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下中國教育的原罪不在學校教育,不是教師,而是家庭教育,你怎麼看?

ManTianFeiXue


什麼是原罪?原罪是一切罪惡和災難的根源。

如果說,當下的中國教育有原罪,應該是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培養出來的人才,往往缺乏全面的發展,尤其在獨立精神和創新能力方面,與西方一些教育發達國家同齡人相比,差距很大。

應試教育被指責多年,所有人都能歷數其條條罪狀。但遺憾的是,我們至今仍找不到一個有現實操作性的、更好的替代方案,只能將應試教育帶來的不良後果,諉過於應試教育的具體操作者——教師和具體組織者——學校。將責任推給家庭教育的言論,還是十分鮮見的。

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或者說,中國教育的原罪,到底該由誰來背鍋,到底是不是家庭教育,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分析。

當然,這種分析,是建立在“中國教育的原罪是應試教育”的邏輯之上的,否則不能成立。

認為家庭教育的失當,催生了應試教育,可能基於這種邏輯:互相攀比、追求分數、階層競爭中的零和博弈等觀念,貫穿於多數孩子家庭教育的始終,最終形成了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從而影響甚至是挾持了教育制度的設計。

實際上,這樣的邏輯推導是反果為因。

教育是社會政治與經濟的產物,必然要服務於社會政治與經濟。社會的階層流動和人才選拔規則,直接或間接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模式。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映射了社會的大體面貌。但個體的細胞並不能影響到軀體的生長方向,而只能被動去適應。

因此,應試教育——中國教育的原罪,不是家庭教育。

是什麼?是社會這個軀體。準確地說,是大腦這個中樞指揮部。

言止於此,未盡之意,請自行體會。


毫米


看到原罪這個詞,我蠻害怕的。教育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

社會是指望不上了,剩下的就只能指望學校,這是家長普遍的心態,可是家長如果不發力,不做好配合,不積極參與,不給予幫助,孩子又怎麼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

父母不積極不努力,光靠學校,孩子就能成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所有的家長都在努力,都在各種發力,如果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跟不上,還談什麼教育?這樣的教育本來就是缺胳膊缺腿的,沒有家庭教育的孩子,父母不努力的家庭,孩子在前進過程中就只能蹦著走。

而那些重視孩子家庭教育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兩腿著地就能跑著走,蹦著走和跑著走,兩種方式,速度和穩定性,自然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要想孩子在目前的情況下穩定而健康的成長,家長就要努力,家長就得意識到自我修煉的重要性。否則,不是1+1>2,而是1+1=0的狀態。

所以,認識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願意為孩子成長而努力的家長,他們的孩子都差不了。那些只知道抱怨的家長,孩子真的容易出問題。

努力吧,所有的家長同志們!


九鬥學生心理


看到這個題目,確實挺怕的,自己有兩個孩子,家庭教育要當心啊!

得了,說題目,家庭教育是原罪,有點過火,只能說是罪過之一。眾所周知,孩子的教育得分為三個部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或者說外在人群教育。

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人群中,孩童時期是好奇心、記憶力最活泛的時期,研究說孩子的學習能力本質上來講是模仿能力,那麼他能夠接觸到的人和事都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說看起來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父母和親人是其學習的第一對象,那麼家庭教育的內容就是最重要的了,一旦家庭教育出錯,故而就成為了一些人認為的最大原罪。

然而實際上,孩提時期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優、最重要階段,然而這一階段孩子確也是在懵懂之間進行學習的!這一階段的孩子如果走偏了,一不太可能會有很大的危害性,二來也是可以逐步糾正的,這個過程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的!

正常來講,父母一般不會主動給孩子教育惡的理念,孩子的惡的理念恰恰就來至於社會、來自於周圍的人群、來自於各路媒體要說原罪,那就是父母沒有能夠及時糾正孩子性格里的惡,因為孩子是一張白紙,種什麼就會結出什麼。現在父母寵溺孩子已經成為常態,過去講的慈母嚴父已經蛻變為慈母祥父,或者因為工作繁忙、或是因為能力、或者因為父母離異等原因疏忽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這些只能說是家庭教育之過,而不能說是罪。如果父母和學校能及時糾正,孩子不會走向歧途,怕就怕這個因不曾被泯滅,經過社會的放大之後,成了巨大的果。

如果將家庭教育比作砌房子時打地基的話,學校教育應當是砌牆磚的過程,而社會教育則應當是外在的鋪設水泥工作、裝飾修飾的過程。雖說地基可能埋設的不太好,但是泥瓦匠在建房子的時候,還可以做適當的補救修正。至於外觀方面、裝潢風格那就得靠社會教育來完成了,遇正則正,遇逆則逆!恰巧符合了大眾選美,那麼房子還算周正;如果不幸風格奇異,那就是個奇葩了。說到底,底子在那裡,房子總體規格有問題,他只能接受這麼調劑,如果想修飾到正常,那就得大動干戈。

所以說,孩子的教育失敗,是三方共同的結果,而不是單單家庭教育的罪過。常言教書育人,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包括學識還有做人的道理。父母和學校如果相互推諉教育責任,這個孩子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教育成功的!指望這個社會進行教育,那是天方夜譚,在孩子沒有分辨能力、完整的世界觀的前提下,說要讓他們能夠吸收好的,摒棄不好的,大家覺得可能麼?就衝這個社會現在講的“娛樂至死”、“金錢至上”、“享樂主義”這幾條,什麼孩子能夠抵擋得住腐蝕?

教育是個聯動的過程,不能割裂開來!即便是失敗的,也是共同作用的結果。


閒人有話


有人說:此為,謬之大焉!

理由:一、學校,是教育和培養學生成人、成才的地方。

二、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無人能夠替代。

三、學校、老師是教育學生職業責任人。否則,社會要學校幹什麼呀?

四、學生從三歲開始至22歲,由幼兒園到大學本科畢業連續19年至20年,整天在學校裡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培養,並且吃住在學校。因此,學校裡教育理念、老師的身教和言教及其知識之教,是引導、影響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能否全面發展的根本性要素。

五、學生只是於很少的假期才能與家長在一起。家長只是在有限的家庭教育時,愛護和引導性的勸說孩子:在校要聽老師的話、遵守紀律、好好學習、刻苦用功、考上大學才有良好的人生希望。

六、當學生學業有成走向社會以後,才能全面的接觸社會,才能深刻的接受社會教育。

總之,首先,學生是在學校裡接受德智體美勞的方面的系統教育而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可用之才。其次,學業有成而走向社會的合格學生,就要循序漸進的接受社會和家庭的主導性或指導性教育,並且逐步承擔其相應義務。再次,如果他能夠適應其社會並能夠擔當其義務,那麼他才可以說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才……


仙人脫俗


養不教,父之過。



這是我國古代的一句警句,告誡那些不關心孩子的成長、認為教育孩子就只是學校、老師的事,只生不養的家長。

教育自古以來就不光是學校的事,它是社會、學校、家長共同教育的結果。

我國實行的是班級授課制,班級授課制發源於西方工業大革命時期。工廠建立,需要大量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工人,這時,班級授課製成立。主要目的是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培訓,快速成批培育合格工人,對於育人基本沒有提及。

後來,我們學習了這種方法,在初期,對於大規模的掃盲和普及知識還是非常有效的,並且老百姓也從這種方式中收益,所以很受歡迎。

但是這種教育方式的初衷就決定了學校教育不可能給孩子更多的“育”。只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地認為學校除了“教書”還要“育人”。

當然,我們也並不是說學校沒有育人的責任,任何事情都不能分得那麼絕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並行,形成合力,而不是單純地推給一方。

歷史上耳熟能詳的那些人物有幾個是因為學校教育做出的成就的?幾乎沒有!倒是有很多是因為家庭教育而古今流傳例子,比如被母親刺字的岳飛,以蘆葦教子的歐陽修,殺豬教子的曾子,斷機杼教子的母親。是不是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呢?

所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

社會風氣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也有相當大的作用,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就說明這個道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功利浮躁,自這種風氣滲透社會的各個角落,自然會影響到學校和家庭,進而影響到孩子。

之,對孩子的“教”,學校要承擔主要責任,對於孩子的“育”家長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終將長大


對這個觀點不做定論。現在義務教育階段,家長有很多錯覺和誤區:如下

1.我的孩子應該和所有人的孩子一樣,如果沒學好是學校的問題,是教育體制的問題。

2.社會補習班太多了,導致我的孩子跟不上,我希望所有人都不要補課,把時間還給孩子。

3.義務教育,就該什麼都有,為什麼老師不能幫我看孩子到18點。

4.老師為什麼不能有償補課,老師下班把自己娃帶去補習一下,既能提高成績還能拉進關係,國家為什麼不允許。

對於以上錯誤觀點,我給家長們提個醒

1.教育是自己的事,沒有公平可言,你不努力還指望和別人一樣是不可能的。快樂不快樂我不知道,考不上好學校就錯過一些機會,這是現實。

2.教育是兩極分化的事,不通過讀書,你認為還有那條路更適用於改變階層。難道靠你這一代的打拼嗎。你當學生的時候,當也不是沒有機會,只是你把握或者浪費了時間。

3.別在抱怨,補課,風氣,有空把孩子習慣培養好,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好,讓他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其他看自己的造化了。


貓貓俠教育科技


首先,教育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責任。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沒有教育好,學校教育做的再好,學生回到家也會回到“零”的狀態!

其次,看看網友你對此事的看法: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接受教育的事情上,第一顆釦子如果扣的不正確,接下來的學校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說教育的原罪是家庭教育的不到位。

2 不是推卸責任的問題,而是怎麼強化教育方式,學校有權可以教育,家長或許培訓,對子女方式的一種有效的教育傳播力量。

3 家長教師和學校一定要聯繫起來,互相溝通互相協作,來完成這個教育的方案,三維一體,而且不能強制孩子們學習的不好的態度,要放鬆,讓孩子們有規律或規則的提高學習方案,這才是共同聯繫的概念和作用。

4 原罪不在家庭教育!因為大多數孩子沒有家庭教育,哪來原罪?家長忙著務工找錢,忽視了家庭教育,不良媒體和不良媒體人為奪人眼目,故意忽視家長學生應承擔的責任,無限誇大老師學校的職責,不良明星公眾人物的不斷誤導,是造成當下教育現狀的幾大主要原因。

5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不可能遊離於社會之外。學校不過是社會人群的另一種組合形式,所以,他倆之間是會具有天生的默契的!有成語說,相得益彰,其實也可以說相得益亂。


結束語:作為一名老師,說句憑良心的話,這個話題感覺有點偏激。教育是個複雜的系統過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共同支撐來完成,尤其是學校、家長和社會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不是一個方面的努力就能把教育搞上去的!家庭教育佔的份量多,學校、社會和家庭“三劍合一”


遊戲大咖王


主要問題是學校教育是基礎,基礎打好了,孩子在大環境裡成長才能發揮能量。目前是教師推脫部分教育責任,要求孩子家長必須加微信,作業讓家長輔導,教師僅僅在課堂上講講就過。哪個孩子家長不是下班後整天輔導孩子到深夜?及苦了孩子還勞累了家長,第二天還要工作,多請幾天假恐要失業,再找工作就很難了。記得六七十年代的老師教學嚴謹,教師經常家訪,鼓勵一幫一對紅,先進帶後進。


來點正事


中國當下教育失敗的關鍵在與方向的偏離。現在國內的教學方針設計是在建國初期的方針上稍作修改得出的,當時國家的大背景之下制定出的教學方針是以培養和輸送合格的各行業人才為目標的。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是落後於他國的步伐的。除了掌握現有的知識進行快步追趕顧不上其他。國情如此。需要人才的類型更多的是偏向於學習能力。吸收能力。對現有知識的掌控能力。經過了半個世紀的追趕,現在的國家大多的行業都幾乎可以和他國齊頭並進,有的重點研發已經步入了世界領先行業。這也對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選擇要求做出了改變。從學習能力,吸收能力,掌控能力向以科研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型倚重和轉變。既然對人才類型改變了。而學校培養方向卻一如既往,教學方針不做改變,還以現有知識儲備的多寡來認定人才的含義顯然已經跟不上社會的節奏了。這是教育方針與社會脫節的表現。培養出來的人才和社會需求的無法對接。學校,教師,學生都在勤勤懇懇的做著無用的功,所學的知識很少是可以在社會上工作中學以致用。以致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造成對教育方式方法產生極大的不滿情緒。甚至質疑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卻又無能為力進行徹底改變。如果要追究現在教育的原罪,恐怕是非它莫屬了。


塵緣242339423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也想說幾句。說當下的中國教育不完善,有缺陷,這我都可以接受。說到罪,我覺得太誇張了。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發展之猛,跨度之大都是異乎尋常的。在這種迅猛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的觀念很難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出現一些問題,與社會有一些脫節,是非常正常的事兒。求全責備應該有個限度。根本說不上罪不罪的。學校教育,現在正在由傳統的教育方式向現代的,西方的教育方式轉化的過程當中,根本沒有一定的規矩可尋。誰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溼鞋都是正常的。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家長本身就沒有那麼高的文化,沒有那種學校學習的體驗,用以前的教育方式又怕跟不上現代教育的步伐。不知所措之下只好用錢來鋪路。以期能趕上現在社會的需求,能追上學校的步調。在這種情形下,又怎能不出現一些問題。其實,一切問題都不是大問題,進行一些改變和修正是需要的,也是必須的。但不用草木皆兵,不該把一切全盤否定。在現在的一切事物中,進步仍然還是主流,以一些小小的不足掩蓋整體的進步,是不全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