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除了勿忘国耻,孩子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我们来聊一聊该如何跟孩子谈这段历史。

相信很多父母都是看着《小兵张嘎》、《地道战》长大的,对这段历史都有着复杂的情感,历史固然不能遗忘,但是爱国教育不等于偏激的仇恨教育。

918,除了勿忘国耻,孩子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那么,和平年代里,我们到底该如何给孩子讲抗战历史?怎样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历史观呢?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历史?

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我们让孩子读历史,就是希望孩子在掌握了大量不加评论的客观事实之后,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希望孩子能更好的理解,那时候的人们为什么会那样生活、那样思考、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总之就是,“以史为鉴”,帮助孩子养成思考前因后果的习惯和能力,汲取前人的智慧与精神力量。所以,与其说读历史就是在读人、读故事,不如说是在读自己,建立起一种独立的历史意识。

然而历史课本却是枯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6500万人参战,3000万人伤亡……”,这样的描述并不会让“熊孩子”觉得跟自己有任何关系。

918,除了勿忘国耻,孩子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那么,如何才能帮孩子建立历史意识呢?

1.多种形式,引发儿童思考

对于孩子的认知习惯来说,绘本和影像制品是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翻看一下《爷爷的墙》、《南京那一年》、《我们家的抗战》这些画册,我相信战争年代的艰辛,战士们的坚强就都默默地通过图画故事传递进孩子的内心,这种感染力是远远超过枯燥的文字的。

读完一些抗战小故事后,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去扮演那个故事的主人公,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情境,以自己的认识,尝试解决那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成为“刘胡兰”、“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才是最有效的爱国教育。大一点的孩子,你还可以和他讨论当时的战局,为什么日本要发动战争?等等。这样来读,历史就跟孩子的个体生命紧密相连,孩子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得到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918,除了勿忘国耻,孩子还需要知道些什么?

2. 实地体验,强化感受

历史和地理是紧密关联的,每段历史都会留下它独特的地理印记。国务院公布了180多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你可以查一查,看看自己周边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你都带孩子去过了吗?亲手摸摸炮台、看看战壕。再没有什么,比去到现场,接触第一手真实史料,更能让孩子立刻肃然起敬的了。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孩子成为有思考、有温度、有热血的中国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