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超市總是花很多錢?六個妙招讓你規避商家的陷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小U一樣的感受,每次逛完超市結賬的時候,總是詫異自己怎麼花了這麼多錢。其實你有可能中了商家的一些營銷詭計,小U這就教你六個不會掉入陷阱的小妙招。

排在買東西最多的人的後面

這個似乎聽上去有點反直覺,但這其實是真的。排在那些看上去搬空了整個超市的人後面,實際上會讓你最快結賬。

這一情況背後的科學原理,被稱為利特爾定律(Little’s Law),該定律指出,排隊的長度等於每次互動所花費的時間乘以進來的人或物的數量。

所以,如果你選的隊伍有很多人,但每個人帶的東西都不多,固定成本(即每位顧客結賬所花的時間)隨著排隊的人數而上升。但如果你選擇了排隊的人更少但拿了更多東西的隊伍,由於固定成本很低,所以你可以更快地結完賬。

在貨架的上下都找找,不要只看平視高度的貨架

當我們在過道兩邊的貨架上尋找要買的商品的時候,我們傾向於平視前方,然後把首先映入眼簾的東西拿走。但其實貨架空間的分佈也大有學問,所以那些吸引你注意力的商品不一定是最划算的商品。其他品牌的往往更便宜,雖然成分幾乎相同,但被放在底部的貨架上。

“貨架上,目光所及的地方是東西銷量最好的地方。擺在你面前的產品可能會賣得更好,所以一定要把貨架上下的商品都對比一下,這樣才能找到最划算的東西。”

不管你在哪家商店,貨架安排的辦法都是一樣的。在最下面的貨架上,你會發現其他普通品牌和大宗商品。中間的架子是為主要品牌和暢銷書預留的(這一塊的位置通常會向製造商收費出售),最上面的架子是典型的本地美食和小品牌。

“還有,別讓貨架上的商品數量欺騙了你!看上去的數量其實也是計劃好的。商店想要最大化它們的銷售和利潤,為最暢銷的品牌和產品提供更多的空間。想要多省點錢,最好的辦法就是購買不太受歡迎的品牌的產品。”

在購買普通品牌的產品之前,先檢查一下成分或材料清單,以確保產品類型都差不多。

檢查“單位成本”

那些經常出現在購物清單上的東西有一條經驗法則可以遵循:大量購買就是了。

“像酸奶、紙巾、紙巾、茶、土豆和蘋果這樣的東西可以分開購買,也可以裝在袋子裡或多包裡購買。這些東西要是單買的話,會讓你的花費增加40%甚至更多”,Flipp app的儲蓄專家Lisa Lee Freeman說。

你怎麼知道批量購買真的更划算?

“檢查一下你正在比較的商品的單價。你沒準就會發現某件商品的單位成本可能低於另一件商品,這對你來說自然就是划算的”,VFG Associates的財富管理顧問Tiffany Welka如是說道。

別買什麼便利品

與其花更多的錢買那麼一丁點的東西,不如買儘可能大的,這種買賣才划得來。

Freeman說:“舉個例子吧,一盎司普通的花生醬比包裝好的便宜40%。你完全可以買普通的花生醬然後自己做就行。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做酸奶、鬆軟乾酪和水果杯,可以用小塑料袋來裝薯片、椒鹽脆餅、糖果和其他零食,這些東西通常都是一次性包裝,價格相當之昂貴。”

其他方便食品也一樣,比如預先洗好的袋裝沙拉、切好的蔬菜和切好的雞肉,價格都要飛上天了——所以,這些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做。

進超市總是花很多錢?六個妙招讓你規避商家的陷阱

不要被營銷策略給騙了

你知道在排隊結賬時可能會順手捎帶上一份雜誌或者一點糖果。但這並不是唯一需要你高度警惕的地方。

“每個人都知道結賬排隊的時候是最容易掉進陷阱的時候。糖果,蘇打水,薄荷糖和雜誌——這些高利潤的商品就是為了讓我們在最後一刻能添加到自己的購物車裡的”。

FitSmallBusiness.com的金融分析師Ian Atkins說,“不過不太為人所知的是,整個雜貨店的設計方式都是一樣的。溫度、音樂、顯示器——一切都是為了鼓勵你購買更多、購買利潤率更高的產品,以及那些不在你的購物清單上的商品的。千萬記得堅持按照你的購物清單來,否則你就會陷入結賬排隊的陷阱。”

除了堅持按照你的購物清單來之外,還要小心商店周邊和過道盡頭的商品。這些品牌的東西被戰略性地放在人流往來繁忙的地區,因為人們傾向於在此停留和經過的幾率更大(這就是為什麼農產品貨架上會隨機擺放餅乾的原因了)。哈里森說,那些利潤率最高的產品,或者那些已經支付了溢價的產品,將會被放在貨架末端的末端。

忽視樣品的誘惑

那些免費品嚐的乳肉蛋奶和水果可不僅僅是出於超市經理或者商店店主的好意,有強有力的科學證據證明樣品有能力從你的口袋裡騙到更多的錢。

Duke University行為經濟學家Dan Ariely對The Atlantic表示:“互惠是一種非常非常強烈的本能。如果有人為你做了什麼,你真的會感到一種非常強烈的義務想要為他們做些什麼。”

他說:“樣本的作用是讓你對某種東西產生特定的慾望。如果我給你一小塊巧克力,它會突然提醒你巧克力的確切味道,並增加你對巧克力的渴望。”

2011年發表在《British Food Journal》上的一項研究考察了發放免費樣品的做法。他們發現,我們大多數人在購物時都不善於拒絕優惠。事實上,75%的受訪者在提供免費樣品時選擇了嘗試一下,一旦上鉤,如果這東西在你的購物清單上,你可能會買更多;如果這東西不在你的購物清單上,你也有很大可能再買點兒(注意了,這是超出了你計劃的錢)。

研究還發現,如果是有員工在專門推銷樣品的話,你購買的可能性會更大——這就支持了Ariely的假設,即當有人免費給我們做嚐嚐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的負罪感就會油然而生。

進超市總是花很多錢?六個妙招讓你規避商家的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