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的農村 長在茶樹下蟻窩上的「山珍」 爲何老農再貴也不賣

在中緬邊境的一些農村,農民世代以種茶謀生,過著簡單又樸素的生活,這或許就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吧!在一望無際的“茶海”下,一群群白蟻正在覓食,據說它們要比人類更早的掌握“發酵”的工藝,食物通過它們的半消化後,隱藏在“蟻窩”周圍,每年夏季來臨,在溫度與溼度的作用下,這些螞蟻的“排洩物”逐漸發酵產生真菌,並慢慢的長大,我們稱它為“雞樅”!那什麼是雞樅呢,為何老農再貴也不賣呢?

黔西南的農村 長在茶樹下蟻窩上的“山珍” 為何老農再貴也不賣

在農村,“雞樅”名字的來源是因為,在農民的生活中,它是一種美味的山珍,也常被稱為“菌中之王”,由於它的口感肥厚,與雞肉滋味相似,因而給它起名為“雞樅”!在我國黔西南地方,由於獨特的自然資源,這裡也是“雞樅”最多的地方!

黔西南的農村 長在茶樹下蟻窩上的“山珍” 為何老農再貴也不賣

然而,美味的背後,這種“菌中之王”由於其獨特的生產環境,人工是很難栽培的,這也突出了它的珍貴性!在農村,每年七月半是“雞樅”最為繁盛的時候,尤其在一些茶園裡,很多白蟻做窩,周圍也就生長出很多的雞樅,它不僅能豐富農民的餐桌,而且內涵許多的維生素以及氨基酸,無論如何烹飪,自帶“菌中之王”的光環!如此,美味的雞樅相比價格挺貴的,為何老農不願去賣呢?

黔西南的農村 長在茶樹下蟻窩上的“山珍” 為何老農再貴也不賣

在老農看來,雖然雞樅的價值很高,但是全部野生,自然資源有限,有些農民地處大山深處,距離集市城鎮很遠,來回不便,數量也不多,因此,老農常常把採集來的雞樅,帶回家裡食用,也算是改善一下生活!

黔西南的農村 長在茶樹下蟻窩上的“山珍” 為何老農再貴也不賣

​雞樅出了有食用的價值,還有什麼別的價值嗎?在農村,根據老農的說法,雞樅是美味的山珍,但是它還具有益偉、清神的作用,尤其是對於一些老年人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但是要記住,好東西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的,比如說一些感冒或腸胃不好的人儘量不要食用!

黔西南的農村 長在茶樹下蟻窩上的“山珍” 為何老農再貴也不賣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對於這“菌中之王”的雞樅,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來中緬邊境這邊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