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的大佬曾经也“穷”,杜月笙很纳闷,我哪一点比他们差?

上海的十六铺是清末时法租界与中国地界的交界区,从外洋运来的洋货,海货,山货多在这儿集散。所以这里显得特别的繁荣,人来人往,各大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码头。只要你拐进一个小弄堂,便可以看到大、小赌场,半开半闭的门外站着女子,也有抽大烟的烟馆,这个十六铺一带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

无限风光的大佬曾经也“穷”,杜月笙很纳闷,我哪一点比他们差?

杜月笙初来乍到,又是一个乡下人,年纪小,识字少,一切都是外行,难免要受些气。他跑到宝大水果行的头三个月,没少吃苦头。生意上的事情,他一点都沾不上边,他主要工作就是服侍资深的店员,当跑腿,被别人支来支去,做这做那。慢慢的他学会讨好老板,成为了老板娘的小厮,给老板娘做家务,倒夜壶,涮马桶,都是他的分内之事。

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他也很尽心尽力,什么事他都冲在前面。得到老板的欢心,老板升他去街上跑腿,送货提货。他很开心,这比刷马桶强,能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

无限风光的大佬曾经也“穷”,杜月笙很纳闷,我哪一点比他们差?

开始上街时,他上过几次当,吃了几次亏。回到店里被师兄责骂,被老板毒打。可经过几次过后,杜月笙开始醒悟,要在上海滩混下去,就必须,很牛鬼蛇神打交道,多结交些朋友,有人罩着。

哎,要想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各色人能交朋友,对于一个十四、五岁的小毛孩,谈何容易?因此他做生意时开始四处留心,遇到成群结队的人,他总是喜欢凑上去,但是别人看不上他这个新来的浦东乡下人。

账房先生黄文祥看他可怜,就背着老板和老板娘,把较差的水果批发给他。杜月笙脑子灵活。他明白,这样的水果是卖不出好价钱的,于是就和钱庄会馆一带的流氓白相人,杭州阿发几个人一起在赌场叫卖。

无限风光的大佬曾经也“穷”,杜月笙很纳闷,我哪一点比他们差?

三年的水果生涯,杜月笙得到了一个绰号“水果先生”,因为他有一个独特的领削水果。他往往站在别人身后,看人家搓麻将,推牌九,一面和人家谈笑,一面飞快的削下一圈圈的果皮,粗细均匀,果皮从来不断。

靠水果生意肯定发不了大财,杜月笙心里明白,要想发横财,唯有赌博,所以,他常常扔下水果刀跑到江边的赌摊上掷骰子,押宝,推牌九,上江边的小船上搓麻将。

1908年3月的一天,上海滩有一个大新闻,有轨电车在南京路开始通车,杜月笙琢磨着,这个盛典的时候,正是撞大运的好时机,值得一去。

无限风光的大佬曾经也“穷”,杜月笙很纳闷,我哪一点比他们差?

杜月笙一早跑到外滩,周围人山人海,可坐24人的车厢平稳的停在道路上,看着这个怪物,大家都不敢坐上去。他们认为电车电车,一摸触电,一电完蛋。杜月笙的心思可不在这里,他在想,瞧这几个特殊的人物,通车典礼时,洋人特邀了上海著名买办,官人等来坐“首次车”。

看到这些红得发紫的名人,他莫名的高兴,从回忆这些大佬的经历,他仿佛得到了人生的真谛。他们曾经也很穷。真纳闷,我有哪一点比他们差?

那个60来岁的糟老头,活灵活现的与洋人平起平坐,叽里咕噜的放洋屁。他就是上海滩上大名鼎鼎的朱保三,原本也是个穷光蛋,还不是后来有了靠山,当上了日本商人的买办,才开始发迹的。

无限风光的大佬曾经也“穷”,杜月笙很纳闷,我哪一点比他们差?

那个40岁出头,一身正装,俨然一副上流人绅士模样的虞洽卿,13岁的时候,一无是处,才到一家颜料店当学徒。

再看看那个坐在电车里面意气风发的郑伯昭,让杜月笙更加羡慕。他30多岁时是永泰的小职员,后来靠出了几个歪点子才升了起来。

杜月笙越想越觉得自己比大佬们年轻时没差多少!他认为,只要想发财,就要找对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而且要有自己的庞大势力,否则无法保住来之不易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