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如果把7-Eleven比作一輛汽車的話,研究汽車我們需要研究什麼?

輪胎+油門+方向盤

輪胎:是公司的價值引擎。雜貨店這個小生物,是如何被7-Eleven賦予了新的價值,從而形成了新的業態?這個隨處可見的小生意,到底契合了市場的什麼缺口?為什麼其他人發現不了?

油門:是公司的增長引擎。7-Eleven 的商業模式如何?如何做到了行業老大,並且人效比肩阿里巴巴的呢?

方向盤:是公司的競爭引擎。7-Eleven的中國本土化順利麼?會遇到哪些競爭對手呢?

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深度解析7-Eleven。

一、雜貨店不值錢 —— 價值信念的飛躍

7-Eleven 如何破局“雜貨店不值錢”困境?

創新的企業為什麼成功?

一定是經歷過幾次“價值信念”的飛躍。

成熟的市場裡企業拼差異化優勢,拼成本優勢;但是對於一個沒有固定形態的新市場,企業拼的是認知。

7-Eleven 是日本消費升級過程中本土化的新物種,我更好奇的是他是怎麼發現了一個新市場?解決了用戶什麼問題?給用戶提供了什麼價值?

在研究 7-Eleven 的價值引擎的時候,我發現 7-Eleven 對“便利性”的認知是遠超過消費者,遠超過市場,遠超過他同時代的所有人的。

我曾經困惑:“無人結賬”是增加便利性麼?

但是看完現 7-Eleven對於“便利性”的理解後,我發現這種無人技術對於商家的價值遠高於消費者。加快商家效率,是“便利性”很淺層次的認知。

那 7-Eleven 的“價值信念”的飛躍是什麼呢?

1. “便利的價值”只來自於即時性

我們在五年前研究7-11就做出了定義,從一開始就用研究驅動判斷這是一家日本消費社會的基礎設施,而不是一家雜貨店,是日本生活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就值錢,雜貨店就不值錢。

——盛景嘉成母基金創始合夥人彭志強

為什麼 7-Eleven 不是一個簡單的雜貨店,而是社會的基礎設施呢?

首先,我們看下 7-Eleven 的用戶使用場景。

1. 57.9%的用戶到店時長平均1-5分鐘,基本上90%的用戶到店時長都控制在10分鐘之內;

2. 65.0%的到店情境是工作間歇或者移動途中。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7-Eleven 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那時候,大型超市迎來了繁榮期。

經歷了經濟高速增長之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迅速高漲,賣方市場正式來臨。在這種條件下,7-Eleven 完成了“大型商店和中小型零售店共榮共存”這個看起來不可能的目標,創建了一種全新的業態。

憑什麼呢?

因為他創造了一種具有“即時性”價值的商品,從而創造一種業態。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經濟學中有一條顛撲不破的定理:

一旦某樣事物變得無處不在,那麼它的經濟地位就會突然反轉。

在電力照明還是罕見的新事物的時候,只有窮人才會使用蠟燭。

此後電力變得唾手可得,而且幾乎免費的時候,人們的喜好快速反轉,燭光晚餐反而成了奢侈的標誌。

KK在《必然》裡面提到,這條真理已經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在商品大爆炸消費飽和的時代,商品成為了無處不在東西,它的經濟地位突然反轉。

商品變得廉價後,如何獲得利潤呢?

KK在《必然》裡把提供了一種方法——給商品增加原生性價值。

原生價值必須在交易時產生的特性和品質,人們無法複製、克隆、存儲具有原生性的事物,也無法仿製和偽造原生性。

原生性因實際進行的特定交易而生,獨一無二。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即時性”是原生性價值的一種。

比如:

你會花錢看首映禮,你花錢購買的不是電影,而是即時性的電影。

你花錢買VIP提前看8集,你花錢買的不是電視劇,而是即時性的熱點。

iOS 12系統極度不穩定,但是我還是熬夜下載,雖然一週崩潰8回,即時性的無形價值填補了功能上的缺陷。

7-Eleven 則是給產品增加了“即時性”的原生價值。

正因為這種即時性,構成了7-Eleven和大型超市在用戶心中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這種業態,讓那些在大型超市可以買到的商品,因為“即時性”,而成為獨一無二的。

如果創建一種新業態是一種賭博,那麼看到了“即時性”的巨大價值就是7-Eleven測算出的勝率。

縱然業態紛紛擾擾看不清,但價值是明明晃晃昭然若揭的規律。

小結:

7-Eleven 完成即時性的策略首先是密集選址策略,在一定區域內,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和購買便利性。

其次是時間的便利性,首創便利店24H營業,在初期消費者心中創建“還在營業太好了”的認知~等等等

2. “便利的場景”具有穿透力

如果門店只是單純地售賣產品,而不能為顧客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務,那麼即使具備地理位置的優勢,也稱不上一個便利的店 。

—— 鈴木敏文

不只是賣商品,7-Eleven 是一家生活服務的店。7-Eleven 提供鮮食、ATM機、打印、票務、費用代繳等服務。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這種“零售+X”的模式,也成為了我國各種新零售的模板。

為什麼便利店要+X?

這裡說下 7-Eleven 在店內增加了ATM機後發生了兩個有趣的現象。

首先,用戶在便利店對於ATM的寬容程度高於銀行,滿意度也遠高於銀行;雖然很多店內排隊取錢,但是很少有人投訴。

可是在銀行內,用戶對於排隊就會很煩躁。

原理:

滿意度= 感知價值 – 用戶期望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顧客是否滿意,取決於這個產品可以感知的產品績效與顧客的期望之間的差值。

以ATM機來說,感知到的產品績效,無論在銀行還是在便利店都差不多,都是我付出了插卡的行動,得到了200元錢。

而用戶的期望,在銀行和便利店完全不同。

期望來自於顧客過去的購買經驗,朋友,夥伴等等的信息和許諾;用戶對於銀行可以取錢的期望是100分,對於便利店可以取錢的期望是30分。

所以,可以算出,便利店的滿意度遠高於其他。

如果產品感知的績效無法達到,那就降低期望。給買家意外,是一種降低期望的方式。

比如:名創優品,我因為價格低買一個靠枕,降低了期望。回家一用,感覺沒有很劣質啊。

在這個case中,因為價格低所以我降低了期望,但是得到了正常水平的感知價值,導致我的整體滿意度提高。

7-Eleven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多數利用ATM取錢的顧客,都會順便再店內消費。

原理:交叉銷售。

比如說:某客戶在你這兒購買一款遊戲機,你可以銷售充電器或者電池給他。

什麼樣的產品可以交叉銷售呢?

互補性產品:兩種產品沒有競爭性,具有補充性質。可以是使用場景互補,性質互補等等等。比如:我購買了一袋薯片,我會順便購買一個可口可樂,防止噎到。比如:超市的熟食區會擺放啤酒,因為看球的時候,爺們兒要有吃有喝。

同品牌產品:同一品牌的不同種類產品,比如:我想吃夏威夷果,去了三隻松鼠旗艦店。夏威夷果是緩解我的嘴巴寂寞,然後我發現了開心果,買兩個可以讓我更不寂寞。

配件產品:即這個產品的關聯的配件,比如:用戶買剃鬚刀時,推薦購買刀片(剃鬚刀這個例子我已經舉了800遍了,請剃鬚刀同學忍一下噴嚏。

價格相似的產品:有些顧客買東西預算控制得比較嚴格,但是對品牌要求並不苛刻,比如:京東的200元減100元的促銷,會將各種價格相似的產品進行組合。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便利店的餐飲品類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其他品類的銷售增長,顧客的目標商品的 Top 3是店內料理、牛奶、飲料,這些商品是用戶進入便利店的驅動力。

但是,沒有完——用戶還買了很多他們進店前沒有想買的商品,比如:零食。

小結:所以一個便利店的商品其實也包含目標商品 + 交叉銷售商品,來保證用戶進入店內,並且客單價最大化。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綜上, 7-Eleven 的“價值信念”的飛躍是什麼呢?

“便利的價值”來自即時性:增加商品的即時性價值,從而構建了一種新的商品,從而形成了一種業態。因此,7-Eleven成為了社會基礎設施,而不是雜貨店

“便利的場景”具有穿透力:僅僅賣商品,不會讓用戶感覺到便利,要成為一家生活服務的店。用戶更便利,7-Eleven更掙錢。

二、“去中間商”到“中心化”—— 創造價值窪地

2016年財年 7-Eleven 的人效比肩阿里巴巴(沒有找到2017年全年的數據)。

  • 營業額: 2473 億人民幣,在全日本便利店市場份額超過40% ,是第二名的兩倍。
  • 收入:利率超過 90% ;淨利潤率高達 20.5% ,超過全球所有零售企業(全球平均水平在 3% 左右)。
  • 人效:7-Eleven 日本公司全職員工只聘請了 8054 人,人均創造利潤116萬人民幣,全球最賺錢的電商公司阿里巴巴公司人均創造利潤117萬人民幣。

7-Eleven 為何可以做到如此高的人效率?

源自於獨特的商業模式——產業路由器。

1. 產業路由器

7-11沒有一家自己的實體店、沒有一個自己的工廠和物流中心,但是,它建立了這樣一個產業路由器,實現了多方的連接。它既不賺中間的進銷差價,不賺通道費和廣告費,唯有免費的連接。

但是,通過這個產業路由器,與眾多產業鏈上夥伴合作,創造出了一個最偉大的市場,形成了最深的價值窪地,這個價值窪地幫助它完成了一次偉大的飛躍。

——顏豔春

電商的興起,讓C2C和B2C成為我們熟悉的商務模式,這種模式強調的是如何服務C端用戶。

那B端用戶,也就是商家有人服務麼?

電子商務還有另外一種服務分支,叫B2B。

比如:一個外賣的商家,他的進貨,他的信息系統都是通過B2B公司完成的。

傳統模式下,一部分公司服務B端商家,另一部分公司服務C端消費者,也就是說服務B和C的鏈路是斷開的。

互聯網通過連接,提高連接效率,產生價值。

這種斷開的鏈路,無疑會是價值的缺口;產業路由器可以很好的解決這種鏈路斷掉的情況。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為什麼產業路由器可以做到這樣?

產業路由器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這裡我總結了 7-Eleven 的三個關鍵的用法:

1. 產業路由器的關鍵用法 1:“中心化”

產業路由器的利潤來自哪裡?

我們都知道商品是有利潤的,商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有利潤的分成。產業路由器的第一個關鍵用法,就是關注商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將“利潤”較低的環節外包,專注於“利潤”較高的環節。

放到 7-Eleven來說的話,我們拆分出整體的商品生產環節,你看到的每個便利店,需要哪些服務幫助呢?

  • 首先,需要確定要賣給誰,賣什麼,什麼營業模式,這是“消費者洞察”環節;
  • 其次,建立強勁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認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品牌建立”環節;
  • 再次,如何定價,如何營銷,如果進行店內管理,這是“商業企劃”環節。

除去上面三個環節之外,“信息系統”,“供配體系”等也是便利店需要的服務支撐。

在所有的環節中,哪一項利潤最高呢?

“消費者觀察”、“品牌的建立”、“商業企劃”是利潤較高的環節,所以這部分 7-Eleven 進行把控,而把其他部分眾包出去。

假如一個便利店的利潤是一池水,那麼中間商就是用杯子來取,而掌握利潤高的環節,則是可以用盆來取。其次,利潤高的環節產生利潤,優化空間大。

7-Eleven通過對於這部分環節的優化,極大了擴展了這一池子水的容量。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7-Eleven的利潤來自兩部分——加盟費、商品利潤。

首先加盟費來說,2016財年,加盟店實現銷售額370億美元,佔總銷售額的97 %;貢獻分成收入60億美元,佔 7-Eleven 總營業收入的86%。這歸功於 7-Eleven 強大的“價值信念飛躍”,創建的獨有 7-Eleven 獨有的業態。

其次是商品利潤。一般便利店的平均毛利率為25%左右,而 7-Eleven 的綜合毛利率達到32%。生鮮品牌和自有品牌是 7-Eleven 毛利率最高的兩個環節,這歸功於 7-Eleven 集中精力建設自有品牌,投入大量人力在鮮食產品開發能力。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而“配送”,“產品供應”為利潤較低的環節,7-Eleven 則交給更加擅長的企業來做。

小結:去除中間商差價,並不是利潤的來源。中間商掙的都是小錢;7-Eleven 不是去中間商化,而是中心化。

2. 產業路由器的關鍵用法 2: 如何玩兒存量流量?

首先,產業路由器成立的模型有一個前提——小B。

小B的粘性決定了模型是否可持續發展,如果沒有粘性,就是傳統的撮合模式。由於產業路由器是直接服務於小B,很多人會覺得這和傳統的撮合模式很相像,但是有很多不同。

撮合模式:通過去掉中間商的價值掠取,獲得利潤。商家的粘性很低,比如58同城信息黃頁模式,這種就是一種簡單的撮合模式。

產業路由器:通過成為經濟共同體,將小B成為一條線上的螞蚱。別想跑。

如何獲得粘性?

一定需要給小B賦能,才能有粘性,才能成為產業共同體,這個模型才是成立的。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其次,便利店是一個雙邊市場,包含商家和用戶。

對於雙邊市場的擴展,就是你得讓B能掙到錢。賦能最常見的方式是流量賦能,給商家有流量讓商家掙錢。

  • 滴滴:滴滴的B端司機,通過得到流量得到賦能,有了流量,才有錢賺。
  • 美團:美團的B端制餐飲商戶,通過將線上流量導流到線下,得到流量得到賦能。

7-Eleven 服務的小B是夫妻老婆店,是線下的存量流量,很難給這些商戶新的流量。

如果無法像滴滴和美團一樣進行流量賦能該怎麼辦呢?

進行技術賦能,通過提供商品,中後臺等的能力支撐,幫助小B具有競爭優勢,從而掙到錢。也就是既然帶不來新的人來買,那就讓會來的人買的更多,更經常買。

小結:711率先引入單品管理,通過POS 掌握每種產品的銷售動向,建立假設並用真實的數據驗證,從而提高訂貨的精準度,貫徹“單品管理”。

除此之外,大到貨架的陳列,品類的選擇,營銷活動的策劃等,都由總部統一進行。

據此,改變便利店經營模式 ,給小B提供了很多支撐。

3. 產業路由器的關鍵用法 3:解決行業分散降低成本

產業路由器的改變了行業結構,它把小B結合形成了一個大B。

一個小B採購10箱的可口可口的價格,和一個大B採購100萬箱可口可樂的價格,誰更低?

通過增加買的數量和規模,提高了對於供應側和配送側的議價能力。

這麼大的單量,大家都不想失去這門生意。

  • 需求側:鏈接1.9萬家夫妻老婆店;
  • 供應側:鏈接180家美食工廠,生產廠商,供應商等;
  • 配送側:鏈接160多個配送中心。

小結:規模經濟,在於規模擴大對於成本的分攤。通過把小B結合成大B,7-Eleven讓門口的小生意成為了規模經濟。極大的降低了成本。

綜上, 7-Eleven 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1. 關注商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將“利潤”較低的環節外包,專注於“利潤”較高的環節。

2. 把小B結合形成了一個大B,通過解決行業分散降低成本。

3. 如何玩兒存量流量?對小B進行賦能。

三、是否能順利本土化?

7-Eleven 中國本土化一切順利麼?

中國便利店市場的一片藍海,中國的便利店發展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日本等國家的經驗,人均GDP、人口密度、人口消費習慣是決定便利店需求量的3個重要的指標。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區,對於便利店的發展更加有利。

2016年日本人口密度 348人/平方公里,英國 255.6人/平方公里 ,臺灣的人口密度 650人/平方公里。中國人口密度前50的人城市均大於640人/平方公里,而中國的便利店數量遠小於其他國家,有大量的地方,需要便利店的進駐。

人均GDP: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市場進入導入期,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便利店步入成熟期。

2008年,中國的人均GDP首次超過3000美元,而截止到2017年,人均GDP達到8826美元,中國的便利店市場正在走入成熟期。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人口消費習慣:伴隨著新中產階級的崛起的消費升級,消費者得需求從家庭式購買轉為了更加碎片化、個人化。

如此藍海的中國市場,作為日本便利店的龍頭老大,7-Eleven 可否在中國再續輝煌?7-Eleven的中國化進程一切順利麼?

並不順利,總體來說,7-Eleven 晚了一步,市場上替代品企業,先發企業,互聯網企業等競爭力量十分強勁,而這些都是 7-Eleven 在日本不曾遇到的。

1. 經濟的數字化帶來的“替代品”

替代商品:兩種商品因為功能相似,而可以互相代替滿足消費者的同一種慾望或需求。

對於一個食肉動物來說,牛肉和羊肉是一組替代品;對於一個吃火鍋的人來說海底撈和小龍坎是一組替代品。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來自替代品的競爭,將原本獨屬於便利店的蛋糕,搶先先切下了一塊兒。

便利店的替代商品是什麼?

第一個是即時性商品的替代品——外賣,消費者懶得等,也懶得走。

便利店同樣是崛起於消費升級的個人群體經濟,但是人是同樣的人,需求是同樣的需求,但是中國的替代品更快的出現了一步。外賣配送具有anywhere 和anytime的特性,對應著 7-Eleven 的24小時營業和物理的即時性。外賣和7-Eleven有很強的替代關係。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第二個就是即時性服務的替代品——各種生活服務軟件。電費水費,可以直接到支付寶上繳納;收快遞有蜂巢,寄快遞有順豐一鍵上面;取錢?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太快了,已經很少見到人民幣了。

小結:7-Eleven 關注的是5分鐘行動圈裡的社區便利。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已經聚焦到掌上的個人便利。

2. 傳統的地頭蛇玩家擁有“先發優勢”

上文說了2003年,中國便利店進入了市場導入期。這中間的10年,中國在本土培育了很多具有“先發優勢”的地頭蛇玩家。

先發優勢包含什麼?

1. 先行者有機會探索網絡效應和正反饋迴路,封殺競爭對手的技術。

2. 先行者可以建立重要的品牌忠誠度,後來者很難打破。

3. 先行者可能有機會限於競爭對手實現銷售,通過規模經濟和學習效應實現成本優勢。

4. 先行者為使用它的顧客創造了轉換成本,後來者很難從先行者手中奪取。

5. 先行者可能積累起關於顧客需求、分銷渠道、產品技術、工藝技術等等的有價值的知識。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從2017年的中國便利店營業額佔比,可以看到,排名靠前的均來自於區域型便利店企業。

首先,這些企業通過在區域快速密集開店,降低區域內物流和供應鏈壓力,降低區域內成本。對於一個已經密集布點的區域,進入吸引力極低。因為一個新同學處於先天的成本劣勢。

其次,先發企業積累了對於中國本土的分銷渠道的理解等有價值的知識。便利店是一個先做點,然後再全國鋪開的生意,7-Eleven 在日本的成長路徑就是這樣。

每一個區域是一個最小的組成單元,在區域內的會設立多個便利店,從選址到佈局都是成體系的。便利店具有區域性,在不同區域的便利店佈局和打法會有區別。中國的先發企業有眾多最小的組成單元的經驗,對於拼好整個版圖來說,更加具有優勢。

最後,通過先發優勢,可以在消費者心中率先搶佔有利的位置。

小結:區域型生意,如何打敗區域型企業?

3. “互聯網+”來勢洶洶的降維打擊

便利店的攪局者中有很多新興的企業,比如:無人便利店、便利蜂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互聯網+”的攪局者,比如:阿里的零售通。這種企業含著金湯匙出生,天生具有主角光環。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主角光環一:阿里的業務單元之間具有協同性。

線上零售有天貓&淘寶,即時外賣有餓了麼,生活服務有口碑,這些業務之間的壁壘不高,存在很強的協同性。

比如:

口碑服務於本地生活服務商家,擴展商家依賴的什麼?成熟的地推戰略。經過了一輪輪跑馬圈地演練的阿里,和謹小慎微穩紮穩打的 7-Eleven,誰更快?

貨源上,阿里積累了純線上品牌,天貓品牌還有農產品供應商(村淘)等。這些貨源的積累,不但保證了產品的豐富度,同時業務系統也能保證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共同助力零售通小店。

阿里巴巴本來就要做本地生活服務的入口,盒馬新零售形態、餓了麼外賣、口碑到店消費、社區小店改造,這幾個業務之間天然地具有極強的協同性。

—— 阿里戰投總監謝鷹

主角光環二:阿里生態系統提供中後臺支持。

阿里菜鳥(物流、倉庫)、釘釘(城市拍檔),支付等基礎設施,保證了零售通天然的競爭優勢(惹不起惹不起)。

7-Eleven,如何創造價值窪地?

綜上,中國的市場競爭對於 7-Eleven來說更加激烈,市場上替代品企業,先發企業,互聯網企業等競爭力量十分強勁。

而這些都是 7-Eleven 在日本不曾遇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