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北漂」變成「杭漂」,成爲中國新一線城市

慢慢“北漂”變成“杭漂”,成為中國新一線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

近一兩年來,杭州被各種排行機構紛紛納入中國新一線城市行列。

阿里小二出差去北京,經常遇到朋友說,以前的"北漂"變成"杭漂"了。

孔雀東南飛。

也有更多人提出一個論斷,杭州之所以迅速步入"一線城市"是因為阿里巴巴。

原浙江省省長李強說:"我也會想為什麼是阿里巴巴,是馬雲,是浙江?"

一個企業和一座城市的關係,不好論述,我內心深處這樣認為:彼此成就、東成西就。

如果沒有土壤,沒有合適的水分和空氣等適宜環境,一粒種子再牛,也不會發芽。

另一個維度是,土壤是一樣的,樹木為何參差不齊?

如果拿父子關係比較,曾經,人們見蘇軾,會說這是蘇洵的兒子,後來,人們見蘇洵,會說這是蘇軾的父親。

有何不妥呢?

1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錢塘自古繁華。很少有一座城市,像杭州,文化名人如此薈萃。

1127年五月初一,徽欽二宗被俘,高宗趙構倉皇南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南宋成立。5個月後,傑出愛國詩人楊萬里出生,他後來為臨安寫下千古名句"畢竟西湖四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2年後,高宗流浪到臨安,這是他第一次到杭州,他沒想到天子腳下竟然還藏著一個如此繁華的都市。幾番輾轉流離,1130年,高宗決定棲身杭州,把杭州的地位提升為"行在",1138年,最終定都杭州。

1129年,跟隨高宗一起南下的還有李清照。

她出身高雅,母親是狀元之孫女,文學修養了得,"少年便有詩名,逼前輩"。徽宗時期,始歸趙氏。隨高宗流徙2年後,輾轉入臨安。

在杭州20年,歷經再嫁蠻夫、受盡謾罵拳腳、深陷囹圄等大難。李清照孤寂落寞,美麗依然,"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為我們留下一部《金石錄》。

柳永比高宗早到杭州125年,本進京考試,由錢塘入杭,迷戀山好人美,不思歸漢,一年後,通過歌女向杭州市領導孫何獻詞一曲《望海潮·東南形勝》,一舉成名。

柳永是1000年前人傑地靈的杭州培養出的一個最耀眼的明星小鮮肉,仁宗是他的粉絲,但是隻遠觀不近用。柳永寫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仁宗說,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命他"且去填詞","奉旨填詞柳三變"由此流傳。

柳永之前,與杭州最有緣分的大文豪當屬白居易,822年,白居易赴任杭州刺史,不到三年,奠定了西湖"三面雲山一面城"的格局。

他對杭州最大的貢獻,不是詩詞,而是他定下的一條為官制度,設立西湖疏浚基金,專款專用,少了即補,至今發揮效用,否則很難想象,一座建城2000多年的城市不會因水而禍。

他為西湖寫了200首詩,中學時的必考題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離杭時留下一句:"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柳永之後,當屬蘇軾。

1072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蘇軾調任杭州通判,相當於副市長,疏浚六井,本可做更多,但畢竟不是一把手,"雖知此利害,而講求其方,未得便"。

12年後,被貶黃州四年之久的蘇軾繞道江寧拜訪王安石,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中國文學史最具人文關懷的一次偉大見面誕生了。

王安石一身布衣,騎著毛驢,到江邊迎接。蘇軾長揖:"軾敢以野服拜見大丞相?"王大笑:"禮豈為我輩設?

一生政見不同的人,在鄉間野道,一笑泯恩仇,真乃大氣,真乃大男人。

當時,蘇47歲,王63歲。2年後,王溘然而逝。又三年,蘇二進杭州任知州,一把手。未及拂塵,疏浚西湖,淤泥堆堤,成就蘇堤春曉、三潭印月之美。

蘇轍曾告誡蘇軾,到杭州務必慎言,低調,"西湖雖好莫吟詩"。

蘇軾極力控制情緒,一生只為西湖寫了453首詩詞。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我認為,對杭州城市性格的描述,至今再無超越者。

蘇軾,原本一代才子,無奈造化弄人,22歲進士考試,一篇《刑賞忠厚論》折服主考官歐陽修,歐陽老師以為這定是學生曾鞏的作品,將其列第二。

後,仕途屢遭貶謫,距離京城愈發遙遠,並鋃鐺入獄。

但,無論何時,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獄中,因和其子商議的暗號出錯,以為將死,提筆為蘇轍寫下訣別詩:"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如此真摯的兄弟情感可謂罕見。

在我看來,唐宋三大牛逼文人,讀李白,你想仗劍天涯;讀杜甫,易看破紅塵;讀蘇軾,腳踏紅塵滾滾,心中仗劍天涯,是打不死的小強。

跟頭接踵,開東坡種地之樂,聞東坡肉味之美。

三遭貶謫,化成一句淡淡的"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寒食帖》中,一個個極度壓扁、近似變形的字跡,表達的不是憤怒,不是消極、頹喪,是倔強的絕不服輸的力量。 這力量,甚至直抵千年之後你我的心中。

我固執地認為,《寒食帖》超越了《蘭亭序》,不造作,有精氣神。

蘇軾,充滿雅士的幽默。

入獄前,手銬腳鐐,妻子大哭,他不緊不慢:"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詩一首?"楊妻詩乃:今日捉將官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蘇軾妻子破涕為笑。

離任杭州,最後一案,官妓"九尾野狐"以年老為由,要求官府解除妓籍從良。蘇公提筆:"五日京兆,判斷自由;九尾野狐,從良任便。"

林隱寺大雄寶殿中一副對聯,含四字:蘇公判案。

……

如今,蘇軾不拋棄不放棄、再苦逼也得找點樂子的生活方式,在阿里巴巴隨處可見。馬雲歷經坎坷、三次高考、三次創業,哪怕在陰溝,也會仰望天空,永遠看多這個世界,和蘇軾本就是一樣的生活態度。

蘇軾對杭州最高的評價是:居杭積五歲,自憶本杭人。

——那,那是他人生最美好的5年。

一位力壓群雄的超級文豪,一座如情似水的江南城市,心有靈犀,彼此慰藉,演繹千年的瑰麗篇章。大千世界,有又多少人能有蘇公和杭州的緣分呢?

僅僅在蘇軾離世52年,陸游也進京了,這時的京城早已是臨安。鎖廳考試,主考陳子茂閱為第一。陸游在杭州孩兒巷小紅樓,寫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游文采過人,瀟瀟灑灑《釵頭鳳·紅酥手》,寫盡千年愛情相思苦。

他很幸運遇到陳子茂,又很不幸遇到秦檜。

陸游與秦檜孫子秦壎一起考試,秦檜提前讓人替孫子寫好文章,把陳子茂叫到家裡,暗示這篇文章列第一,陳子茂冒著生命危險,不懼秦檜威脅,把陸游列第一。

秦檜大怒,第二年,禮部考試,他直接指示不準錄取陸游。陸游入仕只能眼睜睜等著秦檜死後,那時,一個年輕帥才已經白髮上頭。他在《西湖春遊》中寫:"人生得意須少年,白髮蘢鍾空自笑。"

人生自是唏噓。

陸游讓人敬佩的是,人生坎坷,宦海沉浮,始終不忘救國之志。1210年1月26日,絕筆《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至今讀來無不動容。

大約又過10年,林升出生,在文人薈萃的臨安,他只是一個平凡的憤青,在皇都一家旅舍牆上決然寫下膾炙人口的《題臨安邸》。

他留世作品或只有這一首,足夠了。至今,外地人到杭州都想去山外山、樓外樓吃頓飯。

陸游去世59年後的1269年,又一位大家誕生,姓陸名堅,這個名字並不為人熟知,他少小遭遇父母雙亡,過繼給90歲老人黃樂。暮年得子,黃樂很快樂,說:黃公望子久矣。於是,陸堅,改名黃公望,字子久。

史載,黃公望幼時是神童,無奈,元朝不用漢人為官,46歲經舉薦,到張閭門下為吏,因張犯案,他牽扯入獄,期間,好友楊載寫詩給他:何時再會吳江上,共泛扁舟醉瓦盆。

黃公望50歲出獄,未再留戀仕途一眼,轉而浪跡山水之間,布衣粗飯、閒雲野鶴,聽萬壑松濤,看漁舟唱晚。

50歲本已末年,他的人生卻才剛剛開啟。綠野凝煙,但聽村前雙牧笛;滄江積雪,惟看灘上一漁蓑。

78歲,黃公望與無用同行,遊至富春山,在一個叫廟山塢的地方停下腳步,結廬隱居。

每日,身背皮囊,內藏畫紙,靜觀而摹。

富春江上,煙波浩渺;廟山塢下,清泉石流。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或山澗隱現,或逐江而坐,也或乘一葉蓬舟,船尾繫繩,拉著放入水中的酒罈,邊飲邊畫,作畫是生命的延續,寵辱偕忘。

畫畢,江作筆洗。靠岸,早有索畫者林立,有急待賣畫治病的村民,有南來北往的船伕。

他笑笑無言,順手遞出袊印未乾的畫作,偶爾有時一聲叮嚀:少了十個至正通寶十五品別賣啊。

在這些人心中,他不是空前絕後的大畫家,只是相鄰而住、步履蹣跚的老鄉親。

危素是向黃公望索畫最多的人,他直接給了黃公望20張宋代精品宣紙,一併給了他自藏的20副名人真跡,包括米芾等大家,說,你就慢慢臨吧。

黃公望對著20副真跡,看了6年,然後畫了8年。筆落章起一剎那,淡然告訴危素:全部拿走。

82歲,《富春山居圖》面世,他題款:"至正七年(1347年),僕歸富春山居,無用師偕往,暇日於南樓援筆寫成此卷。"

南樓就是他在廟山塢住所的畫室,這幅嘔心瀝血4年的畫作,題款完畢順手送給無用。

身藏萬物,莫若惜惜相惺的君子之交。

《富春山居圖》的歷史評論汗牛充棟,獨愛這一句:凡數十峰,一峰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態,雄秀蒼茫,變化極矣。

遙望出獄那一刻,黃公望面臨兩條路:一條是紅塵滾滾的重蹈覆轍,一條是浪跡鄉野的鳳凰涅槃。

黃公望選擇了木屋頂上的炊煙裊裊,全無功與名的牽掛,歷史卻是公平的,給予了黃公望至尊的聲望。

1354年10月25日,黃公望按道家傳統,穿道服,坐蒲團,在杭州羽化登仙,終年虛歲八十有六。

黃公望祠至今刻著清代季厚鎔所書的一副對聯:

上聯:公亦痴,我亦痴,過黃崖埋骨處,時情痴到顛、狂、野;

下聯:品俞高,才俞高,傳尚湖釣雪圖,畫筆高出唐、宋、明。

富春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以柔情似水的胸懷慰藉了這位歷經磨難、寂寂沒落的老人;黃公望以淺絳山水的文風、雄秀蒼茫的情懷最終魂歸這片靈性山水。

《富春山居圖》被燒成兩半,分別藏於浙江與臺北,2011年在臺北"合璧"展出,成為一大文化盛事。

文人騷客以及他們盛產的詩詞書畫,潛移默化浸潤著他們生活過的城市,最終融為一體,形成杭州兼容幷蓄、文以致用的獨特文化性格。

馬雲對琴棋書畫有自己的理解——其實這也是對文化的理解:

琴是什麼?是樂,樂是開心,痛苦時聽音樂就好;棋是什麼?棋是捨得;書是定力;畫是想象力。

"缺乏這些東西,做任何事情到一定程度就扛不住,上不到更高階段,因為沒有源源不斷的來自人性和文化的支撐力。

文化是一個城市不變的底色,持久彌新;也是這座城市最核心的IP,強者恆強。

李白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讓一座小小的白帝城至今散發著璀璨的光芒;馬修列恩一首歌讓地處加拿大育空地區的高寒小鎮佈列瑟農成為全球聞名的旅遊勝地。


慢慢“北漂”變成“杭漂”,成為中國新一線城市

江南四大藏書樓嘉業藏書樓


慢慢“北漂”變成“杭漂”,成為中國新一線城市

小蓮莊的荷花


文化支配定律認為,能夠有效開發一定環境中的能源的文化機制,一般會消滅開發效率較低的機制,以求得自身在這種環境中的發展。

邁克爾·波特也曾說,基於文化的優勢是最根本的、最難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文化的最大特性是催生"形象經濟"的繁榮昌盛。"形象經濟"是"通過形象及其效應獲取價值和利潤的經濟"(百度定義)。越是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形象經濟"的品牌價值愈發放大,並形成聚集效應,因為,它迅速加快了形象信息觸達神經系統並引導行動的速度。

比如,"山外青山樓外樓",這是形象信息,你或許不經意間看到這句話,就會產生到杭州看看的想法,然後,手機購票,即可成行。

2

杭州是一座寬容的城市。

能容下佛教、道教及各種教派,建於1700年前的靈隱寺至今香火旺盛。

李叔同,1912年赴杭。2年後,加入西泠印社。再一年,寫下家喻戶曉的《送別》。又三年,剃度出家,號弘一。圓寂前留下四個字:悲欣交集。

杭州能容下岳飛的怒髮衝冠,辛棄疾的懷才不遇,秋瑾的大義凜然;也能容下西施、蘇小小、柳如是一摞摞美女的婀娜多姿;還能最終讓司徒雷登安息與此。唯獨不能容下秦檜。

杭州又是一座哺育浪漫和靈感的城市。

白娘子和許仙,留給的杭州是一個極其有創意的傳說,也是一種"面對現實,忠於理想"的進取精神。

白娘子是仙,是妖,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腦洞大開,要享受人間恬淡的自然生活,還給許仙生一堆孩子。

許仙,木訥,甚至傻逼,不重要,重要的是敢於跳出藩籬,追求浪漫自我,敢於冒險嘗試,並不離不棄。縱法海萬般阻撓,刀架脖子上也不悔。

從B2B到淘寶、支付寶、天貓、菜鳥、雲計算、新零售……沒有浪漫之心,就沒有創意,就走不出原點,只能晚上千條路,白天賣豆腐;沒有堅忍不拔的嘗試,就不會走到終點。

這是煙雨江南,水之柔,能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水之剛,能想起矛盾的《白楊禮讚》。

這是創意杭州,一個偉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在寺院的茶香中,在沿河而行的小船裡不經意間產生靈感。

《創意溢出效應的經濟學分析》一文指出,"創意"在生產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溢出效應能使生產供給呈現出規模報酬遞增的重要特徵。

通過盧卡斯模型等理論,不難得出: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創意,決定創意的因素包括經濟個體獲取創意的能力以及生產者的分散程度,比如人口增長、教育水平、休閒選擇和人口遷移等。

3

高宗定都臨安,不經意間,中國經濟中心從北方由此轉移到南方。臨安城,一舉成為世界大都市。

有多大?

高宗來前,杭州三十萬人口,已是很大。之後,短短几十年,城門十三,外來人口超過本地人口,南宋後期,杭州人口已達124萬,此時的世界大都市威尼斯人口不過幾萬人而已。

《人類簡史》說,公元1500年,世界上已經有城市人口超過10萬,泥土稻草建屋,三層以上為摩天大樓。顯然,作者對杭州瞭解不夠。

杭州,山河湖江交融。河,是人類的起源,生生不息孕育了人類文明。至今仍在使用的京杭大運河貫通錢塘江、海河、黃河、淮河和長江,構成舉世罕見的、最完整的水系交通,這是構架一個大型城市非常完美的的地域條件。

撥動地球儀,你會發現一個非常神奇的緯度線:北緯30°線。

長江、幼發拉底河、尼羅河以及密西西比河均在這個緯度線入海。這條線,在中國串起長三角以及武漢、重慶、成都等大城市,然後經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一路連起四大文明古國,還聯通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這個緯度線地處亞熱帶溫帶氣候交匯處,是上古人們最容易生存的地方,雨量充沛,野果多,冷熱適中。

杭州,恰恰坐落在神奇的北緯30°線。天時地利,自古繁華,是馬可波羅心中最理想的國際大都市。唐代,已經佔據中國稅收4%。

然而,歷史會突然間改變原有的步伐。

1843年,上海對外開埠,取代杭州,一躍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

百餘年後,中國改革開放,杭州未列入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一度成為偏居一隅的小城,在很多人眼中,杭州就是圍西湖饒一圈罷了。

沒有大型國企,工業基礎落後;地少山多,農業難以發展;沒有特殊政策,無法一步到位;沒有發達的高校教育,難以形成南京、成都、武漢甚至合肥的人才供應鏈。

但是,昨天所有的劣勢都可能是明天改變的優勢。

改革開放短短几十年,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以杭州、寧波、溫州、義烏等為代表的浙江人,家當公司,家人當員工,一夜梨花,創辦起無數小工廠,幾經轉型升級,"浙商"品牌享譽全球。

"浙商"身上體現的不怕吃苦、敢為人先、團結協作的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匯聚成博大精深的"浙商文化"。

胡雪巖說,為別人打傘,別人才能為你打傘。這是"浙商文化";馬雲說先讓別人成功,自己才能成功,也是"浙商文化"。

阿里巴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浙江遍地的民營企業順勢成為阿里第一批客戶,"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立志服務全世界中小企業"……這些理念莫不根植於這片土壤。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時,馬雲感慨地說"Small is beautiful,Small is powerful"。

與此輔相承的是浙江政府的創新和高效。僅舉一個小案例: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很多企業都是在居民樓裡創業——這在外地很多地方至今不被允許。

看似很簡單的一個舉動可能成為企業創業最大的絆腳石,試想,如果當時浙江不允許居民樓創業,阿里巴巴會順利誕生嗎?

今年兩會"代表通道"中,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長徐立毅介紹,杭州正在實施一項改革——"最多跑一次"。"這已成為撬動城市其他領域改革的一個重要力量。"他說。

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也很細。做企業和舉家過日期差不多,有時,影響企業動能的就是政府辦事效率是否快捷,這可能比城市產業佈局等所謂"大因素"更重要。

杭州市民的素質也越來越受到認可,如今,路上車讓行人,杭州已經為全國城市作出了表率。

4

杭州是馬雲從小生活的城市,也是第一次創業的起步地。

1995年創辦中國黃頁不久,進軍北京推銷黃頁,落魄的樣子被記錄在央視紀錄片《書生馬雲》中。

1997年,他帶領團隊再次進京,這一次,把家都搬過去了,14個月後,二次鎩羽而歸。

再回杭州,他把公司老老實實安在湖畔花園家中。阿里巴巴一上線遭遇互聯網泡沫,海外公司一路關停。也或,他們意識到:做一家世界偉大的公司,不一定非得把公司總部設到國外去。

於是,今天的杭州有了一張耀眼的名片:阿里巴巴總部。

阿里巴巴集團CEO逍遙子在2017年杭州第二屆全球跨境電商峰會上說,阿里巴巴是生在杭州、長在杭州的企業,很多創新、發展都是基於杭州這片土壤孕育和發展起來的。

在逍遙子看來,過去18年來,阿里巴巴在杭州這片土壤上孕育的創新,已經使得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個電子商務企業,而是通過在電商、金融、支付、物流、雲計算、大數據一系列建設,能夠提供數字經濟時代所需要的各種基礎設施。

有人說,阿里巴巴一個企業帶動一個城市,太牛了。其實,不是。

阿里巴巴不是一個企業,是一個生態,服務全球5億消費者,一千萬商家,解決3300萬的就業,這麼龐大的一個經濟體,可以有效帶動一個地域的可持續發展。

蔚為壯觀的是,在阿里巴巴帶動下,杭州一批獨角獸企業誕生,科技部公佈的164家獨角獸企業,前十中,螞蟻金服、阿里雲、菜鳥佔三席。中國獨角獸企業北上杭深佔據八成。

杭州也推出了自己的獨角獸企業榜單,釘釘、銅板街、挖財網、淘票票、曹操專車等26家企業上榜,另有105級準獨角獸企業(一億美金以上)上榜。

馬雲在2017浙商大會說,全世界著名灣區有東京灣、紐約灣、加州灣等等,杭州灣也有這個格局,我們的地理位置,加上未來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技術革命,將給杭州帶來無數的機會。

……

本文摘自熱銷書《阿里巴巴與四十大道》,電子工業出版社

慢慢“北漂”變成“杭漂”,成為中國新一線城市

點“瞭解理多”看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