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和乾燥綜合症那些事

秋“燥”和干燥综合症那些事

秋“燥”和干燥综合症那些事

秋“燥”和乾燥綜合症那些事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風溼病科 周志強

一、燥之源流

《素問》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但於其病機十九條中,獨缺燥之相關論述,但僅有“燥勝則幹”,並提出“燥者濡之”的論述[1]。至金代劉完素於《素問玄機原病式》中分別論述“六氣”各自之為病,著《燥類》一篇,首次提出“諸潘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溢,物溼則滑澤,幹則潘滯;枯,不榮旺也;涸,無水液也;幹,不滋潤也;勁,不柔和也;皴揭,皮膚啟裂也。

秋“燥”和干燥综合症那些事

二、燥與肺的關係

“燥者,天之氣也。其時為秋。”外邪多侵犯肺胃,燥從天降,首傷肺金,金受火克。中醫認為肺屬金,故肺主秋季。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華蓋、為“嬌髒”,不耐寒熱,肺通過鼻與外界相通,很容易被秋燥所傷。

三、燥與乾燥綜合徵

乾燥綜合徵(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路老根據燥氣致痺的特點並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首次將SS命名為“燥痺”,現已廣泛被風溼界認可。

近日來,主任門診上乾燥綜合徵患者較多,並且多有乾咳、口咽乾等症狀加重的現象。許多患者疑問,怎麼比之前症狀加重了呢?

秋季氣候過於燥烈,容易損傷肺氣,耗傷肺之陰津,引起口鼻乾燥、乾咳少痰、痰少而粘及皮膚乾燥之症。燥勝則幹,幹於外者,皮膚皺揭;幹於內者,精血枯涸;幹於津液,榮衛氣衰、肉爍、皮著於骨[2]。燥氣先傷上焦華蓋,燥邪鬱氣,清肅失衡,氣機不利,必見乾咳連聲;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溼度小,人易出現皮膚、咽乾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

秋“燥”和干燥综合症那些事

四、防燥、滋陰潤肺為秋季準則

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大白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儘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同時,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許多酸性食物,如烏梅、醋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引發胃潰瘍、胃炎等病。

秋“燥”和干燥综合症那些事

您生活中還需要:努力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衣裝適宜,謹防著涼哦!

參考文獻

[1] 姜泉.路誌正調理脾胃治療風溼病學術思想傳承及臨床應用研究[D]. 中國中醫科學院,2012.

[2]喻昌.醫門法律[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秋“燥”和干燥综合症那些事

浙江中醫藥大學廣安門醫院碩士研究生,師從中醫風溼病專家姜泉教授,研究方向:中醫藥治療風溼免疫病。

收穫更多養生知識

請長按後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