鬥角,也為了保護四阿哥胤禛,所以才又把太子搬了出來,故意讓他當了擋箭牌。

這個秘密直到十幾年後,康熙病重的時候才跟四阿哥說,並且說自己對不起十三子胤祥,因為擔心十三阿哥胤祥拖累四阿哥胤禛,所以康熙整整關了十三阿哥十年禁閉。

想想自己的父皇這樣對待同是自己的骨肉的孩子,對十三阿哥不公平啊。

而對於太子來說,確實如此,因為康熙皇帝一走,其餘的阿哥們就把矛頭對準了他,想躲都躲不開,即使他最信任的四弟胤禛,也出賣了他,當然操作這件事的人不是胤禛,而是鄔思道!

太子並不知道這麼多,他跪拜康熙南巡,一是比較激動,老爺子終於離開京城了,我太子就是老大了,一激動,帽子掉了;第二點則是見到康熙帝就害怕,一害怕就控制不住抖,這一抖,就把帽子抖掉了;第三種則形容他的慌張,他慌張也不是第一次了,《雍正王朝》第一集就是他跟春華鬼混,慌慌張張的到了大殿上,這次也是一慌,就把帽子慌掉了。

此時的帽子掉,也宣示了,太子即將一無所有!

最重要的是,康熙帝車駕還沒有走遠,太子就第一個站了起來,帽子又戴的好好的,左右看了一眼其餘還在跪著的眾皇子,輕蔑的一笑,走了……

在《雍正王朝》中,掉帽子的情節不止這一處,還有孫嘉誠彈劾年羹堯的時候,也是一慌張帽子掉了。

果然,不久以後,他就被年羹堯砍了腦袋。

所以說,當官啊,還得保護好自己的帽子,連帽子都系不緊,還怎麼當官?

而對於這部電視劇來說,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刻意注重細節啊,細節決定成敗!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被稱之為神劇還是有著他的獨到之處的。康熙最後一次南巡時,正值太子胤礽復立,太子身為儲君負責監國第一個下跪,帽子卻突然掉了。應該最初是劇中的bug,也就是說穿幫了。後來導演覺得寓意不錯,乾脆將錯就錯的播出來了。

至於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太子胤礽剛剛被複立,面對朝廷百官諸位阿哥就連烏紗帽都戴不穩,再次被廢也是情理之中的。

下面宋安之來給大傢俱體說說。

雍正王朝電視劇身為經典中的經典,對於細節之處是把握的爐火純青。當然這裡的細節是指劇情的把握節奏,並非歷史典故還有服裝方面的細節還原。

以細節來討論這部劇情的話,可是說之不盡的。比如雍正剛剛登基當晚見到鄔先生就比較反態,先是反常的搓衣角,然後背對著鄔先生說話,充分說明了雍正對於鄔先生是既想殺人滅口又不忍心的矛盾心理。還有年羹堯給張廷玉送了四樣禮物,最後張廷玉只收了一件天麻一般。這些細節表現的是恰到好處。

ps:以上舉例的兩個小細節,宋安之之前專門以此寫過分析文章,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翻翻之前的文章看看。


通過這些細節劇情的展現,可以看出雍正王朝很多細節都是耐人尋味的。而太子跪拜時帽子掉了應該有這個可能。

首先太子掉帽子應該是一次穿幫,因為16年宋安之看雍正王朝時,記得依稀可以看到太子帽子掉地上的畫面。(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如今某個平臺獨播雍正王朝,再看這段劇情時是看不到太子帽子依稀掉地上的畫面的,只是可以看見太子帽子掉的畫面,說明畫面就行了細微優化。

其次這次穿幫有可能是導演將錯就錯之下的安排。因為太子掉帽子的寓意很深,當時康熙剛剛復立太子就急匆匆進行了人生最後一次南巡,而太子胤礽自然是負責監國。

太子身為一國儲君,又負責監國。自然是當先率眾下跪,太子當時亦或心急亦或感動的重重一磕,帽子都丟下去了。之後太子不著痕跡的戴上帽子站起來以後,面對身後的百官和諸位阿哥卻是頗有一些不屑一顧,身為監國臨時的最高領導人就這樣一聲不吭的走了。說明太子這個人喜形於色,連面子功夫都不會,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而且太子掉帽子意味著連象徵著權力的烏紗帽都戴不好,儲君之位是早晚坐不穩要被趕下來的。相比之下,其他幾位阿哥帽子戴的可是很穩的。而且果然如此,之後康熙還沒有回京,在南巡之時太子就意圖兵變,結果馬上被制服,太子二次被廢,徹底萬劫不復。

第101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相信這是一次失誤,不是故意為之。清朝帽子分春夏秋冬四季,本劇除皇帝以外都只有一種官帽,並且清朝官帽在外出期間是有系帽帶子的,所以是劇務能力有限造成的瑕疵。但是就在不經意間完成了一次隱喻,所以沒有重拍。總之瑕不掩瑜,仍然是最經典清宮劇之一,或者之首!


一41725129


康熙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時帽子突然掉了,說明了什麼?


看了很多人的觀點,有的人說,當時拍攝的時候,風太大,帽子沒有戴好,正好被吹掉了,或者是帽子沒有戴好,是一個穿幫的鏡頭,那為什麼別人的帽子都戴的好好的,沒有被吹掉呢。


我有不同的觀點,我認為帽子吹掉是導演故意安排的,而且從這個小細節之上可以預示太子的再次被廢除。

果然在康熙南巡的途中,太子胤礽被部下唆使,想對康熙逼宮,後來被康熙剿滅,太子被永久廢除。




這個拍攝手法和《教父》有很大的相似之處,看過《教父》的細心網友發現沒有,只要在鏡頭裡出現買橘子的鏡頭,就會預示有殺人的情節,比如年輕的教父在街上買橘子,後來殺掉了小混混法努奇。教父停車到水果店買橘子,就遭到了毒梟索洛佐的暗殺。

這部《雍正王朝》的每個鏡頭都值得細細品味,會有新的感受,那麼你的觀點是什麼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小燦哥說歷史


如果非要上綱上線的說的話,無非有這幾種情況。

一: 恐懼說。

康熙南巡,留太子監國。太子心裡還是比較恐懼的。因為有康熙在,諸位皇子不管怎麼鬥,康熙本人聖燭明照。也會有意無意的護著太子,畢竟太子是自己親手立的!所以,太子心裡還是有個靠山!但康熙的南巡,八爺黨,四爺黨,明爭暗鬥,太子有點力不從心,一著不慎,落下個監國不利的名聲,反而動搖了自己的地位!因此,戰戰兢兢,結果叩頭時把帽子弄掉了。

二, 激動說

太子上次被廢,就是八爺黨各種使壞。太子是記在心裡。這次康熙南巡,太子的報復機會終於來了。想一展拳腳,掃清不利於自己的一切障礙!於是,叩頭的時候由於太過於激動,就鬧出這一出了。

三, 寓意說

古代不管做什麼事情,總要在最開始討個好兆頭。但是,康熙南巡,太子帽子掉落,這是個不好的兆頭,為以後再次被廢埋下了伏筆。


戲說歷史不是戲


這就是《雍正王朝》成功的原因,劇中透露的細節、暗喻處理的非常好!

胤礽的太子之位恢復以後,康老爺子也開始了他的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南巡。

在宮門口和群臣恭送康熙時,胤礽頭上的帽子在他磕頭的時候掉在了地上。

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隱礽已經無法坐穩屁股下的太子椅,預示著他的儲君之位會第二次被廢。

由此可見,導演的手段非常高超,用掉帽子的手法暗示著後面的劇情發展。


胤礽不遵守為人子、為人臣的操守,讓屁股下牢固的太子之位出現了鬆動,也讓自己的兄弟們看到了奪取儲君的希望,將自己處於風暴之中。

他的第二次被立,不僅不能打消兄弟們對儲君的念頭,反而加深了奪嫡的白熱化。

此後,胤礽一直處於自己兄弟對他的各種算計之中,最終一無所有。

其實這種暗喻的手段還出現過一次,就是老四胤禛登基後,孫嘉成彈劾年羹堯,他的帽子也掉了下來,最後被砍了腦袋。

所以一部優秀的影視劇,所展現出來的一定是完美的細節,畢竟細節決定成敗。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偏了吧,就是一個普通的NG鏡頭而已,似乎是沒有問題還非要說出點問題,現在好像流行這種方式,類似於西遊記,金庸小說,本身裡面沒有的事卻被各種臆想冠以各種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