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洪澤湖流金淌銀——江蘇省泗洪縣踐行「兩山」理論再創新

今年夏天,江蘇省泗洪縣的洪澤湖溼地公園成了人們避暑納涼的勝地,每天有大批的省內外遊客前來欣賞千種荷花旖旎姿態、聆聽百種鳥類齊奏樂章。

依託獨特的生態資源,泗洪縣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去年9月,泗洪被列入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上世紀90年代,由於當地農民生態意識薄弱,粗放養殖、盲目捕撈、非法採砂,導致泗洪水域面積大幅縮減,行洪、蓄水、調水功能退縮,魚蝦產量銳減,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泗洪痛定思痛,於2004年開始推進退漁還溼、還湖。到去年底,退漁還溼、還湖10萬畝。今年,泗洪投資了12.6億元啟動“綠水青山專項行動”,實施鎮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百河千渠環境整治、造林綠化、美麗鄉村建設和退漁還溼“五大工程”。

泗洪縣新梁河全長5.1公里,由於多年未疏浚而淤塞不通、水體黑臭,排澇灌溉功能弱化。今年,啟動了百河千渠環境整治工程後,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河道便舊貌換新顏。

天崗湖鄉鄉長江濤說:“以前村裡垃圾遍地,到處都是溝渠汙水,一到夏天就散發臭味。鄉里對汙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每天可處理鎮區生活和商業汙水600噸,同時還採用PPP模式在6個村建成汙水處理站,處理能力均達100噸,出水水質可達一級A排放標準,養魚、灌溉都可以。”

今年,泗洪縣已經建成鎮村汙水處理廠(站)130個,實現鎮村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重拳打擊非法採砂,努力實現洪澤湖泗洪水域“全面禁採、無一條採砂船”;疏浚縣鄉河道4288公里,縣內4個國考斷面、3個省考斷面持續穩定達標;上半年退漁還溼、還湖3.85萬畝。

如何讓綠水青山流金淌銀的?泗洪將方向瞄準產業發展,通過“生態+特色農業”“生態+特色旅遊”等相關拓展來實現的。位於泗洪縣峰山鄉大紅山佔地7000多畝的碧根果基地,便是泗洪生態發展實踐的一個縮影。10年前,大紅山是一座長滿雜草的荒山。2007年,當地種植大戶張勇流轉了近100畝荒山種起耐旱耐澇的碧根果,幾年下來,每畝純收入2000多元。看著如此不錯的收益,附近的村民也紛紛加入種植,僅峰山鄉就種植了1.8萬畝。

在泗洪縣四河鄉雪二村,連棟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頭。基地藉助江蘇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和新品種示範推廣,種出的西紅柿、小香瓜、茄子等無公害農產品直供南京、蘇州等地大超市。大蔥、小青菜遠銷日本,畝均年利潤超4000元。入股的農戶,除土地每畝500元的保底租金外,每年還有14%的利潤分紅,戶均年收入達2萬元。

隨著泗洪溼地生態系統逐步恢復,“生態+特色旅遊”同樣市場火爆。上半年,洪澤湖溼地公園景區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次,收入6000多萬元。生態治理撬動的全域旅遊同樣發展迅猛,泗洪有國家2A級以上景區11個,先後獲得“中國最佳生態宜居旅遊目的地”“全國最美健康養生旅遊知名縣”等稱號。去年,泗洪全縣接待遊客突破4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2.3億元;旅遊業直接從業人數約3.5萬人、間接從業人數10萬餘人,帶動周邊居民增收超億元。

让洪泽湖流金淌银——江苏省泗洪县践行“两山”理论再创新
让洪泽湖流金淌银——江苏省泗洪县践行“两山”理论再创新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