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造了自己的「酷愛」,他用「酷愛」將自己點亮

他创造了自己的“酷爱”,他用“酷爱”将自己点亮

美國詩人、小說家Richard Brautigan(1935.1.30-1984.9.14)

理查德·布勞提根,被遺忘的詩人,卻也是曾經風靡“愛之夏”的文化偶像,他作品中獨特的靜謐與詩意使得肯·克西稱他為“美國的松尾芭蕉”。1984年9月的某個週日,布勞提根用一粒點四四馬格南子彈擊穿頭部,結束了他的絕望。他在詩中寫道:“這世界還沒完蛋,就像這本書,才僅僅是一個開始。”

1960年,布勞提根26歲,原本從事詩歌寫作的他想在詩歌之外試著寫一寫文章,於是開始著手創作短篇小說。這一年9月,他寫成了一個短篇,題目就叫做《在美國釣鱒魚》,這便是這本小說的發端。

今年我們出版了《在美國釣鱒魚》中文譯本,今天的書摘節選自此書。

“酷愛”飲料成癮者

(注:酷愛Kool-Aid,美國傳統混合飲料品牌。)

小時候,我有一個朋友,因為得了疝氣,最後喝“酷愛”上了癮。他來自一個德國家庭,很窮,卻有一大家子人。夏天,家裡稍微年長一些的孩子都得下地摘豆子,然後以每磅兩美分半的價格賣出去,來維持生計。大家都要勞動,除了我的這個朋友,因為他得了疝氣。但是家裡沒錢給他動手術,甚至買不起疝氣帶。所以他只能待在家裡,最後喝“酷愛”上了癮。

八月的一個上午,我去了他家。他還沒起床。他從一張用破布條縫成的毯子下面探出頭,看著我。他從沒用過一床像樣的被單。

“你說你會帶五美分來的,帶了嗎?”他問。

“帶了,”我說,“在我口袋裡。”

“好。”

他跳下床,衣服已經穿在了身上。他曾經跟我說過,他睡覺從不脫衣服。

“為什麼要脫?”他曾經這樣說,“反正要起床的。不脫衣服就是為了給起床做準備。脫衣服睡覺不過是自欺欺人。”

他走進廚房,繞過家裡最小的那群孩子,他們身上的尿布又髒又亂。他給自己做了早餐:一片自己家做的麵包,塗上卡露牌糖漿和花生醬。

“我們走吧。”他說。

我們走出家門,他還咬著三明治。雜貨店離這兒三個街區,在田地的另一頭。地裡長滿了濃密的黃色的草,還有很多野雞。夏天裡,野雞肥了不少,我們走過去的時候,它們差點沒能飛走。

“你好。”雜貨店的老闆說。他是一個禿頭,頭上有一塊紅色的胎記,看上去就像頭頂上停著一輛老爺車。他問都沒問,就拿了一盒葡萄味的“酷愛”,放在櫃檯上。

“五美分。”

“他付。”我朋友說。

我摸了摸口袋,掏出一枚五美分的硬幣給老闆。他點了點頭,頭上那輛紅色的車前後晃了晃,好像司機突然發了癲癇。

我們離開了雜貨店。

我們穿過田地,朋友走在前面。有一隻野雞飛都懶得飛,跑在我們前面,像一隻長了羽毛的

豬。

回到他家以後,典禮拉開帷幕。對於他來說,調製“酷愛”飲料是一件浪漫的事,是一場重大的儀式。動作須毫無差錯,極富尊嚴。

首先,他拿了一隻一加侖大小的罐子。我們走到屋子的一頭,水龍頭從地上噴出水來,好像聖人的手指。周圍全是泥坑。

他打開“酷愛”,倒進罐子。然後將罐子放在水龍頭下面,把水龍頭打開。水從龍頭裡噴出來,水花四濺,水流衝進罐子裡。

他小心翼翼,不讓罐子裡的水滿出來,以防其中珍貴的“酷愛”也灑到地上。等罐子接滿水,他迅速地關上了水龍頭。動作精準,彷彿一位著名的腦外科醫生切除想象力中錯亂的部分。

接著,他把罐子的蓋子擰緊,好好搖了一搖。

儀式的第一部分結束了。

他就像一個異域宗教的祭司,飽含激情,完成了第一部分的精彩表演。

這時候他媽媽過來了,聲音好像帶著滿嗓子的沙子和細繩,說:“你什麼時候洗碗?……嗯?”

“馬上。”他說。

“最好給我快點。”她說。

她一走,就彷彿沒來過似的。儀式的第二部分開始了,他非常小心地捧著罐子,來到屋後一間廢棄的雞舍。“洗碗不急。”他對我說。伯特蘭·羅素說得都沒這麼好。

他打開雞舍的門,我們走進去。地上散落著翻得破破爛爛的漫畫書,像是樹下摔得稀爛的果子。角落裡有一張舊床墊,旁邊是四個一夸脫大小的瓶子。他捧著罐子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把四個瓶子灌滿,不敢灑出一丁點兒。然後他把四個瓶蓋都擰緊,準備開始一整天的享受。

一盒“酷愛”本來只能兌成兩夸脫來喝,但他總是兌成一加侖,所以他喝的“酷愛”,味道總是很薄。一盒“酷愛”本來要加一杯糖,但他從來不放糖,因為他沒有糖可以放。

他創造了自己的“酷愛”,他用“酷愛”將自己點亮。

他创造了自己的“酷爱”,他用“酷爱”将自己点亮
他创造了自己的“酷爱”,他用“酷爱”将自己点亮

《在美國釣鱒魚》

[美]理查德·布勞提根 著

陳汐 肖水 譯

先鋒作家朱嶽專文導讀:“布勞提根既是詩人又是小說家,這樣的雙重身份,讓我們可以把他與博爾赫斯做一簡單比較。他們都具有狂暴的想象力,文體風格皆極為鮮明。……布勞提根有一種怪異的幽默,這也是博爾赫斯所不具備的。……它深刻地影響了我的寫作,在愛倫·坡、卡夫卡、芥川龍之介、博爾赫斯之外,我又找到了一種獨特的聲音,一種新的可能性。”

超級折扣

點擊原文鏈接購買本書

他创造了自己的“酷爱”,他用“酷爱”将自己点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