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自「第三屆中小學數位化教學研討會」的現場報導

2018年8月27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主辦,人教數字出版有限公司、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上海一起作業息科技有限公司、中文在線、寧波睿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紅色地標(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三屆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在安徽合肥天鵝湖大酒店拉開帷幕。

研討會當天都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趕快隨主頁君一起來看看吧!

↓↓↓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此次研討會,教育部領導、數字化教育領域專家、全國各地一線中小學校長、教師、教研員等近千餘人參與現場分享、交流和學習。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1

領導致辭,肯定研討會對基礎教育教學變革的推動作用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裝備與信息化處處長張權同志講話

“此次研討會認真貫徹落實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工作思路和舉措,對引領課堂教學變革,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時代的教育變革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的應用層面,而是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教育深層變革,甚至有可能重塑教育業態。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敏銳把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努力實現從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的轉變。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副社長郭戈致辭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自舉辦以來,深入貫徹教育部信息化推進總體部署,以促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交流,推進深度融合”為目標,從第一屆牡丹江會議的200餘人參會,到第二屆太原會議500餘人參會,再到本屆會議近千人參會,大家在基礎教育數字化教學應用的道路上攜手共進,我們的隊伍在不斷壯大,我們的力量在不斷增強!”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民致辭

“這場盛會不但為安徽搭建了基礎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平臺,更為全國各地中小學建立了交流渠道,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與人教社攜手發力,在安徽中小學積極推廣基於數字教材的新模式的常態化應用。”

2

頒發論文/課例獎勵證書,鼓勵數字化教學實踐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本次研討會同步舉辦了全國論文、課例徵集評選活動,累計收到稿件2309份,其中論文1537篇,課例772份,投稿者主要為一線中小學教師、部分教研員和教育技術領域科研人員。經過初審、二審、專家評審及終評會,最終確定特等獎、一等獎等作品。

3

發佈課題,支持數字化教學研究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研究院院長、重點實驗室主任、人教社副社長王志剛發佈“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人教社)重點實驗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數字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課題”

“課題於8月27日正式啟動申報。申報面向全國開放,旨在支持全國有關學校(院)、機構、單位、組織,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數字教育出版產業發展為研究重點,開展相關主題研究,形成一批對教育實踐有指導意義的專題研究成果。研究院課題每年定期發佈,並對每個課題給予1-5萬元的資助。重點實驗室、研究院作為人教社專屬科研機構,會積極開展科研工作,並致力於聯合全社會力量,真正推動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數字教育出版的發展。”

4

專家主題報告,引領數字化教學實踐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吳砥作了題為《“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教學創新》的主題報告

“當前我們正處於教育信息化1.0向2.0發展的新階段。在2.0階段我們要實現三個轉變:第一,教育資源的轉變

,由教育專用資源的開發、應用和服務向大資源的開發、應用和服務轉變。第二,師生能力的轉變,實現從提升師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素養的轉變。第三,發展動力的轉變,由1.0階段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

“互聯網+”條件下我們進入教育教學2.0時代,表現在個六方面:第一,教室環境成為更智能的新一代教與學空間。第二,教學資源的供給和應用水平全面提升。未來,數字化教學資源會成為學校教材的標配,人工智能將走進中小學教材。第三,教學空間向第三空間延展,突破教室、終端、教具等組成的物理空間,發展完善基於網絡的資源空間,學習進入社交空間。第四,以信息化為支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第五,大數據支持下的全過程綜合評價。第六,信息化教學能力會成為教師職業能力體系的標配。”

“信息時代的創新人才培養成為人類重大課題。人的發展目標將是實現‘全面、自由、個性化發展’,教育的目標將是實現‘全納、優質、公平、終身學習’。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總編輯、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編審韋志榕作了題為《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思考》的主題報告

“2018年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將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目標。對一線教師而言,如何探索適應新的課程目標的教學策略?

首先,認真領會高中課程改革的新要求。那就是德育為先——以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綱”,突出學科課程的育人價值;能力為重——以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為“場”,使學生在解決情境問題中,體會和感悟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培育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科學適宜——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度”,教學內容的容量、難度、結構、呈現方式等方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第二,繼承、發展、創新教學方法。“一會”整合內容,“二會” 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三會” 進行測評。”

5

現場體驗,感受數字化教學的便利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END—

設計:李虹潔(實習)

主編:吳海濤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不要忘記給個贊哦!

这是来自“第三届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研讨会”的现场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