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政情通報:西安經濟增速躋身全國「新一線城市」前列


9月18日,西安市政府召開政情通報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健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市政府參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通報了我市今年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搶抓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歷史機遇,以紮實開展“追趕超越奮進年”“招商項目落地年”“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為抓手,以高質量發展統籌高端產業和高速增長,以“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的精神狀態,以“苦幹實幹拼命幹”“一天當做兩天干”的鐵軍作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向好、活力增強、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

上半年政情通報:西安經濟增速躋身全國“新一線城市”前列

特點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832.49億元,增長8.2%,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名義增速達15.99%,位居全國第三,躋身全國“新一線城市”前列。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1.1億元、增長10.6%,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進出口增長43.9%,其中出口增長58.5%,創歷史新高。

特點二:發展結構更趨優化。持續調整產業結構,三次產業比調整為3:32.6:64.4,三產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投資結構不斷改善,特別是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9%和66.2%,成為拉動工業投資的主力。文化產業投資增長84.2%,同比提高75.6個百分點。

特點三:新動能加快培育。高新技術、先進製造、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3+1”萬億級產業發展強勁。“互聯網+”與更多傳統消費領域加速融合,盒馬鮮生等新零售企業快速發展,移動支付等數字經濟規模迅速壯大。限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長52.7%,高於全市限上零售額42.3個百分點。

特點四: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全市技術成果交易額達到511億元、增長39.4%,發明專利申請量12251件、增長34%。培育瞪羚企業和小巨人企業144家,西北地區首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落戶。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新開通國際航點3個,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增長7.5%、10.1%,其中,旅客吞吐量增速超越上海虹橋機場,排名全國第七,為歷史最高水平。

特點五:質量效益顯著提升。財稅質量明顯改善,全市稅收達到298.2億元、增長30.3%,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企業效益回升,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61.1億元、增長19.2%,同比提高26.4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加快增長,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9650元和6795元,增長8%和9%,較去年同期分別提高0.4和0.9個百分點;就業形勢良好,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就業7.7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2%的較低水平。

上半年政情通報:西安經濟增速躋身全國“新一線城市”前列

下半年西安市將按照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和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強化工作舉措,壓實工作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統籌抓好秦嶺北麓違建排查整治、全力以赴穩增長、全面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打造“雙高端”產業、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紮實開展“三個年”活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品質西安建設補短板行動、民生改善等9項工作,高標準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確保繼續躋身省考“第一方陣”。(記者 文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