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虎口旅遊風景區

瞭解殺虎口

一代雄關殺虎口,座落在山西與內蒙古兩省三縣的交界處,是中原地區通往內蒙、外蒙的主要關口。地勢十分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殺虎口又是歷史上著名的稅卡,傳說在清代極盛時期,關稅日進斗金、鬥銀。此外,境內的古城遺址、漢墓群、寶寧寺,均屬山西省重點保護文物,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


殺虎口旅遊風景區


殺虎口旅遊交通

火車:可以先搭乘火車到離右玉最近的火車站--大同火車站。到大同火車站後,旁邊200米就是大同長途汽車北站,再搭乘中巴到右玉殺虎口。

客車:大同、右玉到呼和浩特的汽車經過殺虎口。

飛機:先飛到呼和浩特,然後再轉車到右玉殺虎口。

自駕:朔州往北-平魯往北-109國道右轉-右玉殺虎口

殺虎口文化地理

環境: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經由此地。

歷史:殺虎關古稱參合口。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 1925年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進駐殺胡口”。是年,馮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韓多峰為殺胡關鎮守使。 韓為了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中原地區與塞外的貿易,遂沿襲自清朝以來的俗稱,正式改名為殺虎關”。

殺虎口旅遊實用信息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 1925年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進駐殺胡口”。是年,馮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韓多峰為殺胡關鎮守使。 韓為了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中原地區與塞外的貿易,遂沿襲自清朝以來的俗稱,正式改名為殺虎關”。

殺虎口旅遊小貼士

殺虎口和右玉城做為軍事要塞,自古戰火不斷,特別是在明正統至嘉靖年間,先後多次被蒙古軍隊攻下來。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場戰爭中,守軍卻在左右無援的情況下,孤軍奮戰,堅守右玉城,長達8個月的時間,這在中國戰爭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這場戰爭起因於桃松寨事件”。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愛的妾,她與辛愛部下的一個頭目鬼混,被發現後慌忙投奔了明朝,當時的大同總督楊順,為請功邀賞,將其送進京城。辛愛為此率部進攻殺虎口,然後包圍了右玉城。楊順見事情不好,後悔不該收留桃松寨,他向朝廷謊奏,蒙古辛愛部願用白蓮教起義失敗後跑過去的漢人交換桃松寨。皇帝同意了放還桃松寨,但辛愛不但未退兵,反又加強了兵力,在進攻右玉城的同時,又向大同、宣府一帶長城發起了進攻。

在蒙古兵多次強攻下,右玉城軍民浴血奮戰,右玉守將在作戰中陣亡後,有一位姓尚名錶在家休息的武將,自願擔任了右玉保衛戰的指揮。他在此異常困難的情況下,除打退敵方進攻之外,還多次抓住有利戰機,偷襲敵營。從九月堅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雖未被攻克,但城內軍民幾乎已絕炊斷糧,可充飢的牛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

在形勢十分危急的時候,明廷派兵部尚書楊博親率大軍來解右玉之圍。蒙古兵見右玉城實難攻下,而明朝援軍將至,便自動解除了對右玉城的包圍,從殺虎口撤出長城。

這場戰爭之後,重新加固修繕了殺虎口和右玉城,及殺虎口一帶的長城。並增加了守備兵額,大大提高了殺虎口的防禦能力。

歷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發生在殺虎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