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接錯孫子去打針,隔代照料是養老契約嗎?

隔代照料是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幫忙帶孩子,晚輩給老人養老是天經地義的。

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養老契約!

但是這種觀點真的對嗎?不禁要拷問一下,父母把自己養大,當他們老了還有義務去幫孩子帶孫子嗎?

這種不正確的契約值得去反思,近日在貴陽出現了那麼一則新聞。

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接錯孫子帶去打針

6月8日下午放學時間,貴陽一家幼兒園,一老人徑直走進教室帶著6歲的小宏宇離開了學校。

問題是,老人並不是孩子的爺爺,他跟孩子甚至都不認識。

爺爺接錯孫子去打針,隔代照料是養老契約嗎?

宏宇的家長髮現孩子被陌生老人帶走,急瘋了。老師也一臉茫然:孩子被帶走時叫了一聲爺爺的。

老人帶著宏宇去了趟菜場,中途還帶孩子去醫院打了感冒針……

原來,這名老人剛從鄉下來,對孫子不熟悉,被接錯的孩子和自家孩子長得有一點相似。

一個叫小宏宇,一個叫小宏瑞,老人錯認了自己的孫子,幼兒園也沒有再次審核,所以帶錯了。

途中宏宇發現了不對,可老人耳背,孩子說什麼他都聽不清。

關於老人帶孫子的話題,一直是人們熱議的焦點:

老人退休了還要帶孫子?兩代人因帶娃產生新矛盾

爺爺接錯孫子去打針,隔代照料是養老契約嗎?

2018年5月21日訊,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必須要有一個常人看護。

對於上班族們來說,如果不花錢僱人的話,讓老人來帶孩子成了絕大多數家庭不得已的選擇。

但是,並非所有的老人都心甘情願地願意承擔這份辛苦,有的會跟兒女索取報酬,有的則直接冷麵拒絕,這也成了兩代人之間關係緊張、矛盾激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老人到底有沒有義務幫下一代看孩子?兩代人之間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婆婆帶孫子,那是天經地義”

在小吳的家鄉,有一種默認的“法則”,那就是婆婆要幫忙帶孩子。

在當地人看來,媳婦離開自己的孃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家庭裡,伺候一家老小,給這家生了孫子,孩子隨了這家人的姓,那男方的家庭就理所應當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而且這種傳統思想已經延續多年,代代相傳,大家都覺得這是約定俗成的事情,也沒有人提出異議,婆婆們也都欣然接下了這個任務。

如果哪個婆婆不給兒媳婦帶孩子,那一定會招來四鄰八舍的閒話,所有人都會站到媳婦那邊。

“當然是婆婆帶孫子,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啊。”小吳雖然在北京上了大學,接受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但傳統觀念對她的影響還是難以撼動。

隔代照料是種養老契約的信號?

爺爺接錯孫子去打針,隔代照料是養老契約嗎?

在上週末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老年學學科建設研討會”上,就有兩位專家同時研究到了這個課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陶濤說,研究顯示,家庭內部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一種付出與回報的交換關係,成年子女向老年父母提供社會支持的動因源自早期受到來自父母的支持,其背後是確保代際間長期互惠的社會契約。“理性”的祖父母會選擇有可能投資於那些具有最大回報能力的子女,照料孫子女其本質是向其父母發出的養老契約的信號,促使其未來給予自己晚年贍養。作為一種代際間的資源流動,隔代照料會影響老年人的養老意願,較之於提供低強度隔代照料的老年人,提供了高強度隔代照料的老年人,更傾向於未來與子女同住,子女也可能更傾向於以養老來“回報”父母的付出。這符合均衡互惠的“代際交換模式”,也可能是出於責任內化的傳統家庭倫理。

老人操勞半生 只想享幾天清福

但是,老年人已經操勞半生,在退休之後原本可以安度晚年,享受清閒的生活,眼下要再次扛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勞動強度更甚從前。因此,很多老年人不願再給子女照顧第三代。

但他們也代表了當前相當一部分老人的觀點。

“我們並不是不願給子女帶孩子,而是面臨很多現實困難。現在我們都60多歲了,身體遠不如從前,我以前在閨女那給她帶過兩個月孩子,孩子跑得快,我根本追不上,有一次還把孩子從高高的餐椅上給摔了下來,把我嚇壞了,幸虧孩子沒什麼事,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跟閨女交代。”楊老太太告訴記者,自己的身體狀況實在無法承擔看孩子的重任,再加上老伴兒一個人在老家,孤零零的,一個人的飯也不好做,總是胡亂吃幾口,後來都吃出了胃病。於是,楊老太太決定回家照顧老伴兒。為這女兒跟她生了很大的氣,後來還是僱了育兒嫂了事。“其實花錢僱人他們也完全承擔得起,沒必要把老人的晚年拴住。而我們確實不行了,眼看著腿腳就不靈便了,所以現在趁著能動彈,我跟老姐妹們跳跳舞,有時還跟著旅行團出去轉轉,覺得生活很充實。”

法律沒規定老人有看孫輩的義務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顏蓓蓓表示,法律確實沒有規定老人對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他們照顧第三代完全出於對子女的疼愛,如果老人不願付出,從法律和道德層面,也不能過於苛責。小夫妻只能自己克服一下困難,或者僱傭家政服務員照看孩子。如果實在不行,社會上也有一些托幼機構接收3歲以下的孩子,家長可以考慮。

而對於那些願意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兒女千萬不要認為這是應該的,他們放棄了安逸的晚年生活,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幫助子女帶孩子,有的甚至還要把老伴一個人丟在家裡,做兒女的要心存感恩,在下班後或休息日,也要儘量自己照顧孩子,分擔一下老人的負擔。有條件的可以適當地給老人一些錢或禮物,作為感情上的回饋。

關於隔代帶孩子,這種養老契約。你們認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