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與寧老師40年的深情對話

陳春花:與寧老師40年的深情對話

初秋的時節,能夠和同學們一起,在這個紀念寧老師的日子裡,回到齊齊哈爾市第十一中學,內心充滿感激。

今天我們聚集於此,是為了共同紀念一個人,一個雖離開我們20年,卻仍然活在我們心中的人。因為她的引領,我們窺見了世界的美好,因為她的引領,我們成就了人生,她就是1980屆三年一班83位同學敬愛的班主任——寧齊堃老師。

陳春花:與寧老師40年的深情對話

說起寧老師,老一輩十一中學人和老一輩昂昂溪人都熟知,因為她在昂昂溪是出了名的好老師。她個子不高,卻永遠挺拔;她一頭短髮,卻梳理得一絲不苟;她一雙美目,炯炯有神。她用35年的從教時間,培育了無數的學生,而我只是她眾多學生中的一員。

說她是好老師,是因其著眼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的無限潛能,以其深厚的學養,為我們的學習插上快樂的翅膀,讓我們以巨大的潛能超乎想象地實現了生命的飛躍。那種自在的心靈狀態,不但提升了我們彼時的學習與生命的質量,也為我們今天的成長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說她是好老師,是因為她以其師者的慧眼,織就了學生一生的理想。時隔多年後,我們這一群人,仍然以「長大後能成為她」而作為人生的一個目標。在初中三年中,寧老師始終大膽地相信我們,她讓我們學會自我管理,自主的合作構建活動內容,放手鍛鍊我們,張揚我們的個性,使我們獲得了自我成長的動力與力量。

要知道世界豐富的美,始終是由每個人心靈豐富的開放程度而決定的,

教育就是應該能夠使人的心靈豐富起來。因為寧老師,我可以體認到:教育的意義就是生命對生命的喚醒,教育的價值就在於心靈與心靈的共鳴,教育的真諦就是賦予生命以溫暖、健康和求真向上的力量。正是因為我們遇到寧老師,一生的際遇開啟美好。

陳春花:與寧老師40年的深情對話

今天我們聚集於此,是因為一所學校,那就是我們的母校——齊齊哈爾市第十一中學。40年前,我踏入這所學校。那時學校環境的簡陋,是今天的同學們無法想象的。教室和辦公室都沒有暖氣,冬天要靠燒鐵爐子取暖;學校的圍牆,是用黏土與枯草混合攪拌而夯成的,學校周圍都是菜地。印象最深的,是學校操場西南那排筆直高大的楊樹。夏天濃陰蔽日的綠葉,冬天枯乾遒勁的枝幹,彰顯著挺拔之氣度。在我的記憶裡,這裡總是充滿朗讀聲、笑聲,以及在操場上奔跑的愉悅。

我們是幸運的,雖然學校地處偏遠郊區,可是學校卻有著那麼多學識淵博、盡心教學、熱愛學生的老師:寧齊堃、黃雅琴、於忠和、李淑芳、胡漢光、張玉芬、趙淑琴、張淑琴、陳福生、劉秀傑、劉鳳樓、李鐵成、於廣文、暴文敏、胡淑奎、寧廣仁、於曉芳……我們那十幾歲的眼光因為這些老師的幫助,慢慢透出知識與人格的亮度;在十一中學遇見這一群師者的品性,造就也濡染了懵懂的我們。

一個人無論去到哪裡,無論選擇什麼樣的路,都需要有一個起點,而那個起點應該是你熟悉又滋養了你的童年生活的地方。人生有一個起點,至關重要。而我慶幸,昂昂溪、十一中學就是我的這個起點。

陳春花:與寧老師40年的深情對話

今天再次站在我曾經學習過、寧老師曾經工作過的母校,再一次感受到原點的力量,感受到那份內在的定力,那份由故鄉踏上征途卻又有家園依託的溫暖,那份我們從不同時空、不約而同迴歸同一個方向的吸引。這力量、定力、溫暖和吸引,給予我們長久的陪伴,以至於我們因此而成為一個篤定的前行者。

我是何其的幸運,是寧老師的學生,是齊齊哈爾市第十一中的學生;而我又是何其的惶恐,如果不能真正地成長與貢獻價值,我又怎可負此之名。

我問自己該以何種努力,為這之名增添色彩,我問自己該以何種付出,為其永續增添力量;我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會以不同的方式來回答這兩個問題,並因此為這學生之名、母校之名而增添色彩、增添力量。

陳春花:與寧老師40年的深情對話

精神可以永續,只因有傳承者;精神可以不朽,只因有後來者。願我們是最好的傳承者、後來者!(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