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数数真不是件小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了数学课程的十个核心概念

主要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维。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在十大核心概念中,数感是其提到的第一个概念。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式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可见,数数是培养数感的重要形式之一。

孩子天生就带着数学能力来的。在他们1岁多的时候,就能区别多和少,这是最早的辨数,2岁+就能准确数到10, 如果稍加引导能数得更多。孩子的数数一般都是从唱数开始的, 这个比较容易,靠的是记忆。而真正的数数是差不多要能理解抽象的数字的含义了。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数数的5大原则:

1) 一一对应原则, 儿童数数时,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

也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把一个苹果切成小块,给小朋友一些牙签,让他们用一个牙签插在一块苹果上,看哪个多。从一一对应能自然引出加减的概念,多了少了,够不够,还要几个,都是早期的数学运算的雏形。

2) 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有一个不变的顺序(1,2,3......)

孩子对于数与数之间的顺序是2岁+理解的,在开始数的时候,跳数,丢数是常见的,慢慢孩子就能明白要按照固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或者某个数字开始数。

3) 基数原则,即数到最后一格数的数值代表着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

家里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练习数数,重点是要不断灌输“数到几就是几”的概念。逐一按物数数2岁多就可以做到,但正确说出总数大多数孩子要到3岁以后。

4) 顺序无关原则,即一个集合的数目和从什么地方开始数数无关。

有些孩子是不能理解如果换个元素开始数,集合内总数也是不会变的。比如: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分别计数,其结果都是6块糖果。

5) 抽象原则,即关于数数的原则可以用于任何事物。

数学本身一门抽象的学科。儿童学习数学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儿童数数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孩子有了感性认识的经验,就能过度到图片,进而到数字符号。

如何和孩子数数,我们看看这些题目就能明白了。

题目1:

和孩子数数真不是件小事!


在这道题目中,涉及到从任意数字开始数, 2个一数,5个一数, 10个一数。

学龄前以2个、5个、10个一数为主培养数感,也可以为以后学习乘除法打基础,尤其是10个一数,借此帮助孩子理解进位退位。 另外孩子在散乱的图形中需要懂得采用圈数的策略进行点数。比如以下题目:

和孩子数数真不是件小事!


题目2:

和孩子数数真不是件小事!


这道题涉及的是从任意数字倒着数或者顺着数。这些数法可以打破孩子必须从1开始数的固化思维。

题目3:

和孩子数数真不是件小事!


在这道题目中,除了倒着数,还限制了数目。 孩子在数的时候需要知道5个数是多少。


如果加上一些数的组成、数位、数的顺序和大小的知识点,题目的花样就更多了!

如:数出个位是5的数。数出十位是7的数。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 )。

以上这些题目是孩子需要理解抽象的数字,这个比具体的事物要难一些。孩子的思维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和孩子多数数,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起数字与生活的联系。

比如在家中:

可以数数桌子椅子有几条腿? 为什么是4条腿,3条腿行不行?

玩具车有几个车轮子?所有的车都是4个轮子吗?

夏天穿几件衣服?秋天,冬天呢?

.........

数学是高度抽象的语言,但在掌握这门语言之前,需要对具体事物的深入理解。生活中的数数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观察生活。

数数只是孩子数学学习中一个小小的开端。可是,这个小小的开端也是非常地考验家长的耐心和智慧的。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生活中具体发生的事情,就是孩子的数学教材,家长需要注意在生活中给孩子引导。在孩子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后,和孩子数数也要多样化,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相关阅读:

Math||蒙氏数学基础篇,来了解下(一)

这里是昊妈的生活笔记。专注于分享蒙台梭利育儿,数学,英语,阅读等孩子的早期启蒙与成长。您若喜欢,欢迎常来逛逛。

和孩子数数真不是件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