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关注匠心之城,遇见诗意生活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因为他们并没有在为艺术而坚持,

只是在完成一个赚钱的过程。

冯远征

01

《延禧攻略》都大结局了,还有观众没走出来。

看到穷凶极恶的袁春望没被刺死,就去围攻人家演员的微博。

“他本人肯定也是个变态。”“这个人估计就是个太监。”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于是乎,饰演袁春望的演员王茂蕾,被网友围攻到不得不关闭评论。

王茂蕾说:“我有点怂,受不了这个。我一个40多岁老演员了。”

不愿出戏的观众把对角色的愤怒,随便就发泄到演员身上,网络时代,当个键盘侠的成本真是越来越低了。

但多年前,网络不这么发达的时候,演员在现实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群众“正义”的审判。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电视首播,冯远征饰演了一个阴鸷、凶狠对妻子大打出手的家暴丈夫安嘉和。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这部剧被90后集体视为童年阴影的剧有多恐怖呢,至今会有人跑到冯远征的微博底下留言,“冯老师,我90后,恐婚,你赔!”

由于当时成为了全国妇女的愤怒对象,冯妈妈特意打电话嘱咐:“儿子,出门戴好口罩啊。”

在超市被人认出来,立即就被人围起来痛骂;小孩见到他,吓得哇哇大哭;五大三粗的壮汉碰到,还警示“不要再打老婆了。”

冯远征多冤枉啊,光是被骂还不够,出门上哪,车一停就有偷着扎他车胎。

02

1962年,冯远征生在北京,父亲是空军首长,上面还有三个哥哥。

由于他最小,在家集宠爱于一身,小时候,跟谁闹别扭了,根本不用他出手,三个哥哥上阵妥妥摆平。

赶上文革,父母都下放干校,举家迁往农村。

别人回忆那段岁月都是艰难苦痛,冯远征眼里“阳光灿烂”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既不用上学,干农活的间隙还能游野泳,胡跑疯玩。

1977年,高考恢复后,冯远征也该上高中了。他是班干部,为了凑数就报考了来学校招兵的跳伞专业,误打误撞地选上了。

苦练三年,最去参加全国跳伞比赛,没成想落榜了。

当初为了训练,高考也没去。这下两头都扑空了,父亲坚决不开后门,哥哥只好推荐他去了拉链厂当工人。

在拉链厂,他花了五毛钱报了一个朗诵声乐班,老师是中戏的张筠英夫妇、宋世珍,班上这群人谈的都是莎士比亚、老舍、曹禺,冯远征不懂,却在这里初识了话剧。

后来他愿意每回花3块钱,买人艺剧场视角最好的10排2号、4号座,哪怕他一个月工资才3块钱。

一次, 看王姬、梁冠华毕业班排演的《小巷深深》,冯远征心想:“王姬和自己同岁,她能站在人艺舞台上,总有一天我也要做到。”

这年,冯远征20岁,高考没报上,跳伞落榜,好不容易当上工人,他又要折腾了。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03

“你长成这样,既不帅,像人家唐国强那样。又不丑,演不过陈佩斯这样的,还是回厂里做拉链吧。”

人家说得也对,好看的演员一抓一大把,凭什么轮得到他冯远征呢。

1984年,导演张暖忻要拍电影《青春祭》,主角设定偏偏要张路人脸,正挤在北影门外等考试的冯远征,当上了人生中第一个男一号。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都说北影看脸,哪怕演过电影男一号,考试三试都过了,冯远征还是被一句“形象一般”,毫不留情地刷下来。

来不及悲伤的冯远征接到了第二部戏《无处不飞花》,正拍摄呢,收到哥哥从北京发来的电报,“北京人艺招生,4月19日报名结束”。

无论如何也得在18号回北京,冯远征的演艺生涯都赌在这封电报上了。

人艺考试那天,终于接近心中艺术殿堂的冯远征诚惶诚恐的,显得木讷了些。

“准备什么了?”

“没准备什么。”

“小品准备了吗?”

“老师,我也没准备。”

“装吧……你跳过伞,把跳伞的动作来一遍。”

冯远征这才算找到感觉,进行了一套跳伞动作。

初试竟然过了。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复试时,他和高冬平都已经接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原先是没学上,这回一次来俩.

二人一合计,“就人艺了!中戏毕业还不一定能进来呢。”

在人艺时,林连昆布置作业,让他们观察生活,他和高冬平好玩,眼看交作业了,就胡编一气。

在同班面前表演效果挺好的,包袱也都响了,林连昆不紧不慢地说:“冯远征、高冬平你俩挺好的吧,这作业也是一块编的吧。明天交两个!”

原本沾沾自喜的冯远征,一下子被老师的慧眼给震慑了,打那起,观察生活,踏实学表演,再也不敢糊弄。

04

1986年初,德国教授梅尔辛应邀来人艺,给他们上短期表演课,这位金发老太太一眼就相中了冯远征的天赋,开始了再三对他发出出国深造的诚意邀请。

第一回,梅尔辛让翻译对他说:“如果你明年去德国,考我的班,我会第一个录取你。你愿意吗?”

冯远征:“不愿意。”

课程结束,回德国前,梅尔辛邀请他到家中做客,再次问他:“明年去德国考我的学校,你愿意吗?”

冯远征:“不愿意。”

那时他已经被抽调去排演《北京人》,饰演主演曾文清了,人艺给他铺了一条光明的话剧之路。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1986年底,梅尔辛教授再度回人艺授课,第三次郑重发出邀请:“我希望你能到德国,学习表演。”

冯远征又双叒拒绝了。

还没毕业就当主演,前途很光明了,我为什么要去德国?我对德国的概念就是奔驰轿车、莱卡相机,以及柏林墙,它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开了,墙在资本主义那一面还被画得乱七八糟,多可怕啊。”

梅尔辛教授只身回国,回国后对这位人才念念不忘,给冯远征连发邀请函,都被北京人艺扣下了,冯远征一封也没收到。

1987年夏天,她又回北京旅游,冯远征尽宾主之谊带她玩了大半个月。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临走前,梅尔辛教授第四次邀请:“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去德国上学,就去三个月吧,完整地看一看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教学。你女朋友也可以一起来,我给你们办婚礼。”

办婚礼也不行,冯远征又双叒叕拒绝了!

没几个月,冯远征忽然给教授去信,同意去德国了。

为什么改变决定呢,事业受挫?渴望新的表演体系?磨炼演技?

都不是!他被谈婚论嫁的女友分手了!

留北京太心痛,就想到了远在德国的梅尔辛教授。

去学演技是真的,疗愈情伤也是真的。

05

在去德国的火车上,他和一位俄罗斯女人同舱,这位夫人来头不小,是捷克使馆参赞夫人。

语言不通,两人也不交流。冯远征掏出牛轧糖来吃,把糖纸顺手放在了桌上烟灰缸里。

参赞夫人看着糖纸,好一会儿,还是忍不住捡起来铺平,收进了笔记本。

冯远征激动坏了,大方地从包里抓了把糖,“For you!”

参赞夫人说着“Thank you! Thankyou!”把糖都收进包里,对他说,“For my husband。”

冯远征又抓了一大把糖,“For you!”

参赞夫人摇铃叫列车员进来,说了一通俄语,“两杯带银托的红茶毕恭毕敬地送上来。夫人指指红茶,‘For you!’”

冯远征又从包里翻出一只最大号漆雕镯子,“For you!”

参赞夫人试戴一下很喜欢,摇铃,“小点心毕恭毕敬地送了上来。”

于是,冯远征不停地翻包,参赞夫人不停地摇铃。

等到东柏林时,留学生都下车了,冯远征也要走了,参赞夫人又摇铃了。

这回列车员没带东西来,直接把他摁住了。一直到了西柏林,才把他放开。

“其实西柏林才是应该下车的地方。好多留学生不知道,到东柏林就下了。当时东西德边境尚未开放,他们要过一个严格检查的关口,行李要搜查,还要搜身,还有索贿的。这些我都没遇到。”

下车时,参赞夫人热情地拥抱了这个中国小伙,冯远征却不以为意。

“她的两个大胸把我的脸挤在中间,狐臭贴上我的脸,就像糊住了一样,我一挣脱开就大口喘气。”

06

梅尔辛是格洛托夫斯基流派的传人,她又把冯远征视为继承衣钵的弟子。

演员们常说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其实是格洛托夫斯基的老师,但这位格先生在老师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开创出了更新的东西。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像国内的段奕宏、王千源、周一围等,都算是格派演员,这种表演体系讲究沉浸感。想找屠夫的感觉,就真的去杀猪;想演盲人,就先蒙上眼睛生活一段时间。

演出来的东西够真实,也容易疯。

但冯远征没疯,他学完,1991年,就回国接着拍戏了。

演过电视剧《针眼儿警官》、《警魂》的配角,也在电影里露过面。

1997年,和还拍电视剧的冯小刚首度合作,搭档是徐帆。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1998年,他在《戊戌风云》,饰演皇帝光绪。

影视角色这么多,心心念念的还是人艺舞台。回来时,今非昔比,又从龙套开始,“我在一个话剧当中跑了三个龙套,如果不是因为这三个龙套,我可能十年都没有那个机会。”

07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来了,我们的童年阴影也来了。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冯远征当时和梁丹妮都结婚了,丈母娘看完电视剧特意打电话问丹妮:“说实话,远征有没有家暴你?”

人家两口子感情深着呢,梁丹妮比冯远征大了八岁,还有过一段婚史,当初两人要结婚,双方父母竭力反对。

丈母娘还特意给冯远征写了封信:“丹妮比你年长,且她有过一次婚姻,所以不要在一起。你还年轻,还能找到更好的,不要再伤害她。”

直到结婚前夕,梁丹妮恳求似的对父母说:“请你们祝福我吧,我明天就要结婚了。”

父母只好说:好吧,孩子,我祝福你。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他们的婚后生活甜蜜恩爱得有目共睹。

王刚说:“手机不流行的时候,在酒店中,冯远征每天和梁丹妮至少通话两个小时以上。而且还是国际长途。其他人出去转了一圈回来了,电话还在打。”

闫锐:“有一次去外地演出,他们两个人手拉着手散步,灯光若隐若现,画面很美,感觉特别美好。”

杨佳音:“看他们两人并肩走的时候,远征老师永远是牵着丹妮老师的手,去食堂也是。永远给丹妮老师拎着包。远征老师在加拿大演出时,一定要在加拿大给隔着时差的丹妮老师外卖订餐。非常模范。”

梁丹妮喜欢史努比,冯远征为了收集史努比,请全剧组吃史努比套餐,一个个回收史努比,他乐在其中。

08

演完安嘉和,冯远征的事业大爆发,几十个剧本涌来,他一个也没拍。

有的戏还是专门为他打造的,他推了,人家就不拍了,别人骂他、劝他,都没用。

“没有超过安嘉和,我为什么要接?”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安嘉和再难超越了,至今全国人民心中,他依然是家暴代名词,一旦出了家暴新闻,配图都是清一水的冯老师表情包。试问,这样待遇的演员有几个。

2003年,《美丽上海》的剧组找到冯远征试戏。这部女神王祖贤的息影之作,原定搭档是张国荣,彼时哥哥已经身体不佳,临时换了他。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影片中,冯远征说了一口标准上海普通话,这是他花了一个多月特意练的。

在颁奖典礼上,三位评委问:

“上海有这个演员吗?”

“他是北京人。”

“不可能。”

几位评委老先生对他的上海身份深信不疑。

2008年,拍摄《非诚勿扰》,冯远征饰演一名气质柔媚的男同性恋者,为了形象更生活化,他特意要求在耳朵上戴单颗钻石耳钉。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和葛大爷见面,一握手眼神就痴痴的,手也不撒开。这段戏,事先可没排过,这种情形下,葛优身为直男的尴尬一呈现,戏就真了。

2012年,和冯小刚、徐帆又合作拍了《1942》。

为了找灾民的感觉,全剧组都不吃不喝。最后拍完一场戏,旁边人从口袋里掉出一包沙琪玛,还给坐扁了,徐帆虚脱得都走不过去,爬着抓过来,撕开就狼吞虎咽地塞进嘴了。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旁边的冯远征看得目瞪口呆,这样的剧组才是他想要的。

他是个高产的演员,这几年也慢慢降下来了。

“年轻人拍 10 部烂剧,如果遇到一部好剧,算成功了。冯远征如果拍了部烂剧,再拍 10 部剧也回不去了。”

他是爱惜羽毛的演员。

09

30多年前,在冯远征还是小鲜肉时,去考电影学院。

“你是做什么的?”

“拉锁儿厂的。”

“那你还是回去做拉锁儿吧。”

但他遇到了想要普通人的导演张暖忻。

那时候荧幕前还活跃着朱时茂、陈宝国、张铁林、陈佩斯、唐国强,这批长相别具特色的男演员。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30年后,镜头前的小鲜肉摆弄着一张张干净精致的脸,却距离角色那么远。

“为什么中国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剧让你看不下去?因为他们并没有在为艺术而坚持,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完成一个赚钱的过程。”

好在,观众的观剧观影理性在慢慢回归,今年面瘫流量们撑起的大IP剧,一个个都开播前雷声大,开播后收视率跌惨。

冯远征是人艺85班的,他们班这两年还火了一个老戏骨。

说出来大家都认识,《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吴刚

他靠一部戏,成了90后集体童年阴影

- END -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