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戰鬥機已經服役,爲何還要買蘇35?

進入21世紀,中國軍工技術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殲20戰鬥機的入役,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另一個獲得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而在第四代戰機領域,中國也發展了多種機型,如殲10系列、殲11系列、殲16戰機等等,這些國產機型的研發投產,逐漸改變了現有戰機編隊的格局,中國對俄製戰鬥機的需求已經很少了。

殲20戰鬥機已經服役,為何還要買蘇35?

那麼中國為什麼還會繼續引進蘇35戰鬥機呢?究其原因,首先在於國產戰鬥機的數量還沒有增加到完全替代俄製戰鬥機的水平。戰鬥機的研發需要一個過程,而量產又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殲20等機型雖然已經研發成功,但尚未量產。蘇35是一種性能極為先進的戰鬥機,引進該機型的價值還是有的。

其次,中國本身有使用俄製戰鬥機的傳統,目前中國還有大批的蘇30戰鬥機在役。蘇35和蘇30都是蘇霍伊公司基於蘇27的技術基礎發展的,中國的飛行員對新的蘇35戰鬥機可以說並不陌生,因此引進的蘇35戰鬥機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也可以適應現有的後勤機制。

殲20戰鬥機已經服役,為何還要買蘇35?

再者,蘇35戰鬥機有其亮點,比如帶有矢量推力系統的117S發動機設備,就是蘇35戰鬥機的賣點之一。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可以研究矢量發動機的使用原理,也可以直接用蘇35戰鬥機測試矢量發動機的使用效果。所以僅從國產發動機技術的研發角度來看,蘇35戰鬥機就具備引進的意義。

而且,中國和俄羅斯本身就有穩定的軍備貿易合作關係,中國從俄羅斯採購武器裝備,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中國不僅買了蘇35戰鬥機,而且也還買了S400防空導彈系統。雖然說一個國家需要有自己的完善軍工體系,但是這並不代表就不能從其他國家採購武器。即使是軍備技術很強的美國,也有購買別人家武器裝備的時候,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殲20戰鬥機已經服役,為何還要買蘇35?

當然在未來,國產戰鬥機所佔的比重肯定會越來越高,而相應地俄製戰鬥機的比重自然就會降低了。事實上中國也就購買了24架蘇35戰鬥機,而且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增購的消息。以前中國購買的俄製戰鬥機數量是很多的,現在只買24架,也說明中國已經不再依靠俄製戰鬥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