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高層更迭第四波:蘇恆軒任國壽股份黨委書記,林岱仁退休

繼中國人壽集團迎來新任董事長王濱十天之後,其旗下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壽股份”,601628.SH,2628.HK)亦迎來高層更迭。《財經》記者從多個信源獲悉,中國人壽集團副總裁蘇恆軒迴歸國壽股份,接替林岱仁出任黨委書記,下一步擬任總裁,林岱仁到齡退休。

9日17日上午,在中國人壽大廈二層會議室,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宣佈,由中國人壽集團副總裁蘇恆軒出任國壽股份黨委書記。今年6月已到達退休年齡的林岱仁將退休。

《財經》記者從國壽股份獲悉,關於蘇恆軒的總裁任命尚需經過董事會的選舉流程和監管部門的核準,任免公告將屆時發佈。

今年以來,中國人壽系統多位高層抵達退休年齡,加之工作變動,至今已發生多起高層人事變動:1月,中國人壽集團副總裁王思東調任中國太平集團總裁;3月,蘇恆軒從國壽養老險總裁升任國壽集團副總裁;4月,中國人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原總裁崔勇和國壽財險原副總裁章海峰分別接任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和中國人壽電子商務公司總裁;7月,國壽股份副總裁趙立軍擬任國壽財險總裁進入公示階段,目前公示已結束;9月,中國太平原董事長王濱接替楊明生出任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加之本次蘇恆軒接任國壽股份總裁,中國人壽集團及四家主要子公司高層的更迭將告一段落。

上一輪中國人壽系統大規模高層調整還是在2014年,亦是發生在這四家子公司。時任國壽股份總裁萬峰辭任後,由副總裁林岱仁續任。隨後,國壽電商董事長兼總裁劉英齊接替劉健出任國壽財險總裁,國壽股份副總裁劉家德接替王建出任國壽養老險總裁,國壽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崔勇接替劉英齊執掌電商公司。

蘇恆軒:個險老將履新


國壽高層更迭第四波:蘇恆軒任國壽股份黨委書記,林岱仁退休

(圖片來自中國人壽官網)

在業界不時傳出的壽險業“一哥”之爭的輿論波之下,個險老將蘇恆軒迴歸國壽股份接掌總裁頗受市場關注。

現年55歲的蘇恆軒,是個險領域的老將,見證了中國人壽個險的整個發展歷程。公開信息顯示,1983年至1996年,蘇恆軒任職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即“老人保”)河南省分公司人險處副處長、科長。1996年至1998年任中保人壽河南省分公司壽險處處長、營銷業務處處長。1998年至2003年曆任原中國人壽河南省分公司副總經理、代理人管理處處長兼營銷部經理,後調至總公司任個人保險部總經理。2003年至2006年任國壽股份個險銷售部總經理。

從2006年開始,因在其帶領下國壽股份個險業績表現出色,蘇恆軒升任總裁助理。2008年8月再升任副總裁,直至2015年5月(2014年7月起任國壽股份執行董事)。在其任國壽股份副總裁期間,先後分管個險、教育培訓、品牌和健康險等領域。2015年2月,調任中國人壽養老任總裁。2018年3月升任集團副總裁。其留下的養老險總裁空缺由中國人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原總裁崔勇接任。

6月,國壽股份總裁林岱仁到達退休年齡,當月,蘇恆軒獲國壽股份股東大會選為非執行董事。據《財經》記者瞭解,7月中國人壽集團黨委會已通過了蘇恆軒擬任國壽股份總裁的任命,國壽股份股東大會當月亦將其選為董事,顯示出蘇恆軒作為國壽股份新總裁的種種信號。

此輪總裁更迭之後,目前國壽股份的管理層為“一正七副兩總監”的架構,其中,總裁助理趙鵬和首席信息技術執行官阮琦於今年3月新提拔為副總裁,楊紅獲提升為運營總監。下一步隨著趙立軍轉任國壽財險總裁,管理層架構將變成“一正六副兩總監”。據瞭解,趙立軍獲任國壽財險總裁的任命亦有望很快宣佈。

此外,生於1958年4月的監事會主席繆平退休,今年7月國壽養老險副總裁賈玉增接替繆平出任國壽股份監事會主席職位。

林岱仁:四年轉型突破

11 年以來,國壽股份已迎來三任總裁。2007年1月原中國人壽總裁吳焰調任人保集團後,主持工作長達8個月,副總裁萬峰終獲升任總裁。2014年3月,萬峰辭任後轉赴新華保險,旋即由原國壽股份副總裁林岱仁接掌總裁一職。


國壽高層更迭第四波:蘇恆軒任國壽股份黨委書記,林岱仁退休

(圖片來自中國人壽官網)

林岱仁生於1958 年6月,早年學醫出身,1982年畢業於山東昌濰醫學院。後來進入保險業,1996年起歷任中國人民保險江蘇分公司人險部副經理、人險處副處長(主持工作)、處長,中國人壽南京副總經理,中國人壽江蘇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

2003年,林岱仁調任國壽股份副總裁,11年後升任總裁。2006年11月至2014年2月,林岱仁還同時兼任養老險總裁。

林岱仁接任國壽股份總裁的 2014年,正值保險業發展的拐點。包括國壽股份在內,都在尋求轉型之策。

早在2008年,在銀保業務井噴之時,中國人壽亦發力銀保業務尤其是躉交業務,高峰時期該項保費一度達到1300億元。保費狂飆的後果便是其後幾年續期保費出現負增長,發展乏力。2013年其總保費收入實現3248.13億元,僅微增0.8%,個險新單和銀保新單雙降。

林岱仁上任首年,國壽股份放棄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提法,轉而強調優化業務結構、價值優先、規模適度,確定了“重價值、強隊伍、優結構、穩增長、防風險”的經營方針,同時提出個險有效擴張、擴量提質的營銷隊伍發展策略。

此外,國壽股份還將100家大中城市作為重點城市、確定個險期繳業務與個險人力的“雙領先”戰略,加大對基層一線的資源和財務傾斜。

其後三年,在新的市場策略、產品結構和經營方針下,國壽股份繼續調整之路。轉型的代價是總保費和淨利潤的起起伏伏,市場亦不時發出其是否身陷發展困境的質疑。

比如,林岱仁剛上任的2014年,國壽股份中報個險總保費同比僅增長0.7%,廣東、北京、上海等一線重鎮市場老大的地位則已拱手讓於平安。在一些核心指標上,亦不斷被競爭對手反超。2016年淨利潤同比下降44%。

不過,近三年來,國壽股份在中報或年報發佈會上,已不再強調保費規模和淨利潤,而是屢次重點解析其業務結構調整的指標表現。比如,2016年國壽股份的首年期交保費首次超過躉交保費,被林岱仁視為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此外,全國36個省市分支機構中,已有18家分公司在市場上實現了個險期交業務與個險隊伍的雙領先,另有5家已實現單領先。

2017年國壽股份繼續實施首年期交和續期雙輪拉動的策略,承保端結構持續優化,首年期交保費達113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首年期交保費佔比提升至

64%,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22%。在營銷提質擴量的推動下,個險新單保費同比增長22%,個險新業務價值率達47.2%(首年保費口徑),個險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速達15%,佔比達到88%。新業務價值在內含價值增量中佔比為73%,遠超中國平安的49%和新華保險的50%。

2017年,國壽股份個險渠道實現“雙領先”,量質齊增,被楊明生形容為“形成千帆競發的局面”。

新總裁新使命

不過,受監管政策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開門不紅”成為壽險業尷尬的現象,國壽亦不例外,其1月保費負增長高達20%,與保費實現20%增長的平安人壽形成鮮明對照,長期競爭的雙方之間的保費差距已縮至百億元。一時間,市場對其發出壽險一哥的地位是否會拱手於人的質疑。

2018年被國壽股份視為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元年,要實現銷售管理模式轉型、業務結構調整、大中城市振興超越、科技國壽建設、風險防控等五大任務。

中國人壽2018年中報顯示,截至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3604.82 億元,同比增長 4.2%,增速超過行業均值 12.7 個百分點。總保費市場份額回升至 22%,較 2017 年底 提高 2.3 個百分點。

林岱仁在2018年中報發佈會上表示,上半年壓縮躉交保費512.47億元,對上半年 保費增長影響為15%,對全年保費的影響是10%。“調整繳費結構的歷史性任務已基本完成。”

有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在當下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形勢下,作為壽險老大的國壽股份亦感擔子重,尤其今年上半年是其非常艱難的時刻。因此,對總裁接任者亦是不小的考驗。

個險渠道一直被視為壽險業的核心競爭力。此次由老將蘇恆軒接任國壽股份總裁,亦被數位中國人壽和業內人士視為是基於其在個險領域的深厚經歷。

中國人壽從1996年開始開辦個險業務,是國內開展個人營銷業務的保險公司。彼時,營銷隊伍不足6萬人,從11.2億元起步。到2018年上半年,個險渠道總保費為2722.33 億 元,個險銷售隊伍規模達180萬人。截至今年上半年,通過推進銷售管理轉型升級,強化業務、隊伍 和基礎管理三位一體的統籌發展,國壽股份個險渠道總保費實現 2722.33 億 元,同比增長 19.7%。其中,個險首年期交保費 614.42 億元,在長險首年業務中的佔比達 99.80%,同比提高 0.04 個百分點。其中,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分別為 51.65%和 32.60%。此外,續期保費同比增長 28.3%,其拉動作用效果明顯。

不過,在行業轉型升級向縱深推進之際,國壽股份亦面臨產品結構的調整,目前其新單期交中三年期及以下產品仍佔不小的份額。

個險老將歸來,蘇恆軒將帶領總資產首邁 3 萬億元的國壽股份,如何“謀時而動,順勢而為”,實現“由規模領先邁向質量領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