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補血”多元化 資本補充債券成新寵

為滿足償付能力要求、尋求業務規模的擴大,險企正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補血”。上證報記者統計發現,去年年初以來已有近30家險企合計增資、發債規模近千億元。從增資方式看,險企不再單單依賴股東直接出資、次級債等工具,資本補充債券成為“新寵”。

“目前,險企補充實際資本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包括增加盈利和留存收益、增發普通股和優先股,以及發行有轉股性質的長期債務(如次級債、資本補充債、次級可轉換債)和應急資本協議等。”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保險與社保研究室副主任王向楠表示。

從去年險企“補血”方式來看,去年初至今,股東直接注資的險企有19家,增資金額為437.5億元。其中,增資超過10億元的險企有11家。最引人關注的是人保財險、中郵人壽和大地財險,這三家險企採取股東直接增資的方式,分別增資74.14億元、50億元和46.9億元。

此外,資本補充債券替代次級債,已成為險企發債“補血”的新選擇。去年,已有8家險企獲批發行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總計不超過495億元。其中,中國人保及其子公司人保壽險獲批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規模最大,合計不超過300億元。

比較來看,2017年僅有3家險企獲批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合計規模不超過170億元。

此外,與以往大險企偏愛資本補充債券不同的是,有中小險企開始利用這一渠道來補充資本。如去年農銀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35億元資本補充債券,英大泰和財險獲批發行不超過15億元資本補充債券。

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主體和規模都在不斷增加。近日,中國人壽也發佈公告稱,銀保監會同意該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350億元。

為何險企日漸青睞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來“補血”?有投行人士分析,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門檻高,在央行的監督管理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險企無需付出流動性溢價,融資成本較低、流動性大,同時交易靈活,投資者認購更加活躍。

但是,並非所有險企都能獲得發債資格。《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規定,申請公開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險企必須滿足5項明確的要求: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連續經營超過3年,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淨資產不低於10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最近3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記者 陳婷婷 ○編輯 陳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