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交道口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北邊的是教會醫院,道濟醫院。前身是長老會在1885年建於交道口北二條的女子醫院和1901年建立的安定醫院,1917年兩院合併為道濟醫院。1952年改為北京市第六醫院。西面的大門仍留著早期“安定醫院”的匾額(和那個神經病院沒關係)。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教堂和教會醫院,美國長老會建立。南邊是教堂,南和西面門上書“福音堂”三字。由Sidney D. Gamble拍攝於1917-1919年。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今天的交道口

北海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老照片能看見遠處的西直門(應該是吧)。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左邊的大屋頂是小西天,後面是萬佛樓,右邊是五龍亭。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老照片裡有萬佛樓,新照片裡有總參大樓;老照片的五龍亭有窗戶,新照片的五龍亭有欄杆。

地安門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地安門是皇城的北門,位於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它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北安門。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建為面闊七間的宮門式建築,黃琉璃瓦歇山頂。同時改名為地安門,與南面的天安門相對,寓意天下安定。地安門外觀相對低矮,與南、北高聳的景山和鐘鼓樓相呼應,形成了北中軸線的起伏韻律。它的南面是富麗堂皇的宮廷殿堂,北面是煙火升騰的市井民間,大門內外涇渭分明。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上面的兩張老照片分別由Gamble SidneyD拍攝於1917-1919年和1924-1927年,此時地安門兩側的皇城北牆還保存完整。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今天的地安門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時光交錯,古今重疊。如果還有這道門,北京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西板橋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景山西街原名西板橋大街,北口有一座火神廟,建於明萬曆年間。廟前有一座南北向的花崗岩石板橋,因其位於景山北牆外的最西端,故名西板橋。橋下之水源自北海濠濮澗,流經西板橋後右轉,沿景山西牆外一路向南,最終注入故宮筒子河,此段水道稱為西板橋明渠。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在西板橋明渠穿過景山後街的地方,建有一座東西向的單孔石拱橋,上有白石橋欄,故名白石橋,也有文獻稱之為臥虎橋。白石橋大約在民國七年(1918年)被改為平橋,兩側仍為鏤空白石橋欄。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老照片攝於1961年,幾座建築物都收在鏡頭當中,位置關係一目瞭然。1972年西板橋明渠改為暗溝,西板橋與白石橋隨之消失。橋北的火神廟至今猶存,廟門已毀,改作了一家汽車配件商店。

座門大街(東)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三座門是一個內容及其豐富的詞,老北京城裡被稱為三座門的地方有多處。但是叫作三座門大街的只有一條,西起北海東三座門,東至大高玄殿。

東三座門位於北海團城以東。相應的,北海大橋西端文津街上的稱為西三座門。東三座門有東西兩道,每道門上並列有三座方形琉璃門樓。兩道門之間分別是北海的桑園門和中南海的蕉園門。當兩道門關閉時,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方便宮廷人員往來於北海和中南海之間。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兩張老照片都是Dmitri Kessel於1946年在團城上拍攝。三座門樓之間牆上的方形門洞是民國時期開的,目的大約是為了改善交通。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1955年1月北海三座門因為阻礙交通的原因被拆除,於是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廣闊的停車場和大馬路。幸好還剩下北側的兩小段紅牆,標示著三座門曾經的位置。此後三座門大街併入景山前街。一切都留在了歷史的記憶當中。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內皇城

在北京的皇城和宮城(紫禁城)之間,還有一道鮮為人知的內皇城。以下文字摘自善士元先生的《故宮史話》一書。

皇城城牆在明清兩代都是兩重,所謂外皇城和內皇城。……內皇城在筒子河外圍,一方面在紫禁城和各離宮間起隔離作用,另一方面又使紫禁城和皇城之間增加一道防線。內皇城南起太廟和社稷壇牆,東、西、北三面各闢三門,即北上門、北上東門、北上西門;東上門、東上北門、東上南門;西上門、西上北門、西上南門。除此以外,在內外皇城的相對城門之間,再增築一個城門。如東上門和東安門之間,有一個東中門;西安門和西上門之間有一個西中門。由於北安門和北上門之間相隔一個景山,所以北中門設在景山之後,在今地安門大街南端的丁字路口處。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上面這張拍攝於1898-1901年的老照片非常珍貴,不僅看到了筒子河畔的內皇城城牆,而且在城牆與景山前街的交匯處,還有一道三座門。這道門不是北上東門,北上東門在照片的右下角。名稱待考。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五色土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五色土壇是社稷壇的核心,也是北京最富於象徵意義的景觀之一。壇臺高三層,上面鋪設五色土:中黃、東青、南朱、西白、北黑,與五行相符。象徵皇權居於中央,掌控普天之下的國土,永保江山社稷。正中的土裡半埋有一塊上銳下方的社主石。壇臺外圍建有琉璃磚砌築的壝牆,每一面的顏色分別和五色土的顏色相同,光彩奪目。四面正中各開欞星門一座。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五色土被視為封建遺物,1967年曾以“綠化結合生產的名義”,在五色土上種植棉花,1973年恢復。這張老照片由山本讃七郎攝於清末,可以看到當時的五色土填充得非常飽滿,社主石上覆有木蓋,與《清會典圖》中的記載相符。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五色土壇北面有黃琉璃瓦歇山頂拜殿一座,為明代遺構。這裡是祭祀日遇風雨時的行禮之所。無風雨時,為設置御幄的地方。1925年孫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後,靈柩曾安置於拜殿中,在此舉行公祭。1928年改建為中山紀念堂,簷下懸掛“中山堂”匾額。下面這張照片選自1939年日偽時期出版的《北平景觀》一書,當時中山堂被迫改名“新民堂”,“以為召集市民講演新民主義之用”,新匾額由惲寶惠題寫。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山堂恢復原狀。1949年以後,這裡曾召開過多次北京市人民代表會議。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北上門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在北京中軸線上已經拆除的門當中,除了著名的地安門和比較著名的中華門,還有一座不太著名的北上門。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北上門位於故宮神武門和景山門之間,面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它和北上西門、北上東門一起,在景山南牆外合圍成一個狹長的院落。北上門東、西有官房數十間,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此設立景山官學,學生來自內務府上三旗子弟。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結合其空間位置來看,北上門名為故宮北外垣門,實為景山南外垣門;名為“北上”,實為“南下”。有觀點認為,北上門所在的位置為金代太寧宮的紫宸門,元代改建為大內夾垣北門,更名北上門。到了明清時期,保留了北上門之名,但是功能已經發生了變化。出於環境與風水的原因,北上門始終保留了面南的朝向。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1956年,為拓寬景山前街,北上門被拆除。

第一張老照片由Dmitri Kessel拍攝於1946年,是站在神武門前由南向北拍攝的,高大的北上門將後面的景山門完全擋住。第二張是從景山萬春亭上向南俯視,可見看出北上門和景山門儘管形制相似,但是尺寸明顯大了不止一號。

東安里門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在一些不太專業的圖書和媒體上,老照片中的這座門被誤標為東安門。事實上這是東安里門。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東安門是皇城的東門,與紫禁城的東華門相對,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當時的東安門位於老照片裡東安里門的位置,在玉河的西側。明宣德七年(1432年)皇城東牆移至玉河東側,東安門也隨之東移。這樣玉河被圈進了皇城裡,成為皇家專用的水道。原來的東安門舊址改建為東安里門,為三座方門形制。兩門之間有跨河石橋相連,因官員們上朝陛見,皆由東安門進宮,所以俗稱此橋為望恩橋或皇恩橋。橋上砌障牆,將兩門連為一體。1912年袁世凱策動曹錕發動“壬子兵變”,東安門在混亂中被燒燬。1926-1927年間東安里門與皇城城牆一起被拆毀。 2001年皇城根遺址公園建成,施工中發現的東安門遺址得到了原地保護展示。 東安里門的遺址應該還埋在馬路下面。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第一張老照片是1901年小川一真站在皇恩橋的橋面上拍攝的。第二張晚一些,攝於1909年,作者是美國地質學家Chamberlin,Thomas Chrowder。儘管東安里門已經片瓦無存,但是有了東安門遺址和東華門做參照,在原來的拍攝位置上舊影重現還是可以實現的。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附圖

對比100年前照片,現北京少了哪些歷史古蹟?太震撼了!

1910~1912年間由西向東拍攝的東安里門,近景是三座方門式的東安里門,遠景是東安門。兩門間白色區域是皇恩橋隆起的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