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故事」——從行唐的老母廟說起-行唐又出女神「后土皇帝」

「行唐故事」——从行唐的老母庙说起-行唐又出女神“后土皇帝”

「行唐故事」——从行唐的老母庙说起-行唐又出女神“后土皇帝”
「行唐故事」——从行唐的老母庙说起-行唐又出女神“后土皇帝”

據統計行唐老母廟會有:二月初十 上滋洋廟會;二月十八,口頭廟會;二月十九,南橋廟會;二月十九,團山廟會;二月十九,城關順城街廟會;四月初八,東寺廟會;四月二十二,上碑廟會;(十月初八上方廟會)。以上老母廟供奉的是誰什麼神仙呢?

國內老母廟眾多,有道家的,也有佛界的,供奉的是各種各樣的神仙。

如西安老母廟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明清時修建;泰山老母廟建於明萬曆年間,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宋朝時定為“天仙玉女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俗稱“泰山老母”,民間稱“泰山老奶奶”。河南方城歷山老母廟供奉的是“舜帝之母”,原稱“舜母廟”,俗稱“老母廟”。

山東日照老母廟供奉的是羲和和女媧。羲和是黃帝重孫帝嚳的妃子,是鄒屠氏的女兒。黃帝擒殺蚩尤後,將其餘民中善者遷到鄒屠地。羲和常做夢吞日,繼而生子,共生了八個孩子,又說八個太陽。另一種說法:在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一個“羲和之國”,羲和是帝俊的妻子,十個太陽就是羲和所生。羲和每天到“湯谷”中的“咸池”為太陽洗澡,稱為“浴日”。湯谷旁邊有一顆大樹,名曰“扶桑”。 羲和又稱“太陽神”, 山東日照人認為,羲和之國就是指日照一帶,是東夷族後人。羲和部族崇尚太陽,以太陽為圖騰,因此為羲和建廟,百姓俗稱“老母廟”,廟內供奉的是羲和、女媧、嫦娥等。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都舉行祭奠“太陽神”儀式,後成為廟會。據說“老母廟”的前身是一個老母洞,坐西朝東,洞口狹窄且深長,裡面供奉著“老母娘娘”,每當春分和秋分時節,太陽光就能照到老母娘娘的石像上(現代科學家證實,確有其事)。如此靈驗,歷代香火不斷。女媧的情況這裡不再介紹,見本書《女媧補天》。

易縣西山老母廟供奉的是“后土皇帝”。 后土皇帝是行唐上方人,名叫張生香,是玉皇大帝張儀的妹妹。據後漢書記載,女神“后土皇帝”之凡體系真定行唐上方人,姓張,名生香,自幼父母雙亡,只剩兄妹四人。哥哥出家修道,已成正果,被封為“玉皇大帝”。家中只剩生香一人,好不淒涼。生香決意也修道成仙,救世濟生。於是她出家北行,被一片大水攔住去路,正在發愁之際,忽見一道紅光,原來是太白金星來到,送生香來到范陽紅崖山的“丹霞洞”。生香在此苦苦修煉,終成正果。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追殺劉秀。劉秀在*山避難,生香奉命下界用障眼法搭救了劉秀。劉秀過一山溝,見一種樹,皮如鐵,幹似龍,枝帶刺,果鮮紅,嘗一口,甘而甜。劉秀正飢餓難忍,一氣填飽了肚子。劉秀登基後,派大將劉志國來尋救命老母。採藥老人道士劉若夷指點說:“生香已成仙。”劉秀遂封此山為“鳳凰山”,封劉生香為“承天效法 后土皇帝”。到了宋朝,又封為“天仙玉女”。當地老百姓俗稱老母,遂建“九尊老母廟”以供祭拜。

行唐縣的老母廟供奉的是什麼神仙,沒見資料說明。但我想,既然有為“玉皇大帝”張儀建的玉皇廟,也應有為“后土皇帝”張生香建的廟。后土黃帝是道教“四大御”之首,全稱“承天效法 后土皇帝”,掌管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行唐上方每年有兩個廟會,一個是農曆四月初一廟會,另一個是十月初八廟會,這兩個廟會是什麼廟,不得而知。猜想一個應是“玉皇廟”上方村東南的山坡上有“玉皇廟”,廟會是農曆四月初一,還是十月初八;另一個應是“老母廟”,即“后土皇帝廟”。當然也應為這兩個廟會之一吧。另外,據行唐縣誌載,治北三十里有玉女山,上有玉女神廟。現西玉亭村西山坡上有個廟,沒有名字,也不知供奉的是什麼神,問當地老鄉,有說是“鳳凰山”,又說是“王母娘娘廟”。這些到底與“后土皇帝”張生香,玉女,有什麼聯繫,還需大家介紹,幫助。

順城街的老母廟,過廟時很是熱鬧,但也不知供的是什麼神。

與老母廟相近就是奶奶廟,行唐的奶奶廟有:正月十八,范家莊廟會;二月初八,封家佐廟會;二月十三,張家莊廟會;;三月十三,龍興莊廟會;三月十五,賈莊廟會;四月初五,玉亭廟會;四月十八,口頭廟會;四月十八,東寺廟會;四月二十二,上碑廟會;

在行唐縣誌上,查不到老母廟和奶奶廟,比較接近的有:蓮花寺、香蓮寺、黃花寺、香陰寺、興福寺等。由此猜想,所稱的老母廟或奶奶廟是鄉民的俗稱而已。但不管怎麼說,行唐有那麼多的老母廟和奶奶廟,一方面說明行唐人對老母的崇拜,另一方面也是對多子多福的嚮往。

「行唐故事」——從行唐的老母廟說起-行唐又出女神“后土皇帝”點進入招聘丨求職丨租房丨售房丨二手交易丨順風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