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應銘記 這個以商抗日支援大後方的西藏家族

中國西藏網訊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7週年紀念日。87年前的9月18日,日軍侵入我國東北,中國人民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讓全體中華兒女進一步形成牢固的命運共同體,凸顯出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

在全民族前赴後繼的抗戰救亡隊伍裡,藏族同胞不僅沒有缺席,還做出過巨大的貢獻。發跡於今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的邦達昌,就是“以商抗日”的代表。

国人应铭记 这个以商抗日支援大后方的西藏家族

圖為茶馬古道和馬幫(翻拍自中國茶馬古道西藏鹽井歷史文化展覽館)攝影:楊悅笙

從康巴平民到貴族鉅商

邦達昌原為西藏芒康的一個家族,據研究,“邦達”本為地名,後被家族用作族名,“昌”則為家族之意。

“邊銷茶”,舊時指雲南大理和四川雅安所產的茶葉,這種茶通過滇藏線和川藏線運入西藏,進行“茶馬互市”,其所經之地成為西南地區經濟最活躍、族群交往最頻繁的區域。而芒康正是茶馬古道進藏的首驛,滇藏線和川藏線在這裡交匯,邦達昌正是在這種馬幫鈴聲不絕於耳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邦達家族最早只有一支很小的馬幫,在雲南德欽和西藏芒康之間走貨,之後生意逐步發展到昌都。據劉曼卿等人的記載,到邦達尼江這代人時,因與鄰族火拼,尼江遂出走衛藏,輾轉到印度經商,在印藏貿易中逐漸壯大。

20世紀初,十三世達賴喇嘛出走印度時受到邦達尼江父子的救濟和庇護,這使二者結成牢固的同盟,邦達昌因此獲得西藏地方政府的出口特許權。除進出口商貿外,邦達昌還開展匯兌、信貸等金融業務,甚至染指地方賦稅,被十三世達賴喇嘛破例封為貴族,成為近代西藏地方最大的鉅商之一。

国人应铭记 这个以商抗日支援大后方的西藏家族

圖為邦達家族在芒康的故居。攝影:王娜

西藏遭難 川康重振

據劉曼卿的《康藏軺徵》記載,邦達尼江晚年因權勢過大,遭人嫉妒,被刺身亡。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後,因一系列政治事件,邦達尼江的三子邦達多吉與噶廈上層反動勢力分道揚鑣,起兵出走,落腳川康。

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一部分,1840年以後,在茶馬古道上運輸的商品已不限於內地茶絲和藏區特產,通過印度、尼泊爾運來的西方工業品也開始在茶馬古道上流通,加之帝國主義的滲透,尤其是英印茶葉大行其道,西藏與內地傳統上的茶馬貿易被嚴重削弱。

在這個背景下,川康商幫卻頑強地生存、壯大,尤其在邦達昌落地西康後,川康民族資本開始崛起。據美朗宗貞研究,1940年前後,以康定為中心的內地與西藏貿易開始大量恢復,邦達多吉敏銳地抓住這一時機,在康定設立了“邦達昌商號”,與仍在西藏管理進出口貿易的兄長邦達養碧(亦寫作邦達養丕)東西呼應,邦達養碧從印度進口布料、百貨等,而邦達多吉在康定經營茶葉、藥材,連接加爾各答、噶倫堡、西寧、上海、成都、南京等地,形成了商業網絡。1942年,邦達多吉與格桑悅西、劉文輝創立康藏茶葉公司後,幾乎掌控了康藏的茶葉貿易。可以說在邦達多吉的經營下,邦達家族在川康實現了復興。

以商抗日 開闢國際通道支援大後方

国人应铭记 这个以商抗日支援大后方的西藏家族

邦達多吉夫人覺央。攝於2017年1月27日。攝影:格桑

邦達多吉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風雲變幻的歷史關頭,他的家國情懷也得以彰顯。早在邦達多吉起兵反抗噶廈時,就曾向中央提出要維護祖國統一,驅逐帝國主義在西藏的勢力。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路過康區時,邦達多吉就曾支持紅軍,並出任甘孜中華蘇維埃博巴政府財政部長。

日軍全面侵華後,邦達多吉曾向國軍表示,國難當頭,匹夫有責,願赴疆場。當時,日本有針對性地對中國實行了海路封鎖,在大後方物資已經非常匱乏的情況下,日本企圖進一步切斷中國大後方物資往來和接受援助的渠道,以迫使中國政府屈服。

據美朗宗貞研究,在這種形勢下,邦達多吉與邦達養碧攜手開闢了印度經西藏直通川、滇的騾馬運輸的國際通道,調動了邦達昌在印度加爾各答、噶倫堡的商業機構,以拉薩為轉運中心,在昌都、芒康、巴塘、成都、重慶、昆明、麗江、中甸等地設立轉運站,從印度購進大批棉紗、染料、藥品、皮革、毛料、布匹等抗戰物資,由印度經康定、麗江,發往昆明、成都、重慶。邦達昌家族還大力號召康巴地區的藏族商人支援抗日戰爭,此舉掀起了康區以商抗日的熱潮。

據有關統計,邦達昌家族在抗戰期間通過茶馬古道運輸抗戰物資近2億美元,與盟軍的“駝峰”航線一道,有效支援了西南大後方。邦達昌家族的抗日救亡行動是藏族同胞支持、參與抗日戰爭的具體案例,在抗戰過程中,做出巨大貢獻的藏族同胞還有很多,他們的貢獻應該被後人銘記。(中國西藏網 記者/楊悅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