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除了勿忘國恥,孩子還需要知道些什麼?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我們來聊一聊該如何跟孩子談這段歷史。

相信很多父母都是看著《小兵張嘎》、《地道戰》長大的,對這段歷史都有著複雜的情感,歷史固然不能遺忘,但是愛國教育不等於偏激的仇恨教育。

918,除了勿忘國恥,孩子還需要知道些什麼?

那麼,和平年代裡,我們到底該如何給孩子講抗戰歷史?怎樣才能培養孩子正確的歷史觀呢?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歷史?

除了應付考試之外,我們讓孩子讀歷史,就是希望孩子在掌握了大量不加評論的客觀事實之後,能形成自己的見解。希望孩子能更好的理解,那時候的人們為什麼會那樣生活、那樣思考、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選擇。總之就是,“以史為鑑”,幫助孩子養成思考前因後果的習慣和能力,汲取前人的智慧與精神力量。所以,與其說讀歷史就是在讀人、讀故事,不如說是在讀自己,建立起一種獨立的歷史意識。

然而歷史課本卻是枯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6500萬人參戰,3000萬人傷亡……”,這樣的描述並不會讓“熊孩子”覺得跟自己有任何關係。

918,除了勿忘國恥,孩子還需要知道些什麼?

那麼,如何才能幫孩子建立歷史意識呢?

1.多種形式,引發兒童思考

對於孩子的認知習慣來說,繪本和影像製品是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翻看一下《爺爺的牆》、《南京那一年》、《我們家的抗戰》這些畫冊,我相信戰爭年代的艱辛,戰士們的堅強就都默默地通過圖畫故事傳遞進孩子的內心,這種感染力是遠遠超過枯燥的文字的。

讀完一些抗戰小故事後,我們還可以讓孩子去扮演那個故事的主人公,讓孩子設身處地地想象當時的情境,以自己的認識,嘗試解決那個人所面對的問題。成為“劉胡蘭”、“趙一曼”、“狼牙山五壯士”,才是最有效的愛國教育。大一點的孩子,你還可以和他討論當時的戰局,為什麼日本要發動戰爭?等等。這樣來讀,歷史就跟孩子的個體生命緊密相連,孩子對歷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從而得到自己的思考和體驗。

918,除了勿忘國恥,孩子還需要知道些什麼?

2. 實地體驗,強化感受

歷史和地理是緊密關聯的,每段歷史都會留下它獨特的地理印記。國務院公佈了180多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你可以查一查,看看自己周邊的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你都帶孩子去過了嗎?親手摸摸炮臺、看看戰壕。再沒有什麼,比去到現場,接觸第一手真實史料,更能讓孩子立刻肅然起敬的了。

勿忘國恥,以史為鑑,讓孩子成為有思考、有溫度、有熱血的中國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