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一、楊家將的後代

楊志是水滸中一位重要人物,他本是楊家將後人,又是武舉出身,按理說如此身世和身手,應大展宏圖才對,奈何卻成了梁山好漢。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楊志是先失“花崗石”,後丟“生辰綱”故而才無奈落草,是命運多舛,壯志難酬的好漢。但果真是如此嗎,還是先來看楊志的出場。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當時林沖被王倫逼著交“投名狀”,在第三天才決定動手,卻正遇到楊志;於是兩人來了番惡鬥,被王倫喊停後,楊志是如此自我介紹的,如下:

灑家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蓋萬歲山,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不想灑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裡,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處避難……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這句話,其實就是楊志亮相水滸前的人生概括,可以看到有這樣兩點,其一,楊志雖是楊家將後代,但傳承到他這一代時楊家將明顯衰敗,因為不但“流落到關西”,而是他中了武舉後官職才是“殿司制使官”。這個官職是高俅把持的的殿帥府中的低等辦事人員(低級軍官)。

其二、楊志的性格上有問題,因為他辦差時,遇到不可控因素造成任務失敗,可身為負責人的楊志卻逃跑了……反觀他的祖先楊家將,那些於不可能中拼出血路的傳奇來言,楊志實在有點愧對祖先了。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再對比同為將門之後的呼延灼,他的連環馬被破後,呼延灼是去了青州,依然是想著戴罪立功,東山再起,沒有逃避的意思。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北宋這兩位將門之後的這一對比,顯然能看出楊志缺乏擔當,不堪大任。

明白了以上這兩點,也就理解了楊志隨後便言稱:“如今赦了俺們罪犯,灑家今來收的一擔兒錢物,待回東京去樞密院使用,再理會本身的勾當。”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即,楊志此次重現江湖,是要用這“一擔兒錢物”去東京跑官要官——這根本就背離了楊家將的門風傳承!

楊志的這個表白,其實就是道明瞭,他是楊家將的一個“畸形後代”,因為他已經背離了忠烈楊門的家門傳承。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二、楊志到底在揚什麼大志?

明白了楊志缺乏擔當,不堪大任的性格後,其實他的人生便已經定調了,先是被高俅嫌棄跑官不成,銀子卻花光——這是具體說明了楊志的不堪大任,因為辦事抓不住重點,哪有這樣沒跑官的?

隨後楊志賣祖傳寶刀時,殺了潑皮牛二,這裡出現了寶刀!須知高俅有一個特殊愛好,就是喜歡寶刀!林沖買刀時,已經點明瞭——林沖把這口刀翻來覆去看了一回,喝采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寶刀,胡亂不肯教人看。我幾番借看,也不肯將出來。”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楊志重出江湖的目的是想重新當官,來到京城走得是殿帥府的門路,卻連高俅的這一愛好都不瞭解,所以他能實現願望才怪呢。就這樣楊志一路失敗而來,終於憑藉本事翻了身,可惜押解生辰綱卻又著了晁蓋、吳用的道,此刻楊志卻再犯老毛病,逃避!使得老都管能從容的把所有責任,推倒他身上。

重新梳理楊志重出江湖這經歷,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一旦背離了優良的家門傳承,後果會多嚴重。所謂優良家門傳承,是幾代人共同打造而出的一種影響力,可以被很快識別出來。比如同樣在水滸中,高俅向宋徽宗推薦呼延灼時,說得很清楚:“此人乃開國之初,河東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單名喚個灼字!”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這就是優良傳承的影響力!反觀楊志空有“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之名,但做出來的事,卻件件背離楊家將的傳承。

且最讓人莫名其妙的就是,楊志為何非要去京城跑官,莫非他只能在京城內當官嗎?去邊關上就不行嗎?完全可以!書中給了答案,楊志的短暫翻身,就是在北京大名府,防範北方入侵的軍事重鎮裡實現的。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故而楊志到底在揚什麼志,是重現楊家將的傳奇,報效朝廷嗎?可楊家將的忠烈傳奇,都集中體現在國家危難時,楊門英豪於邊關戰場上的喋血廝殺上。可楊志卻跑到京城求官!這是重現楊家將的傳奇,報效朝廷,還是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呢?

無論是哪個,都清楚表明了,楊志這個名門之後早已丟棄了優良家門傳承,即不能面對事實勇擔責任,又總想走捷徑,可辦事卻又抓不住重點,除了武功外,毫無祖先楊家將的任何風采!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三、為何會飲恨終身

那麼楊志為何會最後病死,飲恨終身呢?這就要從宋江的招安說起了。皆知梁山108將,在宋江的帶領下,實現了招安!這個事實對魯智深、武松等好漢來言不是好事,但其實對楊志來言,卻是個好消息。

因為,他終於可以靠自己的本事重樹形象,再塑楊家將傳奇了。可偏偏奇怪的事發生了。無論梁山大軍征討遼國,還是平定王慶、田虎和方臘時,卻很少看到楊志表現,反而是魯智深、武松、關勝、林沖、呼延灼表現搶眼。是楊志武功不行?顯然不是!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楊志能力敵林沖,勇鬥魯智深,可見其戰力的彪悍。所以只要他好好表現,基本上可以肯定,會被朝廷重用的,因為關勝、呼延灼這倆都是如此。解釋這個怪現象,筆者傾向於是楊志內心的不平衡所導致。

造成楊志心裡不平衡的因素有兩個。一則是,他本是二龍山的二寨主,卻在梁山大排位說,排在三寨主武松之後。二則是,同為將門之後,關勝、呼延灼是五虎將,他卻僅是八彪,級別上差著呢。

此水滸好漢是名門之後,武功不輸林沖,因背離家門傳承而飲恨終身

正是這兩個原因,造成了楊志的鬱悶,即無法訴說還不能排解,導致了他的消極,而同時又眼見關勝、呼延灼等頻頻立功,加重了心理負擔。故而在征討方臘梁山大軍準備渡過長江時,楊志一病不起,而最終病亡!

宋江之所以輕視楊志,高抬關勝和呼延灼,無非是藉助關勝和呼延灼這兩人的家族(身世)影響力,為招安服務,可楊志的呢,由於背離了家門傳承,已是無法代表楊家將了,這如何讓宋江借用?

所以楊志的病,其實就是心病!而造成這一切的真正根由,只因他背離了家門傳承所致,使得他處處碰壁,最終飲恨終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