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可能是国产仪器发展的绝佳机会!

这两天中兴公司被美国制裁的新闻层出不穷,各种惊悚的标题。不过大家都看到了一个事实,美国制裁中国的产业就是要拿住高科技产品发展的七寸,美国狙击的是我们的弱项,美国制裁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强大了,而是因为我们还完全不值一提,可以被轻易玩弄于鼓掌之间。

中美贸易战,可能是国产仪器发展的绝佳机会!

2012-2016年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理化分析仪器进口国,进口总额达320.68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进口总额为279.19亿美元,德国、日本、韩国进口总额依次为161.13亿美元、73.39亿美元、69.03亿美元。

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第一个和第二大理化分析仪器的进口和出口大国,两者之间贸易战势必影响后续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每年上万亿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以上用来购买进口设备,部分领域高端科学仪器100%依赖进口。所以国产仪器的发展如果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受到狙击,那国内市场也仍然大有可为。

美国开出118项对华加征关税的仪器及其关键零部件清单,让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科学仪器行业首当其冲。为了减小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后续国内市场进一步向国产设备倾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作为反制措施,对进口仪器的限制也会无形中进一步加强。

国产仪器制造的短板究竟是什么?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有1000多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1000万元;分析仪器厂家达200多家,产值上亿元的却不多。相关业内人士谈到:

为求生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相压价,减少了利润空间,降低了研发投入的能力,导致整个科学仪器市场发展呈现疲软态势。

“科学仪器是仪器仪表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科技产业和前沿性科学研究的基础支撑,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工具,与高端制造、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密不可分。

2013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李跃光曾建议:“国家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协调,尽快摆脱科学仪器尤其是高端科学仪器深陷大量进口的窘境。比如利用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对使用国产科学仪器设备享受使用进口产品同样的免税优惠政策等,为国产自主创新科学仪器创造市场;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到科学仪器生产企业工作;落实激励政策,完善科技人员评价指标,鼓励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人才携带科技成果进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这个建议在今天看来仍然与时俱进,好不过时!

最近几年国产仪器在国家政策倾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走出了一波欣欣向荣的行情。尤其是在环境监测、食品药品检测等国家大力投入的领域,每年都有大量政府采购项目,很多项目明确向国产仪器倾斜。

如果贸易战持续深入,后续中国对进口仪器的政策可能会越来越严格。

4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财政局印发《桂林市本级政府采购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从资格条件、采购需求、评分标准和办法三个方面,列出了71种禁止情形。在这份清单中,限制国内产品参与竞争,指定进口品牌,设置指定品牌参数和最低价均被列入负面清单,严格禁止。

负面清单摘录如下:

中美贸易战,可能是国产仪器发展的绝佳机会!

中美贸易战,可能是国产仪器发展的绝佳机会!

这份清单可以看做地方政府对国产产品的变相保护政策,毕竟在诸多政府招标采购项目中,进口设备通过设定各种限制性条件挤兑国产设备的现象屡禁不止。这种政策性保护措施,虽然为国产设备提供了遮阳伞,但是要想打破大家一贯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进口设备质量比国产设备好,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美贸易战只会让这种政府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中低端进口设备的未来形势会不容乐观。如果有成熟的国产仪器能够替代,那么政府招标采购明确要求仅限国产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

在当前这种中外夹击之下,提早布局国产化的进口品牌,不得不佩服他们未卜先知的智慧。最近几年大量进口品牌在中国设厂生产制造,或许也可以在这波提振国产仪器设备的红利中分得一杯羹!

这次中美贸易战,确实让我们清醒的看到了中美科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我们的国产仪器必须要尽快崛起!

但是到底要如何崛起呢?或许首先需要转变的是大家的心态!

最近很多仪器公司都在抱怨人越来越难招了,90后都齐刷刷跑去搞IT了,或者干房地产,冷门的科学仪器行业越发被边缘化。毕竟这是个需要严谨、耐心、时间积淀才能出成果的行业,大家这种浮躁的心态,确实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不能再醉心于虚无的互联网经济带来的繁荣,也不能再在全民炒房的激情里继续沉沦,中国制造是时候认认真真从脚下开始做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