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通釋4、5、6

[原文]4  

閔損,字子騫。少孔子十五歲。

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①。”

“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祿②。”

“如有復我者,必在汶上矣③。”

[原文通釋]4

閔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啊!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沒有異議。” “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要昏君的俸祿。”閔子騫說:“如果再有人來召我,我一定跑到汶水那邊去了。”

[註釋]4

①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真是孝順啊!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間,非難、批評、挑剔,有異義。昆,哥哥,兄長。這句話與《論語·先進》第5章相同。

②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祿:不做大夫的家臣,不要邪曲國君的俸祿。仕,做官。不食,不吃,不要。汙君,邪曲之君。汙,同“汙”。祿,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當時的俸祿以給多少糧食為標準,所以用“不食”。

③如有復我者,必在汶上矣:如果再來召我,我一定跑到汶水那邊去了。復我,再來召我。復,用作動詞,再招請。者,……的人。在汶上,在汶水之上,就是“在汶水以北”(桂馥《札樸》說:“水以陽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謂水北。”),意思是說要離開魯國到齊國去。汶,音Wèn,水名,即今山東大汶河,當時流經齊、魯兩國之間,齊國在汶水的北面,魯國在汶水的南面。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第9章。

[原文]5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為有德行。

伯牛有惡疾①,孔子往問②之,自牖③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④,命也夫!”

[原文通釋]5

冉耕,字伯牛。孔子認為他有德行。

伯牛得了難治的病,孔子前去看望他,從窗戶握著他的手說:“這是命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這是命吧!”   

[註釋]5①

伯牛有惡疾:伯牛得了難治的病。傳說伯牛患的是“癩病”,即麻瘋病。

②往問:去探視,去看望。

③牖:音yǒu,窗戶。

④斯人也而有斯疾: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斯,這。而,相當於“竟”。本段文字與《論語·雍也》第10章略同。

[原文]6  

冉雍,字仲弓。   

仲弓問“政”,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①。在邦無怨,在家無怨②。”   

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③,曰:“雍也可使南面④。”

仲弓父,賤人⑤。孔子曰:“犁牛之子騂且角⑥,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⑦?”

[原文通釋]6

冉雍,字仲弓。

仲弓問“怎樣處理政事”,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重要賓客那樣認真,使喚百姓如同去主持重大的祭祀那樣莊重。在諸侯國朝廷上不與人結怨,在自己的封地裡不與人結怨。”

孔子認為仲弓是有德行的人,說:“冉雍可以讓他去做官。”

仲弓的父親是個地位卑微的人。孔子說:“耕牛生的小牛長著赤色的毛和周正的硬角,即使不想用它來做犧牲的祭品,山川之神難道能捨棄它嗎?”   [註釋]6

①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那樣認真,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那樣莊重。大賓,貴賓。使,役使。承,承擔,負責主持。大祭,重大祭祀活動。 

②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在諸侯國朝廷上不與人結下怨恨,在自己的封地裡不與人結下怨恨。邦,諸侯統治的國家。無怨,不存在怨恨,不結下怨恨。家,卿大夫統治的封地。這段文字見《論語·顏淵》第2章,但不是“仲弓問‘政’”而是“仲弓問‘仁’”,且少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

③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孔子認為仲弓是有德行的人。以……為,認為。

④雍也可使南面:冉雍可以讓他去做官。使南面,讓他面朝南坐著,即做官。南面,面朝南。古代以面向南為尊位,天子、諸侯和官員聽政都是面向南而坐。這句話與《論語·雍也》第1章相同。

⑤仲弓父,賤人:冉雍的父親是個身分低微的人。這是一個判斷句。據說冉雍的父親是失去貴族身份的人,品行也不好。

⑥犁牛之子騂且角:耕牛生的小牛長著赤色的毛和周正的硬角。犁牛,雜色的耕牛。子,小牛犢。騂,音xīn,赤色牛。周朝以赤色為貴,這裡用作動詞,長著赤色的毛。角,用作動詞,長著周正的角。祭祀用的牛,要求長著紅毛和端正的長角,不能用普通的耕牛來代替。這裡用“犁牛之子”,比喻冉雍。

⑦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即使不想用它來祭祀,山川之神難道能捨棄他嗎。其,表示反問語氣詞,相當於“豈”,“難道”。諸,之乎。孔子認為,冉雍德行才學都好,子能改父之過,變惡以為美,是可以做大官的。冉雍曾擔任過季氏的家臣。這段話與《論語·雍也》第6章略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