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作者微博:@简于宸


此篇文章目录:

一、准备段:

1、百学不厌的专业调色原理​

2、如何使用ps中的高反差保留获得最佳的锐化效果​

3、如何使用RGB曲线进行专业的调色​

4、如何降低画面噪点与明度噪点​

二、专业调色段:​

1、混色原理​

2、色调​

3、色温​

4、分离色调​

三、实战段:​

1、欧美复古色调调色原理​

2、日系风格调色原理​

调色原理概述:一张彩色图片的好坏取决于它的色彩与构图如果这两项都不错那么这个照片也就不会差了,那么掌握好色彩的基础就是学会如何利用色彩原理进行调色,​现在ps中在RGB 模式下我们是调的六种颜色。红,绿,蓝,黄,品(洋红),青。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色轮

即:

1. 红色+绿色=黄色

2. 红色+蓝色=洋红

3. 蓝色+绿色=青色

即相当于数学公式,比如第一个红色与绿色混合那么会生成黄色,换一种说法,红色多了在其余不变的情况下绿色就少了,也就是:​

红色的互补色是青色,红色的变化与青色,洋红和黄色相关,

你要增加红色那你就需要增加洋红和黄色,减少青色

绿色的互补色是洋红,绿色的变化与黄色和青色,洋红相关,

你要增加绿色那你就需要增加青色和黄色,减少洋红

蓝色的互补色是黄色,蓝色的变化与青色和洋红,黄色相关,

比如你要增加蓝色那你就需要增加洋红和青色,减少黄色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结合色轮就很好理解了,这种色彩原理的运用就体现在色轮中间一种颜色是旁边两种颜色相加能得到的,而对面的颜色多了这种颜色就应减少。

二、ps中高反差保留获取最佳锐化效果。​

​高反差保留主要是将图像中颜色、明暗反差较大两部分的交界处保留下来,比如图像中有一个人和一块石头,那么石头的轮廓线和人的轮廓线以及面部、服装等有明显线条的地方会变被保留,儿其他大面积无明显明暗变化的地方则生成中灰色。要配合混合模式的使用才有实际效果。

那么另一种作用就是提高图像的清晰度,那么如何操作呢:使用“高反差保留”进行锐化的时候数值的选择上要根据你照片的像素而定,如果是高像素的照片数值可以选择2左右,如果是低像素照片可以选择1左右,但是通常情况下都不要超过2。

之后把图层的叠加模式改到“柔光”或者“叠加”。如果锐化量不够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复制高反差保留图层来达到锐化效果。

结合蒙版

最后结合蒙版对画面中选择性的剔除一部分不想要锐化的区域。这样就可以完成最优质的锐化步骤了。

三、使用ps中曲线运用调色核心原理进行专业调色:

曲线做为后期中最为常用的工具之一,除了在明暗调整方面,在调色方面也很是常用,在后期中调色。

看到这需要我们先在一次了解三原色混色原理,其实很简单;​

红绿蓝三原色,通过滤色加色模式混合

红色在色环中对面的颜色是青色

绿色在色环中对面的颜色是品红

蓝色在色环中对面的颜色是黄色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色环

我们打开红色通道,曲线中对角线上半部分代表着红色,下半部分代表着红色对面的颜色青色,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也就像上图这样,曲线是0-255,我们可以控制某一个灰度,是向上加红色,或者是向下减红色加青色,曲线的方格里面建立不了这么多的控制点,所以我们大致添加三个控制点,把曲线分成:暗部 中间灰 亮部,颜色方面,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的想法的都不一样,这里主要是讲如何用曲线来调色,曲线千变万化,可以调出来千变万化的颜色。理解了方法之后,多加实践。灵活运用曲线调色,

可以控制亮部 中间灰 暗部的颜色变化。

4、如何使用lr去除画面中的噪点​

在弱光环境下,通常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高感光度拍摄,但这会导致噪点的增加。不过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降噪处理。

噪点共分为两类,分别是色度噪点和亮度噪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噪点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色度噪点是由不同颜色的像素所以组成。在Lightroom“减少杂色”选项中使用颜色、细节、平滑度这三个滑块来去除色度噪点。它们的功能分别是:

1. 颜色

数值越大,消除噪点的程度越强,但相对照片细节流失的也就越多。一般预设为25。

2. 细节

用来微调“颜色”的效果,预设为50,数值越大,越能够恢复更多细节,但相对地色度噪点也会一同浮现出来。

3. 平滑度

用来微调“颜色”的效果,预设为50,数值越大,色度噪点的颜色过渡会比较顺畅,但细节则会有所流失。

亮度噪点属于单色噪声,有点像胶片时代的颗粒。使用明亮度、细节、对比度这三个滑块来去除色度噪点。它们的功能分别是:

1. 明亮度

数值越大,降噪效果越明显,但相对照片的细节也会流失越多。预设为0,即没有任何降噪效果。

2. 细节

用来微调“明亮度”的效果,预设为50,数值越大,越能够找回更多细节,但相应地会出现一些噪点。

3. 对比度

用来微调“明亮度”的效果,预设为0,数值越大,越能够找回更多细节,但相应地噪点对比度也会增加,而且较为明显。

五、混色:

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成另外的颜色,也叫调色。据说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颜色有一万种以上。而且用大家熟知的三原色就可以混合出这么多种色彩,只要按照颜色混合方法就能够调出自己理想中的色彩。这种混色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加法混色,即颜色越混合越亮的混色法,电视画面就是应用加法混色这一原理制作而来的;另一种是减法混色,即用绘画工具等颜色越混合越暗的混色法。

分类:1.加法混色颜色越混合越亮的混色法叫做加法混色。加法三原色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加法混色取红(RED)、绿(GREEN)、蓝(BLUE)三色英语单词的首字母可以缩写为RGB。加法三原色也被称为“光的三原色”,电视画面和电脑画面就是应用加法混色这一原理制作出来的。2.减法混色颜色越混合越暗的混色法叫做减法混色。减法三原色为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减法混色取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和黄色(YELLOW)三色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可以缩写为CMY。减法三原色也被称为“染料的三原色”。

6、学会运用色调工具:

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

色调位于CAMERA RAW调整项【基本】下,可以使用滑块或输入数值进行调整。减少“色调”可在图像中添加绿色;增加“色调”可在图像中添加洋红色。

色调其实非常好理解,也非常使用,就是调整画面整体偏绿或者偏洋红,也可以用来修复画面的白平衡。色调是我经常所用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调整诸如晚霞、夜景、朝阳等风光照,都会将色调微微调整为偏洋红,为画面增加些许紫色,丰富画面色彩同时增加神秘感。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7、色温工具:

不同的色温能够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暖色能够给人一种温暖、温馨、和谐的感觉,它能够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等意向,适合表达热烈、明亮、柔和的场景氛围。

8、详解分离色调:

分离色调工具在HSL工具面板之后,是ACR以及Lightroom中的第5个调整面板。分离色调工具可以给照片的高光和阴影分别增添不同的色彩,非常的方便好用。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分离色调工具

例如:

如果我把平衡滑块左移,照片更多部分会偏向于阴影中添加的色彩。比如我把平衡值左移到-76,照片中阴影添加的品红色占了上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高光添加的黄色只作用在了很亮的一小部分区域。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分离色调工具中,高光的两个滑块,只会影响照片的较亮部分的色彩,而不会作用在照片的暗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色调分离工具,单独调整照片亮部、暗部的色彩。

如果我们使用白平衡工具,整张照片色彩都会改变,在矫正阴影色偏的同时又会让高光偏暖。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分离色调工具,给照片的阴影单独增加暖色。这样阴影部分的白平衡恢复正常,同时画面高光区域没有受到影响。我们还可以移动平衡滑块,进一步限制阴影添加色调的影响范围。

除了调整局部白平衡外,色调分离还有一个应用,是为照片添加如日落黄、电影色调、胶片色调等个性化调色。

实战:1、欧美复古风调色原理;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将照片放到Photoshop 软件中打开。这里我们需要首先使用Camera RAW插件的滤镜功能进行处理。一般照片整体色彩偏冷,所以将色温调整到“8800”,色调调整到[+8],照片便会变得很暖。在Camera RAW界面中,可以通过调整“HSL/ 灰度”中“橙色”的明亮度来控制肤色。在调整时,根据照片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蓝原色,并适当增加阴影,这样就可以使照片色彩更加通透,进一步调整曲线缓解图像拍摄时的问题,增加暗角赋予复古的风格调整饱和度,锐化并减少杂色,并用分离色调调整高光。

日系调色实战:

日系的色调因其优雅及抽离的特点,广受大众接纳;关于日系的照片有许多论点,譬如说:低对比、过曝、偏青色的亮部以及暖橘的暗部等等;但有时其实本身的构图还是最加分的,拍摄时不要太执著于将想表达的主体充满版面,相片的主体不是佔画面最大者,而是能最先吸引或集中目光的部分。掌握住日系照片低对比、偏亮的特性;

(1) 先增加曝光度:增加曝光度会让画面整体不论暗部及亮部都均值的变亮。

(2) 并调整暗部

分离色调是 lightroom 中相当好用的工具,他能使暗部及亮部分别偏向不同的颜色,并且亮暗之间的区域有渐变的效果。

经过分割色调的步骤后,画面有些混浊,修正一下曝光;RGB曲线的使用方式是设锚点后往上拉即是该曝光区域变亮,反之则变暗,比起第一步骤的调控(白色、亮部、阴影、黑色),RGB能调控的精细度更大,也较能根据构图的不同或调色过后颜色的差异去微调。

接着点开蓝色色版:简单的试拉一下能发现,将锚点向线的右下方拉时,画面会变黄,向左上方拉时则偏蓝;我们希望阴影部偏黄,因此我们将暗部区域(通常是偏左下的线)设锚点后向下拉。

小诀窍:拉动锚点时会发现整条线的形状都会改变,若想要针对特定的曝光区域精细调控,就在这区域的上限及下限设下更多锚点。

注:从图中能发现我将亮部也设了锚点并向上拉(偏蓝),这是为了等等要将亮部偏青色做准备。

c、最后是绿色色版:一样简单的试拉一下能发现,将锚点向线的右下方拉时,画面会变紫红,向左上方拉时则偏绿;我们希望的是亮部青绿,因此我将亮部区域设定锚点后,往上拉了一些些(注意只要一些些就够了),搭配刚刚在蓝色色版亮部的偏蓝,就能达到清新的青绿色。

回到基本调控区域,我要将曝光再做最后的修正并且增加鲜艳度(鲜艳度+21)。

鲜艳度和饱和度的差别在于:饱和度是整体色彩的提升而鲜艳度则是「选择性」地让画面中彩度较低的颜色提升,因此往往调整鲜艳度较自然。

小诀窍:在日系色调中,低对比、低饱和是主轴,然而更精确地来说,是要拉近每个颜色彩度的距离;因此能试著拉低饱和度后(全面性的下降)再大幅度的拉高鲜艳度(特定的颜色上升),这样较能达到清新的感觉。

想学好调色你不得不看的一篇调色秘籍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