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只願世間無疾病,何愁架上藥染塵。

沒有劇透。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想這篇影評的題目想了很久,想起一個抒發自己的感情的題目,卻沒能成功。腦中回放電影的時候,心中湧動著奇異的情感,言語也難以表達得清。所以就以它的劃時代意義命了名。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高分是觀眾評出來的,我毫不猶豫地點出五顆星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連給四星的理由都沒有,因為它真的抓住了我的心。

死亡就是自然而殘忍地發生,不加任何慈悲。在白血病患者的面前,“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因為疾病是如此迅捷地摧毀著他們,像是一場賽跑,大多數的人都輸給了死神。

可更現實的是,錢能買來藥,從而獲得生命。用一種有價的東西去換一種無價的東西,竟然成立。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其實買藥是一種賭博。病人和他的家人就是在賭命——砸下鉅款,卻很有可能沒有回報。但是我們必須去賭,因為我們想要挽回的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某一個人。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當看到黃毛男孩搶藥後分給自己的病友每人兩粒,看到老呂病入膏肓還帶程勇去看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我感到一陣又一陣的揪心。在電影院裡我和我周圍的人都在流淚,就連和我一起看電影的這幾個淚點很高的男孩子都哭了。

我自己有一套理論:當你為一個虛構的人物而流淚時,你已經把他或她當作了自己的朋友。可見這部電影裡的角色很討人喜歡。

其實過去我害怕死亡題材的影片,看《入殮師》【本文最上方插曲所屬電影】《山楂樹之戀》《桃姐》《滾蛋吧!腫瘤君》的時候,那種悲傷的情緒持續地影響了我很久。

後來漸漸地,我不再僅僅是悲傷。我發現其實這些電影都是非常真實的事情,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死去,而非正常死亡的人又是那麼多。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在疾病與尋求治療這件事上,沒有什麼區別。也因為這一點,電影才會打動人心。在真實面前,人人都會屈服。

看了一些影評。發現有很多人仗著自己的所謂“專業眼光”甚至打著“文化自信”的旗號去抨擊這部電影。完美的電影是沒有的,我知道這部電影也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它比起華語電影的近況,它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一種例外,一種向好發展的可能性。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從專業的角度上批評這個電影,重要的是你在觀影過程中的體會。

針對“文化自信”我只想說:魯迅在八十年前就推崇了“拿來主義”,沒有任何一部電影作品能夠杜絕借鑑其他的電影的優秀部分而達到出色。我不願從藝術性的角度去評價這部影片,因為它所展現的現實已經足夠。藝術的重大力量,還在於敢於去說。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王傳君演得最好,也最努力。努力的演員在當下幾乎等同於好演員。他為了拍那場重病戲,60個小時沒有閤眼。一個演員的操守。還有他清創時撕心裂肺的喊叫,演得真好。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癌痛最痛的應該是化療痛,比清創還要更疼百倍。

最重要的是,在展示這個角色時,並沒有極力渲染他的痛苦、無奈,他沒有哭,也沒有激烈的情感爆發,相反他經常地笑。但是我們都能感受得到。這是非常可貴的。沒有將角色任導演擺佈,而是讓他們自然而然地發生。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我最喜歡的角色是黃毛。他善良耿直得讓人心碎。

近十年來第一個豆瓣9分的華語片

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都要愛,都會生病,都會面臨死亡,都會尋求幫助。所以當一個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他也是在幫助他自己。而程勇做到了。儘管他在影片之初只是為了掙錢,但他改變了。他雖然不是藥神,不能救所有的人,但他盡力了。做自己應該做的,盡力而為,他能夠坦然。

“活著不是理所當然,而是一種幸運。”

然而在安定的生存環境下,我們忘記了這一點。

我的最後一個感觸就是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保持健康,因為快樂與幸福種種,都只是健康的副產品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