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云南那些事儿》第十三章 罗平:夜宿兵营说天气

《徐霞客游云南那些事儿》第十三章 罗平:夜宿兵营说天气

《徐霞客游记》真的晦涩难懂!

主要是因为,这首先是一部考察记录,对于地理、山川、河流、名胜的方位、距离这些文字记录占了绝大部分。

而我们喜欢看的故事,真的不多!

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故事和事件,这也是《徐霞客游记》被束之高阁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面两个章节的故事说到底都是黑夜借宿的故事,很不幸!这一章我们还要继续讲借宿的故事。

这次故事的背景换成了兵营,相信会更加神秘和精彩。

毕竟,兵营、军营一直都是很神秘的地方。现在兴起的“军营开放式日”活动,也不是像旅游景点哪样随时买张门票就能进去逛逛的。

好了,来说故事。

时间: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八月十七日

地点:云南曲靖师宗到罗平途中罗平境内

话说,徐霞客离开了师宗,前往罗平考察南盘江。

估计很多朋友会问,徐霞客在师宗为什么不停留下来好好考察一番呢?

毕竟师宗有鹦鹉山、还有凤凰谷溶洞。特别是依徐霞客“逢洞必探”的性格,不应该错过这个现在被打造为“性文化主题”公园的凤凰谷溶洞。

猜想有两个原因:

主要原因:不知道!

徐霞客考察的名胜消息来源主要有两个:地方《府志》记录、当地人推荐。不要说过去,就算在今天,估计知道师宗有个凤凰谷溶洞的云南人也不多!

其知名度比起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卢古洞、九乡溶洞这些弱爆了,但凤凰谷溶洞其实无论是规模、长度、景观丝毫不弱。

特别是那经过ps处理的溶洞外观,让太多女同胞脸红心跳。

为什么呢?太污了!

徐霞客错过是一大遗憾。

另一个原因:当时的师宗受“沙普之乱”祸害,很凄惨!

凄惨到什么程度?徐霞客在广西府的时候,有个李姓的老翁告诉他:

师宗州以南四十里,空无一人。师宗州城以外,恐怕都是危险的境地!

半夜才到城外,好容易找到个住的地方住下,听说州城西边有通玄洞都来不及去探了。

不是久留之地,考察重要,当然命更重要!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行程。

在岭上平走五里,路的左边有块平地,住宿做饭处在树林中,这里叫中火铺,正好位于罗平州、师宗州之间。

到中午时,有当地人肩挑手提炊具到这里卖饭,但时辰一过就离去。

徐霞客没有赶上,于是只好吃自己携带的冷饭。

徐霞客的这个“途中餐”据说很有特点。

我们来开开眼界。

古代的旅游餐饮业不发达,于是徐霞客发明了一种自制的“餐包”:把米饭、干菜放在胡饼(即馕饼)上卷好用油纸裹紧,以便找不到餐饮点时食用。

他在这里吃的就是这个徐氏“途中餐”。

顺便拓展下徐霞客的登山工具:

经过多年的登山实践,徐霞客发明了一种可以移动木齿的专用登山木屐,登山的时候把木齿移到脚跟位置,可以避免向后仰翻,下山的时候,把木齿移到脚掌位置,可以避免朝前栽倒。

所以说,徐霞客无愧于最早用脚步丈量风景、沉醉山川的“宗师级驴友”这一光荣称号。

虽然错过了饭点,稍事休息后还得继续走啊。

这一走,一直走到下午。

这时天又下雨,道路更加泥泞,估计到罗平州还有四十里,走不到了。听说此处有一所营房能够住宿,想去投宿。

不要问为什么老提住宿,徐霞客这是在考察、旅游,不是玩什么荒野求生那种摆拍游戏!风餐露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

为安全计、为生命着想、为了伟大的旅游事业,奉劝那些喜欢外出露营探险、重装穿越的所谓“驴友”们,好好珍惜生命!

实在不服气,看看驴友宗师、游圣徐霞客是怎么做的。

环顾四周,雨雾茫茫,一无所见。只好顺着大路往北转入峡谷,然后顺着峡谷东面的小岭往上走。

一里,忽然遇到五六个手持长矛大刀的人走过来。

不会天还没黑就真遇到抢劫的吧?

此前的几次事例充分说明:在云南的山路上,夜晚比白天更不容易被抢劫。

而这个时候天还没黑,还算是白天!

云南的劫匪夜伏昼出的作息规律执行得相到位,后边我们还会说到大白天抢劫的事。

不过想想,在滇南这一带的劫匪并非什么“绿林好汉”,人家是有组织、有领导、有工作的。抢个劫是属于第二职业、搭个顺风车的范畴。

估计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上夜班”之说,再说了,抢去抢来生意更不好,晚上去抢鬼啊?

好在这次徐霞客遇到的是正规军,属于大明朝地方政府管理的人。

虽然,这群兵大爷可能和劫匪在外观形象上也差不多,但人家真是吃“官饷”的。

他们看着徐霞客说:“走不到罗平州了。”

徐霞客问道:“营房在什么地方?'’

他们说:“已经过了。”

徐霞客又问:“可以住宿吗?”

他们说:“可以。”

当兵的估计都这么干脆利落,没有一句废话。

当然这主要是不熟悉,熟悉后也是“话篓子”,后边我们能体会到。

于是就带着徐霞客往回走。

原来他们就是军营的士兵,才送地方巡查官员过岭回来。

半里,到达一座小峰之下,向南往上攀登,路又陡又滑,难以落脚。

攀登半里到达峰顶,营房就在顶上。

当兵守卫边疆边界真的也不容易,古今都如此。向所有守卫祖国边疆的军人致敬!

营中的茅草屋像蜗牛壳一样,上漏下湿,人畜混杂居住。

那几个士兵还沾沾自喜地对徐霞客说:

“您是贵人,假如没遇上我们,而前面无处投宿,又怎么办呢?营房虽然低矮狭窄,还是此彝人家强十倍!”

看来徐霞客的亲和力不错,很快就和这群兵哥哥、应该是兵大爷打成一片了。

人熟悉了,“话篓子”的本性也就爆露出来了。

也是啊,在这鸟兽比人多的大山上,每天见到的都是那几张臭脸。好容易来个外人,当然要表扬与自我表扬一番了。

徐霞客能说什么?敢抱怨生活条件太差、太艰苦么?只好点头同意。

找水煮粥。峰顶上用水很艰难,用一捧水洗洗脚而已。

也是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亮时,雨色霏霏。

也许是等着吃早饭,估计是在一番互致问候之后,实在找不到什么共同话题,徐霞客和兵大爷们聊起了天气。

毕竟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聊这个话题。

徐霞客说:“从初一在漾田(属于阿迷州)时天晴后,半个月无雨。恰好中秋之夜,在万寿寺(广西)时,狂风酿成雨,应当又有半个月的阴天了。”

军营士兵说:“不是这样。我们罗平州从月初就下雨,至今没晴过一天。因为和师宗州隔一座山,山西边至今才下雨,山东边已经下了很久。这是此地的常情,并非偶然。”

徐霞客不相信。

但这次错的是他。

罗平这个地方还真是这样的!

罗平号称中国最大的天然大花园,每年油菜花开那可是天下有名,世界闻名。

但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每年“罗平油菜花节”的时间是不固定的!

毕竟老天爷的事情真的无法人工干预,再加上这里像上边兵大爷说的哪样,可以一个月没有一天晴天!

为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游人,罗平的油菜花节开幕时间就要看老爷的脸色、看油菜花的心情了。

所以,以后再不要急吼吼地四处打听“罗平油菜花开了吗?”这样的问题了。查询下官方油菜花节开幕了,你们就抓紧时间来吧!

上边说到“天无三日晴”,传统意义上来说,说的应该是贵州。

但罗平离贵州太近了,即使无法做到胜境关哪样“风雨判云贵”的境界,但依然很近。

近到什么程度?一条河,波浪还不壮阔那种。

但那边已经是贵州。

一江之隔千差地别,这是下回的事。

当然,下回的事我们下回说。

(未完待续!后面更精彩...。)


连载中......,敬请关注!

《徐霞客游云南那些事儿》第十三章 罗平:夜宿兵营说天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