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不心存依赖就是自由,不是依赖他人而是依靠自己

稻盛和夫:不心存依赖就是自由,不是依赖他人而是依靠自己

在实现新事业的路途中,一定会碰到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困难。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必须以“无论如何必须达至成功”的信念,勇往直前。

——稻盛和夫《心法之肆: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01. 真正的创造

已故的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田中美知太朗先生说过:“创造发明的过程属于哲学领域,当在逻辑上被证明时,它才成为科学。

听到这句话,我非常感动。

在科学的世界里已经解明的常识,与真正的创造发明之间,隔着一条深深的鸿沟。超越这条鸿沟的、飞跃性的发明发现,都是精神活动领域的产物。

就是说,不管积累了多少科学常识,也无法产生真正的创造发明。

在“地心说”视为常识的时代,伽利略相信并证实了“日心说”,因而受到了迫害。伽利略的“日心说”也是他的一种“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理念,是他的信念。

真正的创造,不是已有的科学常识的累积,它从跃动的灵感开始。这种灵感营造了哲学,被证明、被人们接受以后才变成科学。

将科学的常识强加于人,有时会压制创造性,而在非科学当中,才可能发现真正创造的端绪。

02. 从自身寻找依据

在推进某项新事业的时候,无论遭遇什么艰难困苦,也决不妥协、决不退缩,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笔直前行,这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说,需要某种“无赖性”。

所谓无赖汉,一般是指反抗父母、对体制举反旗、与权威唱反调、一味坚持自己的主张、作梗捣蛋的人。

但真正的“无赖性”,是指无须依赖他人,具备独立精神。就是说,不是人云亦云,不是说些理所当然的常识,不屈从于多数。

不心存依赖,就是自由。不是依赖他人,而是依靠自己。

只有从自身寻找依据,才会孕育真正的创造性。从一切束缚中挣脱出来,获得自由。就能彻底追求自己的信念。只有具备这种态度,才能产生创造性。

03. 追寻内心的理想

在创造领域内,没有基准可言。正如在漆黑一片、风浪起伏的大海中没有指南针的航海一样。

过去,我也曾有过类似航海的经历,我苦闷烦恼,企求光明的灯塔。但是,无人涉足的大海没有灯塔,有的只是自己心中的灯塔。

让自己心中的灯塔照得更亮些,用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就是说,必须由自己来照亮自己前进的方向。

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基准作为参照的话,那么只能对照自己心中描绘的理想,看看还相差多少。在未知的领域里,只有这一种航海的方法。

这同追求完美主义是相通的。Better(较好)是同别的东西比较,相对较好的意思;Best(最好)是指同类东西中最好的意思;而 Perfect是指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尽情追求的那颗心。

在没有任何基准的创造领域,只有把自己比作指南针,确定前进的方向。

04. 开创新时代

“因为没有这个,因为缺乏那个,所以不可能。”有人总会列举许多不可能的理由。

但是,如果认为什么都没有,所以不可能,那么就绝对不可能开拓新事业。

在一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乃是前提。把这视为理所当然,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目标,首先抱有这种强烈的愿望。

然后 ,为了达成目标,怎样调集必需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一味认真思考,殚精竭虑。

只要这样 ,我认为一定会梦想成真。

在实现新事业的路途中,一定会碰到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困难。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必须以“无论如何必须达至成功”的信念,勇往直前。

“胜算多少 ?”当有人问时,你或许答不出。但这并不重要,在独创性的领域里,我想就是如此。

革命也好,明治维新也好,都是如此,只有强烈的愿望才能开辟新时代。

本文摘自《心法之肆: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