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雲南那些事兒》第十三章 羅平:夜宿兵營說天氣

《徐霞客遊雲南那些事兒》第十三章 羅平:夜宿兵營說天氣

《徐霞客遊記》真的晦澀難懂!

主要是因為,這首先是一部考察記錄,對於地理、山川、河流、名勝的方位、距離這些文字記錄佔了絕大部分。

而我們喜歡看的故事,真的不多!

沒有什麼跌宕起伏,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故事和事件,這也是《徐霞客遊記》被束之高閣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面兩個章節的故事說到底都是黑夜借宿的故事,很不幸!這一章我們還要繼續講借宿的故事。

這次故事的背景換成了兵營,相信會更加神秘和精彩。

畢竟,兵營、軍營一直都是很神秘的地方。現在興起的“軍營開放式日”活動,也不是像旅遊景點哪樣隨時買張門票就能進去逛逛的。

好了,來說故事。

時間: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八月十七日

地點:雲南曲靖師宗到羅平途中羅平境內

話說,徐霞客離開了師宗,前往羅平考察南盤江。

估計很多朋友會問,徐霞客在師宗為什麼不停留下來好好考察一番呢?

畢竟師宗有鸚鵡山、還有鳳凰谷溶洞。特別是依徐霞客“逢洞必探”的性格,不應該錯過這個現在被打造為“性文化主題”公園的鳳凰谷溶洞。

猜想有兩個原因:

主要原因:不知道!

徐霞客考察的名勝消息來源主要有兩個:地方《府志》記錄、當地人推薦。不要說過去,就算在今天,估計知道師宗有個鳳凰谷溶洞的雲南人也不多!

其知名度比起建水燕子洞、瀘西阿盧古洞、九鄉溶洞這些弱爆了,但鳳凰谷溶洞其實無論是規模、長度、景觀絲毫不弱。

特別是那經過ps處理的溶洞外觀,讓太多女同胞臉紅心跳。

為什麼呢?太汙了!

徐霞客錯過是一大遺憾。

另一個原因:當時的師宗受“沙普之亂”禍害,很悽慘!

悽慘到什麼程度?徐霞客在廣西府的時候,有個李姓的老翁告訴他:

師宗州以南四十里,空無一人。師宗州城以外,恐怕都是危險的境地!

半夜才到城外,好容易找到個住的地方住下,聽說州城西邊有通玄洞都來不及去探了。

不是久留之地,考察重要,當然命更重要!

於是就有了今天的行程。

在嶺上平走五里,路的左邊有塊平地,住宿做飯處在樹林中,這裡叫中火鋪,正好位於羅平州、師宗州之間。

到中午時,有當地人肩挑手提炊具到這裡賣飯,但時辰一過就離去。

徐霞客沒有趕上,於是只好吃自己攜帶的冷飯。

徐霞客的這個“途中餐”據說很有特點。

我們來開開眼界。

古代的旅遊餐飲業不發達,於是徐霞客發明了一種自制的“餐包”:把米飯、乾菜放在胡餅(即饢餅)上卷好用油紙裹緊,以便找不到餐飲點時食用。

他在這裡吃的就是這個徐氏“途中餐”。

順便拓展下徐霞客的登山工具:

經過多年的登山實踐,徐霞客發明了一種可以移動木齒的專用登山木屐,登山的時候把木齒移到腳跟位置,可以避免向後仰翻,下山的時候,把木齒移到腳掌位置,可以避免朝前栽倒。

所以說,徐霞客無愧於最早用腳步丈量風景、沉醉山川的“宗師級驢友”這一光榮稱號。

雖然錯過了飯點,稍事休息後還得繼續走啊。

這一走,一直走到下午。

這時天又下雨,道路更加泥濘,估計到羅平州還有四十里,走不到了。聽說此處有一所營房能夠住宿,想去投宿。

不要問為什麼老提住宿,徐霞客這是在考察、旅遊,不是玩什麼荒野求生那種擺拍遊戲!風餐露宿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掛了。

為安全計、為生命著想、為了偉大的旅遊事業,奉勸那些喜歡外出露營探險、重裝穿越的所謂“驢友”們,好好珍惜生命!

實在不服氣,看看驢友宗師、遊聖徐霞客是怎麼做的。

環顧四周,雨霧茫茫,一無所見。只好順著大路往北轉入峽谷,然後順著峽谷東面的小嶺往上走。

一里,忽然遇到五六個手持長矛大刀的人走過來。

不會天還沒黑就真遇到搶劫的吧?

此前的幾次事例充分說明:在雲南的山路上,夜晚比白天更不容易被搶劫。

而這個時候天還沒黑,還算是白天!

雲南的劫匪夜伏晝出的作息規律執行得相到位,後邊我們還會說到大白天搶劫的事。

不過想想,在滇南這一帶的劫匪並非什麼“綠林好漢”,人家是有組織、有領導、有工作的。搶個劫是屬於第二職業、搭個順風車的範疇。

估計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上夜班”之說,再說了,搶去搶來生意更不好,晚上去搶鬼啊?

好在這次徐霞客遇到的是正規軍,屬於大明朝地方政府管理的人。

雖然,這群兵大爺可能和劫匪在外觀形象上也差不多,但人家真是吃“官餉”的。

他們看著徐霞客說:“走不到羅平州了。”

徐霞客問道:“營房在什麼地方?'’

他們說:“已經過了。”

徐霞客又問:“可以住宿嗎?”

他們說:“可以。”

當兵的估計都這麼幹脆利落,沒有一句廢話。

當然這主要是不熟悉,熟悉後也是“話簍子”,後邊我們能體會到。

於是就帶著徐霞客往回走。

原來他們就是軍營的士兵,才送地方巡查官員過嶺回來。

半里,到達一座小峰之下,向南往上攀登,路又陡又滑,難以落腳。

攀登半里到達峰頂,營房就在頂上。

當兵守衛邊疆邊界真的也不容易,古今都如此。向所有守衛祖國邊疆的軍人致敬!

營中的茅草屋像蝸牛殼一樣,上漏下溼,人畜混雜居住。

那幾個士兵還沾沾自喜地對徐霞客說:

“您是貴人,假如沒遇上我們,而前面無處投宿,又怎麼辦呢?營房雖然低矮狹窄,還是此彝人家強十倍!”

看來徐霞客的親和力不錯,很快就和這群兵哥哥、應該是兵大爺打成一片了。

人熟悉了,“話簍子”的本性也就爆露出來了。

也是啊,在這鳥獸比人多的大山上,每天見到的都是那幾張臭臉。好容易來個外人,當然要表揚與自我表揚一番了。

徐霞客能說什麼?敢抱怨生活條件太差、太艱苦麼?只好點頭同意。

找水煮粥。峰頂上用水很艱難,用一捧水洗洗腳而已。

也是一夜無話。

第二天天亮時,雨色霏霏。

也許是等著吃早飯,估計是在一番互致問候之後,實在找不到什麼共同話題,徐霞客和兵大爺們聊起了天氣。

畢竟只要是個正常人都能聊這個話題。

徐霞客說:“從初一在漾田(屬於阿迷州)時天晴後,半個月無雨。恰好中秋之夜,在萬壽寺(廣西)時,狂風釀成雨,應當又有半個月的陰天了。”

軍營士兵說:“不是這樣。我們羅平州從月初就下雨,至今沒晴過一天。因為和師宗州隔一座山,山西邊至今才下雨,山東邊已經下了很久。這是此地的常情,並非偶然。”

徐霞客不相信。

但這次錯的是他。

羅平這個地方還真是這樣的!

羅平號稱中國最大的天然大花園,每年油菜花開那可是天下有名,世界聞名。

但有一個小細節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每年“羅平油菜花節”的時間是不固定的!

畢竟老天爺的事情真的無法人工干預,再加上這裡像上邊兵大爺說的哪樣,可以一個月沒有一天晴天!

為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遊人,羅平的油菜花節開幕時間就要看老爺的臉色、看油菜花的心情了。

所以,以後再不要急吼吼地四處打聽“羅平油菜花開了嗎?”這樣的問題了。查詢下官方油菜花節開幕了,你們就抓緊時間來吧!

上邊說到“天無三日晴”,傳統意義上來說,說的應該是貴州。

但羅平離貴州太近了,即使無法做到勝境關哪樣“風雨判雲貴”的境界,但依然很近。

近到什麼程度?一條河,波浪還不壯闊那種。

但那邊已經是貴州。

一江之隔千差地別,這是下回的事。

當然,下回的事我們下回說。

(未完待續!後面更精彩...。)


連載中......,敬請關注!

《徐霞客遊雲南那些事兒》第十三章 羅平:夜宿兵營說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