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縣安置3000餘名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年人均增加收入1.2萬元——公共服務崗位「兜底」就業脫貧


九月初秋的清晨,薄霧輕籠。

水城縣營盤鄉羅多村56歲的貧困戶李茶美一手拿著掃把,一手提著鏟子早早出門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清掃、管護村活動室到八標砂石廠約4.5公里的通組路,是李茶美的崗位職責。“每天要掃一次,看見有白色垃圾要撿乾淨,保持路面整潔,不定時清除馬路兩邊雜草。”

月工資1000元,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點燃了“李茶美們”脫貧的希望。

今年,水城縣制定下發《水城縣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發公共服務崗位,實行“兜底”就業脫貧。

水城縣就業局負責人陳靜介紹:“水城縣結合轄區內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易扶搬遷勞動力特點,按照‘因事設崗、因崗選人’原則,開發農村保潔、保安、護路、護水等輔助性就業崗位和公益性崗位,實現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在促進貧困群眾脫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

截至目前,該縣已開發公共服務崗位9721個,實現人崗對接3000餘人,有力助推脫貧攻堅。

“在符合程序設置條件後,就業人員要與鄉鎮簽訂就業協議,並依照《方案》中的管理原則進行管理。薪酬方面,不同崗位標準不同,比如,公路管護員10000元/人/年,其他崗位12000元/人/年;購買服務的經費保障方面,水城縣則從金融助推脫貧、上級下撥的扶貧專項資金投資入股收益等方面設法籌集資金。”陳靜說。

魚漁皆授,政府託底,貧困群眾自力更生甩窮帽。

水城縣著力抓好就業脫貧的同時,強化貧困群眾勞動技能培訓,並在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平臺,講解黨和政府各級惠民政策,就業脫貧、思想脫貧雙管齊下,貧困戶紛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與此同時,針對農村部分貧困勞動力年齡偏大、身體有缺陷、文化程度偏低等實際問題,要求各部門以實現願培盡培為目標,整合培訓資源,大力推行“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做實培訓臺賬、做實培訓對接、做實培訓服務,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此外,水城縣人資社保局圍繞部門職能,在提高就業服務精準度和技能培訓精準度上做文章。

“我們主要是結合培訓類別優化服務、主動上門,將培訓地點搬到村活動室、農戶家中,實現群眾便捷參訓。同時,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努力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水平,確保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陳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