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農村要發達了!3萬農戶受益!農村變城鎮!農民變市民!

泗洪农村要发达了!3万农户受益!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

“以前就怕下雨,雨一大就成了‘水泥路’。屋外雨停了,屋內還下小雨。現在住150多平方米樓房,乾淨寬敞又舒心!”談及搬家感受,泗洪縣上塘鎮向陽居委會居民殷道富滿臉笑意。

截至目前,向陽居委會556戶已全部拆遷,378戶住進村裡的集中居住區,178戶住進了附近的居民小區

行走在向陽居集中居住區,樓房整齊劃一,道路乾淨平坦,便民服務大廳衛生整潔,景觀樹、鳳井亭、鄉村大舞臺、民情展覽館、紅白理事堂等一應俱全……

在泗洪縣,像向陽居委會這樣的農民集中居住區,還有很多。

泗洪堅持以房屋改造、載體建設、人口集聚、基礎提升為新型城鎮化第一抓手,高標準修編小城鎮總體規劃、鎮村佈局規劃、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規劃等,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實施入住獎勵、免費提供圖紙等惠民舉措,全面推進小城鎮和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

截至目前,全縣新建、續建小城鎮和農村集中居住區223個,累計建築總面積1176萬平方米,集中人口約30萬人。

3年內,全縣計劃新建農民集中居住項目25個,改擴建居住項目17個,提升改造項目51個,實現3.3萬戶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泗洪縣委書記王曉東說。

泗洪縣領導認為,尊重農民意願推進“安居”是城鄉建設高質量的前提,從規劃、選址到建設,始終讓農民“唱主角”。

在城頭鄉周臺村集中居住區,每家每戶門前都有著一個小菜圃,種著各種蔬菜。“建這個菜圃是村民提出來的要求,我們採納了。”周臺村黨支部書記週中友介紹說,村裡2013年推動村民集中居住,從規劃開始就與村民溝通,對多數人認可的意見予以採納。

“房子怎麼建、建成什麼樣,我們自己做主。”周臺村村民魏貴松說,集中區建設時,大夥都很重視,三天兩頭到工地“視察”,“房子就是我們想要的樣子,住得舒心。”

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泗洪縣不落一戶。臨淮鎮勝利村262戶778人都在湖上“漂”著,生活、就醫、上學極不方便。從去年開始,縣鎮兩級就著手他們“生態搬遷”。目前,一期152戶住宅已經建成並交付,二期正在緊張施工。項目完工後,勝利村的漁民們將徹底告別“水上漂”生活。

在縣長李愛華看來,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必須循序漸進,急不得也慢不得。為此,全縣按照“多規合一”的原則,系統考慮經濟發展、產業狀況、就業容量和環境承載力等因素,高標準編制全縣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規劃,合理安排搬遷規模和建設進度。

既要讓農民住得好,還要讓農民有經濟收入來源,不煩心。位於上塘鎮墊湖村集中居住區的美達口罩生產加工基地內,村民陶雲霞正和20多名婦女一起忙著加工不同規格的口罩。“白天在這裡上班,晚上要有時間就把材料帶回家做,一個月賺2000多塊錢不成問題。”陶雲霞說,從自然村莊搬到集中居住區後,土地租金沒少拿,自己的工資收入就夠一家生活開支了。

眼下,泗洪縣正在演繹一臺歷史大劇——農村變“城鎮”、農民變“市民”。農民居住條件變化的背後,呈現出的是3萬多農戶的內心歡樂和對今後美好生活的憧憬。

泗洪农村要发达了!3万农户受益!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

覺得不錯的

泗洪农村要发达了!3万农户受益!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

擴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