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三彩的魅力

唐三彩

(唐代陶器)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 [1] ),中國古代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2]

最美三彩的魅力

唐三彩的器皿較少,而小馬、小家畜、小家禽數量較多,均具豐美的藝術意匠,尤以各種人物的陶俑,以及超自然形象的魌頭,最具藝術價值。三彩器正表現出唐代各種實際生活所應用的器物,而在這些器物中,卻把當時社會生活的形態很完備的呈現出來,由此獲知殉葬的明器與其他器物的形制與數量.唐三彩是由一個健全強明的朝代所啟毓而成,同時,它也具體而活躍的反映出此一健全強明的時代精神。

最美三彩的魅力

興起原因

唐三彩在唐代的興起有它的歷史原因。首先陶瓷業的飛速發展,以及雕塑、建築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促使它們之間不斷結合、不斷髮展,因此從人物到動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現出來。

最美三彩的魅力

唐三彩製作材料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黃、綠、白或黃、綠、藍、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時交錯使用,形成絢麗多彩的藝術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並不專指三種顏色。

最美三彩的魅力

製作工藝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首先要將開採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製。唐三彩的燒製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在窯內經過1000-1100℃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製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其燒成溫度約800℃。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

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

特點

唐三彩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分別是造型、釉色、胎質、產地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首先是造型。從造型方面來講,它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不同,與其他時代出土的馬也不同。

唐三彩這一種工藝品的特點,它有中西文化的交流特點在裡面,這個造型是雞頭器皿,從考證它當時是西域國家甚至中東國家的一種盛酒用的器皿,但在中原地區把它作為一種工藝品來製作,並且從人們的使用中可以看到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華,在初唐、盛唐時達到高峰。安史之亂以後,隨著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於瓷器的迅速發展,三彩器製作逐步衰退。後來又產生了“遼三彩”、“金三彩”、但在數量、質量以及藝術性方面,都遠不及唐三彩。

海選範圍:

瓷器:中國曆代精品瓷器,元代瓷器、明清瓷器、宋瓷:彩瓷、素瓷、青花瓷等;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現代玉器,翡翠,羊脂玉,白玉,青玉,黃玉等各式雕件,籽料等;

古玩

雜項:歷代名家文房用品、錢幣紫砂、田黃、瓷板畫、雞血石、牙雕、硯臺、古籍善本、佛像、銅鏡、金銀器等。

(名額有限,想吃免費午餐非誠者勿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