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可能是國產儀器發展的絕佳機會!

這兩天中興公司被美國製裁的新聞層出不窮,各種驚悚的標題。不過大家都看到了一個事實,美國製裁中國的產業就是要拿住高科技產品發展的七寸,美國狙擊的是我們的弱項,美國製裁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強大了,而是因為我們還完全不值一提,可以被輕易玩弄於鼓掌之間。

中美貿易戰,可能是國產儀器發展的絕佳機會!

2012-2016年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理化分析儀器進口國,進口總額達320.68億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國,進口總額為279.19億美元,德國、日本、韓國進口總額依次為161.13億美元、73.39億美元、69.03億美元。

中國和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個和第二大理化分析儀器的進口和出口大國,兩者之間貿易戰勢必影響後續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中國每年上萬億的科研固定資產投資中,有60%以上用來購買進口設備,部分領域高端科學儀器100%依賴進口。所以國產儀器的發展如果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受到狙擊,那國內市場也仍然大有可為。

美國開出118項對華加徵關稅的儀器及其關鍵零部件清單,讓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科學儀器行業首當其衝。為了減小對國內企業的影響,後續國內市場進一步向國產設備傾斜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作為反制措施,對進口儀器的限制也會無形中進一步加強。

國產儀器製造的短板究竟是什麼?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科學儀器生產廠家有1000多家,大部分產值都低於1000萬元;分析儀器廠家達200多家,產值上億元的卻不多。相關業內人士談到:

為求生存,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競相壓價,減少了利潤空間,降低了研發投入的能力,導致整個科學儀器市場發展呈現疲軟態勢。

“科學儀器是儀器儀表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科技產業和前沿性科學研究的基礎支撐,是自主創新的重要工具,與高端製造、環境保護和食品藥品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密不可分。

2013年,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專職副理事長李躍光曾建議:“國家應當採取有力措施,統籌協調,儘快擺脫科學儀器尤其是高端科學儀器深陷大量進口的窘境。比如利用加大政府採購力度、對使用國產科學儀器設備享受使用進口產品同樣的免稅優惠政策等,為國產自主創新科學儀器創造市場;提供寬鬆的科研環境,吸引優秀人才到科學儀器生產企業工作;落實激勵政策,完善科技人員評價指標,鼓勵大學、研究機構的科研人才攜帶科技成果進入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學儀器設備產業的競爭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這個建議在今天看來仍然與時俱進,好不過時!

最近幾年國產儀器在國家政策傾斜的大力支持下,已經走出了一波欣欣向榮的行情。尤其是在環境監測、食品藥品檢測等國家大力投入的領域,每年都有大量政府採購項目,很多項目明確向國產儀器傾斜。

如果貿易戰持續深入,後續中國對進口儀器的政策可能會越來越嚴格。

4月1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財政局印發《桂林市本級政府採購負面清單》,負面清單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從資格條件、採購需求、評分標準和辦法三個方面,列出了71種禁止情形。在這份清單中,限制國內產品參與競爭,指定進口品牌,設置指定品牌參數和最低價均被列入負面清單,嚴格禁止。

負面清單摘錄如下:

中美貿易戰,可能是國產儀器發展的絕佳機會!

中美貿易戰,可能是國產儀器發展的絕佳機會!

這份清單可以看做地方政府對國產產品的變相保護政策,畢竟在諸多政府招標採購項目中,進口設備通過設定各種限制性條件擠兌國產設備的現象屢禁不止。這種政策性保護措施,雖然為國產設備提供了遮陽傘,但是要想打破大家一貫以來形成的慣性思維:進口設備質量比國產設備好,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中美貿易戰只會讓這種政府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中低端進口設備的未來形勢會不容樂觀。如果有成熟的國產儀器能夠替代,那麼政府招標採購明確要求僅限國產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

在當前這種中外夾擊之下,提早佈局國產化的進口品牌,不得不佩服他們未卜先知的智慧。最近幾年大量進口品牌在中國設廠生產製造,或許也可以在這波提振國產儀器設備的紅利中分得一杯羹!

這次中美貿易戰,確實讓我們清醒的看到了中美科技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我們的國產儀器必須要儘快崛起!

但是到底要如何崛起呢?或許首先需要轉變的是大家的心態!

最近很多儀器公司都在抱怨人越來越難招了,90後都齊刷刷跑去搞IT了,或者幹房地產,冷門的科學儀器行業越發被邊緣化。畢竟這是個需要嚴謹、耐心、時間積澱才能出成果的行業,大家這種浮躁的心態,確實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我們不能再醉心於虛無的互聯網經濟帶來的繁榮,也不能再在全民炒房的激情裡繼續沉淪,中國製造是時候認認真真從腳下開始做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