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兒子」40歲的「娘」!廊坊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母子!

每當人們問起66歲的孟慶友:“祝志敏是誰呀?”

孟慶友會伸出大拇指,憨憨地笑著回答:“娘!娘!”

其實祝志敏今年不過40歲。在這個亂了輩分的稱謂背後,有一段讓人感動的故事……

66歲的“兒子”40歲的“娘”!廊坊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母子!

初秋的燕山,巍峨聳立,秋色怡人。在山腳下的三河市段甲嶺鎮小趙莊村,街道整潔乾淨,路旁花紅柳綠,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新氣象。

9月10日,在村東北角的村民孟慶友家,兩間嶄新的大瓦房窗明几淨,不時從院裡傳來陣陣歡笑。這一天,三河市婦聯副主席祝志敏又來看望66歲的孟慶友,還帶來了他想吃的“果子”。

不願回家,他“蝸居”橋洞26年

四個月前,在祝志敏的耐心勸導下,孟慶友結束了長達26年的流浪生活,回到闊別多年的家中。為了讓孟慶友儘快適應家庭生活,每週她至少要到孟慶友家去兩趟,陪他聊天談心,給他拿些吃的用的。

孟慶友小時候受過劇烈刺激,被診斷為三級精神殘疾。他無兒無女,幾十年來獨身一人。40歲那年他突然離家出走,在鎮上農貿市場旁邊的橋洞裡,搭個窩棚,和幾隻流浪狗為伴,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這些年間,孟慶友的弟弟和小趙莊村村幹部曾多次強行把他接回家,但每次他在家待不了一天,就又趁人不備,跑回流浪地。

今年年初,祝志敏到小趙莊村開展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瞭解到村民孟慶友的情況。祝志敏對孟慶友的第一印象尤為深刻:他個子不高,頭髮、鬍鬚特別長,還打著卷,臉也黑乎乎、髒兮兮的,穿著破衣爛衫。當時祝志敏和村幹部一起,耐心和孟慶友溝通,勸他回家,可他說啥也不肯。


66歲的“兒子”40歲的“娘”!廊坊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母子!

猜中心思,他帶著三隻流浪狗回到家中

那天晚上,祝志敏久久不能入眠。“一個花甲之年的老人,雖沒有兒女,也不能放任他在外流浪。一定要想盡辦法,把他接回家,讓他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我們和他對接,就要把他當成自己的家人。”祝志敏暗暗下定決心。

她在腦海裡回放和孟慶友對話的一幕幕情景,追憶每個細節,尋找其中的蛛絲馬跡。猛然,她想起在對話中,孟慶友曾反覆說:“我走了,狗咋辦?”

“啊!”祝志敏猛地意識到,孟慶友不願回家,可能是因為流浪狗沒人管了!這些年流浪狗成了他在外流浪、窩居橋洞的精神寄託。“如果把流浪狗一起接回家,他很可能就同意了。”

和祝志敏預想的一樣,應允把兩隻流浪狗一起接回家後,大大穩定了孟慶友的情緒。當祝志敏到橋洞接孟慶友回家時,他抱著3只流浪狗主動坐上了車。

隨後,祝志敏又帶孟慶友到鎮裡的衛生院體檢,去理髮店理髮,還給他買了鞋襪和衣服。5月8日,在外流浪26年的孟慶友終於煥然一新地回到了自己家中。


66歲的“兒子”40歲的“娘”!廊坊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母子!

一聲“娘”,是對基層幹部的最大褒獎

孟慶友回家之後,祝志敏的工作並沒有停止,她又想法設法幫他融入到正常生活當中。每週她堅持去看望孟慶友至少兩次,及時給予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藉。

不知不覺間,祝志敏也成了孟慶友最信任的人。幾天不見,孟慶友會念叨“娘怎麼不來”;祝志敏帶去他愛吃的“果子”,他會喜上眉梢,還留她吃飯。

如今,孟慶友心結打開了,精神好多了,也逐漸適應了家庭生活。再帶他回到住了這些年的窩棚,他不停搖頭,不願再回去。

祝志敏對這件事感觸頗深,“我覺得幹好工作一定要真用心、用真心。只要用心了,帶著感情做工作,什麼困難都能克服。”

“娘”,一位66歲老人對一個40歲幫扶幹部的簡單稱呼,飽含著深厚的感情,也是對一個基層幹部的最大褒獎。


66歲的“兒子”40歲的“娘”!廊坊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