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中國製造(上)—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北京豐臺,世界上第一家由政府興建的汽車歷史博物館。

二十五:中國製造(上)—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從2001年申奧成功開始,中國人就醞釀著能夠建造一座可以呈現出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汽車歷史博物館。以和中國日益發展的汽車業相匹配。

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超過1800萬輛,繼續蟬聯世界首位。這個讓中國汽車工業人倍感驕傲的數字代表了中國汽車工業取得的成就。代表了中國汽車逐步走進並融入了世界。同時,這個讓人驕傲的成就背後也飽含著中國汽車工業人的辛酸與苦累。為此,中國付出了近一百年的時間。

二十五:中國製造(上)—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這是一輛經過精心改裝的杜裡埃轎車,生產於1898年的美國。它被當作一件高級奢侈品呈獻給了當時中國最尊貴的女人——葉赫那拉·慈禧。

從那一天起,汽車闖入中國人的視野。但是在慈禧太后的眼裡,汽車只不過是個西洋玩物,把玩久了便如同她的其他物品一樣永久的封存起來。當時的中國,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是以農業為主。所以那個時候,尤其清政府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認為汽車能夠給中國帶來什麼。但是在同時,當時的美國政府對汽車工業是非常地重視,大力的支持,讓美國汽車在短短的幾十年當中一下子就變成了國家的整個支柱產業。所以最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大汽車強國。

1929年,出生豪門,時常開著洋車兜風的少帥張學良躊躇滿志。那一年,張學良28歲。棋臺前,張學良正和自己的結拜兄弟,當時的遼寧迫擊炮廠廠長的李宜春熱烈地討論著如何製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很多有志之人都有製造汽車的想法,但都是苦於國內沒有人明確知道如何才能真正的造車而最終放棄。張學良和李宜春乾脆從美國買來一輛瑞雪牌卡車。李宜春帶領工人將卡車拆卸成1750個零部件。根據當時的製造能力,對其中大多數能夠仿製的零部件進行復制再生產最後再把它們重新組裝起來。兩年後,遼寧迫擊炮廠成功研製出第一輛1.8噸75型載貨汽車。

二十五:中國製造(上)—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心繫天下的張學良給這部車命名為“民生”。民生車實現了中國人造車的夢想,更可貴的是在當時研發和生產都極度落後的條件下民生車整車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高達70%。

可以說,張學良是現代中國製造汽車的鼻祖。

如果說民生車的誕生給農耕傳統的中國帶來一絲工業化的曙光,那麼隨後爆發的9·18事變則給中國帶來了壓頂的烏雲。短短半年的時間,東北地區相繼淪陷侵華日軍搶走了製造廠生產儲備的所有汽車和機器零件,剛剛起步的民族汽車工業被扼殺在被褥之中。

事實上,一個石油完全依靠進口又不斷被戰爭煩擾的國家想要製造汽車的夢想就像在桌面上旋轉的袁大頭銀幣一樣虛無縹緲。你無法預測它停下來時朝上的會是哪一面。

1928年,一個叫湯仲明的人勇敢地實踐了這個夢想。湯仲明,隴海鐵路徐州機務段新任段長。他時常在鐵路邊徘徊,看著源源不斷的進口石油,心中暗想,將使中國流失多少袁大頭。

其實湯仲明並不是一個普通的鐵路職工,他擁有法國洋學歷,先後在南臺火車製造廠,巴不來格飛機制造廠,巴黎雷諾汽車製造廠工作過六年。他知道,世界上不產油的國家例如有比利時,日本,蘇聯等都在進行一種叫做木炭代替汽油的研究,但是還沒有哪個國家率先取得成果。於是湯仲明辭去機務段段長的職務後來到河南開封的鄉下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二十五:中國製造(上)—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1931年,湯仲明的實驗終於取得了成果。他將自己發明的木炭代油爐裝載在汽車上,親自駕駛汽車進行首次行駛實驗。實驗證明,每加一次木炭汽車可行駛四小時,時速達到每小時十四公里,每公里消耗木炭兩公斤。成本僅是汽油的十分之一,人們親切的稱呼這種使用木炭代油爐做動力來源的汽車叫“木炭車”。

--------------------------------------------

下期精彩預告:二十六:中國製造(下)-汽車那些事兒之《汽車百年》

本文為連載更新,關注後可以翻閱之前已更新的文章,更可以第一時間獲得更新內容。

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