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爲後天之本,中醫論脾施治5法,妙不可言

《素問·靈蘭秘典論》:“脾胃者,倉廩之管,五味出焉。”脾主運化,升清,主統血,主肌肉、四肢,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氣、血和津液的化生之源,臨床涉脾病機常較複雜,治脾方法也較多,今日與頭條的朋友詳談治脾五法。


脾為後天之本,中醫論脾施治5法,妙不可言

1、脾陰虛之潤脾法

證候:脾虛而症見唇燥口乾,喜飲,口淡無味,飲食減少,大便乾結,舌紅幹,苔少或舌面光滑,脈細者。

經方:用《傷寒論》麻子仁丸加減以滋陰潤燥:火麻仁10克,芍藥12克,酒軍6克,枳實10克,厚朴10克,杏仁6克,麥冬15克。每日1劑,1日2次。

2、脾陽虛之溫脾法

證候:脾陽虛而症見面黃少華,四肢不溫,腹痛喜按,食少納呆,嘔吐清水,水腫便溏,舌淡苔白,脈沉細者。

經方:用《內外傷辨惑論》厚朴溫中湯加減以溫陽理氣:厚朴10克,乾薑10克,草豆蔻6克,木香3克,陳皮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白朮12克,每日1劑,1日2次,生薑為引

3、脾氣虛之補脾法

證候:脾氣虛而症見倦怠懶言,不思飲食,食入脹滿,四肢乏力,腸鳴,下肢水腫,舌淡,苔薄白,脈細弱者。

經方:用《脾胃論》補中益氣湯加減以補脾益氣:黃芪15克,白朮10克,人參6克,陳皮1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柴胡6克,當歸10克,懷山藥15克,每日1劑,1日2次,蜂蜜為引。

4、溼熱中阻之醒脾法

證候:脾病之溼熱中阻而症見食慾不振,腹脹嘔吐,泛酸,口乾苦口,便溏穢臭,舌苔黃膩,脈滑數者。

經方:用《松崖醫經》木香導滯丸加減以消導積滯:酒軍6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枳實10克,神曲10克,茯苓12克,白朮12克,澤瀉10克,木香6克,檳榔6克,藿香10克。每日1劑,1日2次。

5、痰溼困脾之清脾法

證候:痰溼困脾而症見飲食不香,不思飲食,口苦咽乾,小便赤澀,便稀有味,苔白膩,脈弦數者。

經方:用《濟生方》清脾飲加減以燥溼化痰,洩熱清脾:柴胡10克,黃芩10克,半夏6克,青皮6克,白朮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每日1劑,1日2次,生薑為引。


我是醫師老林,專注於百姓化的醫藥點評及健康金方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請動動您的手指 ·關注·點贊·評論·轉發·是對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