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的教育方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

我黨規定了中國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又規定了各項具體的工作路線和各項具體的政策。但是,許多同志往往記住了我黨的具體的各別的工作路線和政策,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而如果真正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我們就將是一個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們執行具體工作路線和具體政策的時候,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左右搖擺,就會貽誤我們的工作。

《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

抗大的教育方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

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在什麼地方呢?在於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在於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鬥爭服務,在於使教育與勞動聯繫起來,在於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一九三四年一月)

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這三者是造成一個抗日的革命的軍人所不可缺的。抗大的職員、教員、學生,都是根據這三者去進行教育,從事學習的。

抗大的教育方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高等學校應抓住三個東西:

一是黨委領導;

二是群眾路線;

三是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起來。

在視察天津大學時的指示(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三日)

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勞動人民要知識化,知識分子要勞動化。

《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

只要在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條件下,軍隊應該是一個大學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很可能也成為一個這樣的大學校,除打仗以外,還可作各種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八年中,各個抗日根據地,我們不是這樣做了嗎?這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教四清運動;四清完了,隨時都有群眾工作可做,使軍民永遠打成一片;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鬥爭。這樣,軍學、軍農、軍工、軍民這幾項都可以兼起來。但要調配適當,要有主有從,農、工、民三項,一個部隊只能策一項或兩項,不能同時都兼起來。這樣,幾百萬軍隊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同樣,工人也是這樣,以工為主,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參加批判資產階級。在有條件的地方,也要從事農副業生產,例如大慶油田那樣。

農民以農為主(包括林、牧、副、漁),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商業、服務行業、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凡有條件的,也要這樣做。

《給林彪同志的信》(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

在各類學校中,必須貫徹執行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