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險新增規模回升 險企下調結算利率

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人身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絕大部分為萬能險儲蓄投資交費)合計為4880.1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到28.10%。業內人士認為,萬能險新增規模回升,與去年行業基數較低、險企現金流承壓以及業務結構轉型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身險公司下調了萬能險產品的結算利率。市場波動、資產負債匹配等是險企下調結算利率的主要原因。

前七月萬能險同比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2018年前七個月,人身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合計為4880.13億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達到28.10%。但與2016年同期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8670.00億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從今年前7月的數據來看,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排名前十位的公司為安邦人壽、平安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國壽股份、華夏人壽、建信人壽、天安(港股00028)人壽、和諧健康、陽光人壽和國華(港股00370)人壽,分別為1168.88億元、766.58億元、480.89億元、380.42億元、365.58億元、153.24億元、147.29億元、140.73億元、138.10億元和134.62億元;市場份額分別為23.95%、15.71%、9.85%、7.80%、7.49%、3.14%、3.02%、2.88%、2.83%和2.76%。

一位大型險企的相關負責人趙明(化名)表示,今年以來萬能險規模的增長,主要與去年萬能險銷售低迷,基數較低有關。尤其是安邦人壽,去年有很多業務受到限制,與今年同期相比基數很低。

除了基數較小以外,萬能險規模的回升還與險企面臨的現金流壓力有關。趙明表示:“經去年政策調整,市場裡中短存續期萬能險業務收縮,導致公司沒有對應期限匹配的現金流流入,來償還到期給付的產品。出於現金流壓力的考慮,一些險企也在推動萬能險銷售。”

業內人士認為,在行業迴歸保障的背景下,經過去年一年的業務轉型,險企已適應新的業務結構。一些大型險企主推長期型萬能險產品,這也提升了萬能險規模的增長。以往政策主要限制短期產品和激進投資,對中長期萬能險險種沒有多少限制。

根據原保監會2016年3月發佈的《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公司將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期產品立即停售,將“中短期存續”的概念從3年擴大至5年,保險公司中短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在淨資產2倍以內。

調低萬能險結算利率

今年萬能險規模表現出同比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許多險企都下調了萬能險產品的結算利率。

某人身險公司官網日前發佈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公告顯示,今年其一款萬能險產品的結算利率一直保持在4%,而去年該產品的結算利率經過幾輪下調,從4.8%下調到4.4%,再下調至4.2%,直至4%。

另一家人身險公司官網顯示,今年8月,該險企下調了多款萬能險結算利率。今年7月其萬能險產品中仍有3款產品結算利率達到了6.89%,經下調後,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最高為5.80%。其中,此前一款結算利率為6.89%的萬能險產品已將結算利率下調為4%。

趙明表示,調低結算利率是為了適應今年的市場波動,匹配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今年險企的投資收益率普遍降低;因利率走低,造成公司債券類資產的再投資收益率下降,另外股票市場今年收益較差,都影響了結算利率下調。

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來看,結算利率調低會降低投資者對萬能險產品的購買。但是市面上萬能險結算利率仍好於很多居民能投資的其他資產,對投資者來說還是有吸引力的。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