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高冷的人,更有分寸感

看起來高冷的人,更有分寸感

我一直認為,人際交往裡,高冷一點,沒什麼不好。

我還很反感一點:很多人喜歡在人際場上裝熟。

啊啊啊,這個是我兄弟,那個是我姐們兒,今天我和你一見如故,明天我和她相見恨晚。

拜託了,別一上來就稱兄道弟。

別一上來就歡喜一家親。

千萬別交淺言深,因為還沒熟到那份上。

當你們的關係只有三分熟,別想單方面用自己的熱情把它烤到七分。

頭一回見面,恨不得跟對方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從十歲那年,談到大學畢業。講真,你對人人都那麼熱情,你的情誼該廉價到什麼地步。

|壹|

高冷的人,其實外冷內熱

高冷,實則是對陌生人際關係的警惕與保護。

就像隱形的隔板,彼此只有空出一段距離,才能更好地審視二者之間的關係。

首先,高冷至少能保證在社交場合上的得體,降低失誤率。

什麼是得體?

就是不讓對方產生任何不舒服的感覺。

什麼是失誤?

就是社交場合上,越多越雜的動作,都可能暴露自己的缺點。高冷一點,把動作往裡收一點,就能減少失誤率。

其次,高冷實則是優化人際關係的一個核心技巧。

社交場上,外冷內熱的人,要比外熱內冷的人,佔很多便宜。

打個比方:甲是屬於外熱內冷的人。兩個人初次見面,甲一上來給人的感覺,就像熱情的沙漠。和他交往的人,會在潛意識中給他一個“高熱情”的標籤,這是一個極高的預期。之後但凡甲做出任何讓人不滿意的舉動,都會使他人對其的印象大打折扣。

高冷的人,其實是外冷內熱。

這種人一上來給人的感覺像一臺冰櫃。和她交往的人,會在潛意識裡給她一個“低熱情”的標籤,這是一個很低的預期。

但是,只要她之後做出任何一點點讓人滿意的舉動,印象分數就會直線飆升。好感度就會直線爆棚。這就是反差萌的威力!!!

看起來高冷的人,更有分寸感



|貳|

高冷的人,常常給人驚喜


高冷的人,常常給人驚喜,且不容易叫人失望。

因為低預期,才有驚喜。

去年讀書會,認識了一個很高冷的女生。

高冷到什麼程度?她穿著高跟鞋走進場子,我感覺室內溫度降了幾度。臉上七分嚴謹,三分笑意,整個過程彬彬有禮。

她一般不開口說話,一開口說話,便輕聲細語。雖為細語,但發表的觀點和言論卻有深度,有分量。多用術語形容概念,多用前人的觀點輔助自己的觀點。內容遞進,邏輯清晰且貫通,觀點的結構又佈置得嚴密。大約3分鐘的發言時間,她點到為止,也並不多說。

主持人負責串場,一般要講兩個沒皮沒臉的段子,引臺下眾人鬨笑,可她的表情並無太多變化。難得笑了一次,也尤為剋制,最多嘴角稍稍揚起,露出淺笑。

結束之後,讀書會的組織者老羊留了下來,我作為策劃者也留了下來。照例我和老羊需要策劃選題,並討論出下一期的讀本和互動形式。

那個高冷的女生也留了下來,她是老羊的朋友。

後來三個人在現場逐漸聊開了。人和人聊天就是這樣,越聊越開。

老羊向我介紹她,說這女生咋厲害咋厲害,上外的,念同傳。高中就出過書,會拉小提琴,現在在申請美國的藤校。老羊誇她,越誇越起勁,根本停不下來。

那女生聽不下去,讓他打住。

說實話,剛開始和她聊天,感覺她很冷,你甚至捕捉不到她的任何情緒點。

和高冷的人說話,就像和一根剛拿出冰箱的雪糕在講話。

硬邦邦,透心涼。

你和她之間好像隔著一塊隱形的盾牌。

後來一起出去吃飯時,三個人聊得越來越隨意。她舉手投足也沒那麼官方了,笑容也逐漸打開,不再顯得剋制。老羊說今天都沒見她怎麼笑。她說她其實最近在矯正牙齒,戴著牙箍呢,沒敢怎麼笑。

吃完飯,三個人一起離開飯館。出門右拐的街道上,有兩個乞丐。我和老羊因為見得太多了,也沒想掏錢施捨。高冷女生掏錢丟他們碗裡了,還去便利店給乞丐買了六個肉包子。

那一天的最後,和那女生道別,她終於說了句人話:

“今天穿高跟鞋累死老孃。”

看起來高冷的人,更有分寸感


|叄|

高冷的人,更有分寸感


高冷和傲慢還不一樣。

不一樣之處就在於分寸感,和對人際距離的精確把控。

高冷的人都不笨,你看他們一個個都不聲不響,面帶微笑,實則大腦轉得飛快。他們不說,因為他們一直在想,在觀察。

分寸感包括語言的分寸感、行為的分寸感、神態的分寸感。在這三個指標裡面,每一種,都有一條合格線。或者,你也可以稱為“人際交往舒適線”。

高冷的人,不會越線。在語言、行為、神態方面,不會給你不舒服的感覺。

的確,他高冷,但他高冷的同時,他也會照顧你的感受。

傲慢的人不同,傲慢者大都越線。他管他自己傲慢,把憋屈與不尊重留給別人,把舒服留給自己。

這是傲慢與高冷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