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不想留,強東不想走

馬雲想退休,強東不想走。不想走的可能最終還得走,不想留的走了和沒走一樣。

馬雲不想留,強東不想走

如果不是美國的事,劉強東的走還提不上日程,而馬雲想退休可不是一兩天。

馬雲不想留,強東不想走

2017年市值情況顯示,阿里巴巴4378億美元,京東586億美元,這是兩家頂級的中國公司。

近年來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而是NASA計劃和達摩院,從前端的電子商務到後端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再到源頭的NASA計劃和達摩院,阿里巴巴的版圖已經趨近完整,經過19年的奮鬥,馬雲功成名就。幾年前馬雲就曾說:“如果我現在不敢退,到了52歲之後,我就不願意退了,你們拉都拉不下來,因為那時由不安全感誕生的自負就會出來”而今年馬雲54歲,個人淨資產已經超過400億美元。

京東的章程規定,劉強東不在場的情況下,董事會不得舉行正式會議,除非他自己迴避。京東甚至明確指出“任何違揹他意願的限制”都不應成為這條規則的例外,除非他精神或身體永久喪失能力。而今年44歲的劉強東,經過這幾日的動盪,淨資產縮水至11億美元。

不管是馬雲的想走,還是劉強東的想留,其實都是為了所在公司,而兩人的做法卻反映出兩人的格局和公司發展的階段。

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創始人有著莫大的關聯,企業文化是靈魂,而機構和制度是肉體,一個完善的企業,靈魂不依賴於個別人的存在,而是由完整的肉體去實現。馬雲的退休是想趁著年輕,去驗證阿里巴巴的靈魂可以通過不斷完善的企業肉體去實現,這件事對阿里巴巴至關重要,重要性不亞於創業,雖然阿里巴巴的字典裡還沒有守業這個詞。

京東的企業還處於資本擴張階段,國際化的佈局也只是在東南亞剛剛開始,遠沒有達到阿里巴巴的範圍。相比阿里巴巴對創新源頭的重視,京東還沒有精力顧及,類似NASA計劃、達摩院等設置,還沒有在京東的計劃中出現。處於這個階段的京東企業文化與創始人劉強東的緊密關聯也不難理解。

所以創始人的格局和企業的發展階段決定了一個企業在市場運行中遇到困難時的反應,和走出困境的可能。

不難看出,阿里巴巴已經走向成熟,成為世界頂級公司,其規模和結構與亞馬遜等公司處於同一梯隊,從馬雲的個人認知和風格來看,在這個階段提出退休具備了成熟的條件,這是馬雲完善阿里巴巴公司的最後一步,他的退休是將企業文化的靈魂深深地固化。

京東還處於爬升階段,而劉強東個人的認知結合企業發展的階段,將劉強東個人和企業命運緊密關聯,劉強東如果離開,企業文化的靈魂就隨之離去,還未完善的機構和制度將成為沒有靈魂的肉體,對京東的打擊是巨大的。

一個想走,可能人走了精神卻留了下來繼續起作用,一個想留,可能形勢逼人最終得走,帶走企業靈魂,使企業陷於被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