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孩子:感謝你給了我們第二個童年

01童年的價值

致孩子:感謝你給了我們第二個童年

聖·埃·克蘇佩裡創作的童話《小王子》說得好,“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著一口井。”而周國平先生說,“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這樣一口水井。始終攜帶著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於心中藏著永不枯竭的愛的源泉,最荒涼的沙漠也化作了美麗的風景。”

在《童年的價值》一文中,周國平提到: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們都在做正經事,孩子們卻只是在玩耍,在夢想,彷彿在無所事事中揮霍著寶貴的光陰。可是,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節。粗心的大人看不見,在每一個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個靈魂在朝著某種形態生成。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短暫的。如果只看數字,孩提時期所佔的比例確實比成年時期小得多。可是,這似乎短暫的童年其實是人生中最悠長的時光。我們僅在兒時體驗過時光的永駐,而到了成年之後,兒時的回憶又將伴隨我們的一生。”

02

孩子給了我們第二個童年

致孩子:感謝你給了我們第二個童年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相遇見證了生命的美好與奇蹟,一個小生命從此與你血脈相連,你陪伴TA,走過每個重要時刻。

咿呀學語,童稚的聲音裡第一次蹦出“媽媽”、“爸爸”,蹣跚學步,放開雙手那一剎邁開了人生的第一步,從幼兒園回到家,遞給你被小手捏的軟乎乎的糖果……

父母給了我們第一個童年,無邊無際,無憂無慮,他們是我們的眼,引領我們探索陌生的世界。孩子給了我們第二個童年,有聲有色,有驚有喜 ,讓我們重新審度生命的課題,更明白了責任的意義。

當你對童年的餘溫念念不捨時,孩子帶著第二個童年如約而至。

他們在草地裡奔跑歡呼

他們在路邊觀察搬家的螞蟻

他們將小石子扔向安靜的湖面,瞬間泛起一道道漣漪

他們收集好落葉,又開心的撒向天空

他們時而大哭,求抱抱;時而大笑,鑽進你懷裡

忽然之間有一種回到童年的感覺,沉在心底的回憶,一幕幕浮現。久違了,一股清新的風打開蒙塵的心,原來童年可以重新來過。

世間的溫暖,在父母的叮嚀裡,世間的單純,在孩子的眼眸裡。生命輪迴,原本稚氣未脫的你有了擔憂,也有了嘮叨;有了操心,也有了驚喜,孩子成為你最甜蜜的負擔

孩子的童年,你只有一次機會,時間或許會沖淡童年的記憶,但美好的經歷會陪伴孩子一輩子。

03珍惜寶貴的童年

致孩子:感謝你給了我們第二個童年

周國平曾這樣告誡大人: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當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時,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經事去打擾他。當孩子編織美麗的夢想時,不要用你眼中的現實去糾正他。如同紀伯倫所說:孩子雖是借你而來,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愛,卻不可給他想法,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執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軌道,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奪走他的童年。

其實,“兒童” “童年”的概念並不是人類社會與生俱有的。菲力浦·阿利埃斯在《兒童的世紀》一書中指出,在16世紀之前的中世紀,“兒童”這個概念並不存在。兒童只是縮小版的大人,他們穿的衣服是根據大人的樣子做的,玩的遊戲也跟大人的差不多。

直到中世紀末期,兒童開始與成人分離,人們才開始把兒童作為與成人不一樣來對待,“兒童”被重新發現了。人們開始觀察兒童的心理活動,開始有系統的幼兒教育方法,直到三個世紀後,1840年,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幼兒教育機構,並取名為幼兒園。但在今天的信息社會,兒童和成人的界限再次模糊。兒童“成人化”似乎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追求,來之不易的童年價值觀又再一次面臨挑戰。

泰戈爾曾說,兒童喜歡塵土,他們的整個身心像花朵一樣渴求陽光;兒童是熱愛生活的,這就是他們最初的愛,遏止這種愛是不明智的。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而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他們快樂就是父母最大的快樂。

所以,珍惜孩子在童年所擁有的一切,和孩子一起做些孩子感興趣的事:一起開心地玩泥巴,在田野上放風箏,找到螞蟻回家的路,為了毛毛蟲的逝去傷心地哭一場......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家長教育學》中提到,誰的童年被愛的陽光照耀著,那他就會創造幸福,就會對父母的言語、對他們善良的心意、對他們的勸導和贈言、對他們的溫存和警告有著特殊的敏感和接受能力。所以,把愛如陽光一般傾灑給孩子吧,珍惜機會,這都將會是他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和時光。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請珍惜這第二站不期而遇的童年。在這最美的時光裡有孩子,有你。

致孩子:感謝你給了我們第二個童年

文章來源 | 綜合整理自“喬智大叔”微信公眾號、鳳凰讀書、周國平《童年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